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完形填空的备考研究

2021-07-19陈丹丹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备考完形填空学科素养

【摘要】完形填空是中高考中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在新课标理念下,该题型遵循“注重基础,强调运用,突出能力”的命题思路和要求,要求考生能够通过通读文章,在理解文本脉络的前提下,梳理作者的情感线索,充分感悟文字背后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该题型充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备考中,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使自己形成较好的语言能力,还应注重自身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查找线索、分析线索、推理判断、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该题型所选文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有时代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文化交流,学生在备考中不断摸索、总结命题规律,掌握备考策略,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完形填空;学科素养;备考

【作者简介】陈丹丹,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

一、 命题特点

1. 体裁均为记叙文、夹叙夹议文。

2. 首尾句不设空,保证学生通过首尾的完整信息快速进入语境。

3. 文章长度250-280字,新高考设置15个空,答案分布均匀。

4. 考查实词,多为语义性填空,注重词汇辨析和语境逻辑。

5. 选项设置一般为同一词性,语法形式相同或相近,弱化对语法的考查。

二、命题特点的指导意义

根据命题特点,文章选材为记叙文和夹叙夹议文居多,记叙文的特点是情节曲折,信息量大,结尾往往出人意料。纵观近几年中高考完形填空真题,不难发现,记叙文中,作者不再是单纯地叙述人物和事件,而是在叙述中把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融入文本,从而也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夹叙夹议文更是让考生间拉开了差距。这类文本通常围绕作者提出的一种观点或看法,用一个或几个事件或案例加以阐释,也有可能是作者就自己的某一个生活经历、见闻发表的看法或是揭示其中的真理。

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夹叙夹议文,学生应把握故事情节的起伏,了解作者内心线的起落,无论如何,故事的结尾总是励志的,能够向读者传递正能量。在解题中,获取作者的意圖是解题的关键。备考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三、 备考策略

1. 教师的训练策略。(1)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自我培养。《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语篇”是英语课程内容的要素之一,并强调接触和学习不同类型的语篇,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语篇形式,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不同的阅读语篇具有不同的文本特征,为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语篇意识并能够正确解读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坚持学为中心,发挥课堂要素的整合作用。

一线教师需要透彻理解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评价的基本理论,理解关于课程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对应关系,理解任务群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理解英语学业质量评价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课例进行分析。初中教师应有远瞻性,而高中教师也应关注中考的要求,做好初高中的有效衔接,把高中课程内容扩展到义务教育学段,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与表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与教材的关系,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路径与策略,并对学业质量进行初步的评价。

(2)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猜测词义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技能。随着近几年高考阅读难度的不断增加,生词量比例越来越大,许多学生对阅读望而生畏,更何况完形填空这种“障碍型阅读”。因此,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对冷静分析文本非常关键。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情感的重要途径和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是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

文本中出现生词主要是因为,学生自身的语言知识不足;文本特意设置的生词,从中考查学生在语境中猜词的能力。教师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应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义,篇章是语境的载体。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通过定义、解释、描述、因果、比较、反义、构词法等手段依据上下文推测词义。

方法得当定能事半功倍。多看多读,持之以恒,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我们相信,教师侧重阅读,要先行于学生,方能够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带动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阅读能力就是解好完形填空的关键能力。

(3)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语言基础归根到底就是词汇到短语到基本句型。在日常阅读中,不断收集词汇信息,获得字句表面意义的理解。单词学习不仅要落实到词的音形义还要注重词汇的运用,突出学习的交际功能。训练词汇的手段有:

1)听音写词训练;

2)在句意和结构中活用单词;

3)通过词义比较、固定搭配猜测单词;

4)学一词,懂多词,包括同义、反义、近义;

5)根据构词法辨析单词,典型的有:前缀改变词义,后缀改变词性。

6)盲填训练。直接通过上下文语境判断该空格可能出现的单词。

教师注重对学生单词、句子等语言知识的输入性训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良好的语言基础是实现理解的基本保证。

2. 学生的备考策略。文本信息的提取和整合要求学生需要重点解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例子、场景之间的相互关系。更深层次的信息加工指理解观点思想,即理解文本的目的、内涵、推断、语气、修辞、措辞,等等。

(1)语言知识的积累。自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被提及以来,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英语的阅读难度增加,选材更具文化特点、语言更为地道,长难句增多,学生要能理解文本,必须有足够的语言知识,这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语义的把握,重视行文逻辑和理解能力方面,上下文联系紧密,长句增多,句子结构复杂,常常利用句子之间的对比关系或者同一个句子不同部分之间的对比关系来设题,另外,同义词,相似词为典型的迷惑选项增多,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更高,像连词介词冠词这种功能性的考查渐渐淡化,越来越重视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这些实词的考查,说明侧重了词法,弱化了语法。

1)词汇的积累。语言的知识另一关键在于对从语音到词形,从语境到词义,抓好词汇关,首先应熟悉单词发音,学会用音节来记忆单词。掌握好一个词,就是要掌握好该词的音形义三个内容,语音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语音记忆是语言词汇最原始、最基本而效果又非常好的一种记忆方式。一般来说,读音规则、容易拼读的单词,易学易记。在英语中绝大多数单词中字母组合的读音都是有规则的。学生能够把这些字母组合的规则读音当作它的声音标识或符号。学生在听到某个发音,就会回忆起对应的音标,再根据发音规则推测相应的字母组合。通过训练,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单词的音与形之间的关系,特别要注意总结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以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发音,这样就会比较轻松地记住单词,实现见形能读、听音能写,词形的记忆离不开语音,而词义的记忆更需要结合词块或语句,没有语境,就没有词汇。

2)文化的积累。在丰富语言知识的同学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素养,深入了解国内外文化,以促进对文章语境的理解,更好地进行逻辑推断,才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所有这些目标的达成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很多东西不是教师可以教得懂的,自己没有去学习内化,很难适应中高考的要求。通过多种渠道的阅读资源,拓宽阅读面,深入了解国外的校园文化、科学文化、经济文化等等内容,考生的知识范围越广、文化生活常识越丰富,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就更容易。

(2)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角色也应实现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他们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中应该践行学生活动观,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来完成学习目标。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堂活动的设计应该循序渐进,教师应该多反思,是否能通过自己的课堂设计帮助学生实现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这些都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3)分析作者写作意图的思维训练。能够从文本中提取有效信息,比如代词、形容词和连词。这三类词对语义起着很大的作用:连词可以为上下文逻辑提供依据;形容词的褒贬可以帮助学生识别相关活动是积极的亦或是消极的;代词可以为上下句所指提供重要线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平常可训练学生通过这些特征词分析作者的意图,捕捉有效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4)合理有效的训练。每天限时训练。12分钟一篇。并能把整篇文章进行朗读,感受地道的英文,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把选项的词汇每天60个,初中每天30个,进行记忆。有查字典养成标注的习惯,可以知道自己这个单词遇到了几次,遗忘了几次。通过标记号筛选出高频词。

(5)解题技巧训练。该题型在设置时通常是上下文交叉设陷,解题时不要在几个选项上纠结太久,遇到不好解的题应选择跳过,指不定在下文中就能拨开云雾。因此,教师在训练中应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

第一,应总览全篇,抓住首尾句的完整信息,弄清文章主旨。在第一遍通读时,归纳文章主题语境,弄清作者思路。首尾句往往能说明文章的主旨和主题。抓首尾是理解文章的一个突破口,可以很好地启发学生理解全文。

第二,辨析连词,连词是上下文联系的重要依托,对语境意义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关注连词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从微语境过渡到到大语境。通过仔细阅读选项所在的完整句子,先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后,再去细读选项所在的句子,从大语境再到微语境,这样的综合分析对做出正确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第三,要有全局观念和连贯性思维。在句与句、段落与段落的衔接中发现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做题时应把每个空白处的含义与前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难选之处前后通常会有暗示或提示。可以通过形容词、代词的词法意义,判断情节和對象,利用这些线索,推测出答案的逻辑意义。

第四,词法和句法。这类题型要求考生有较大的词汇量和词语搭配能力、词语辨析能力,特别是在特定的语境中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在平时训练中,应注重词汇的积累。不能得过且过,随身带好生词本,把平时训练中遇到的词汇进行摘录,并不时地翻阅熟悉,一来二往,词汇量大大增加,生词量大大减少,把阅读的障碍最低化,也是读懂句子、段落、篇章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五,巧用背景常识。背景知识对理解文章也有很好的作用,知识范围越广、文化生活常识越丰富,在遇到信息量不足的文本时才能够结合这些知识信息,做出符合常识的判断。这将大大简化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过程,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越容易,也能节省宝贵的时间,使考生顺利地阅读下去。

第六,多进行朗读训练,形成良好语感,助力排除法。如果实在无法判断选项间的区别时,可以尝试用排除法将模棱两可的选项填入空格,然后快速的整句整段地默读,选择读起来较流畅的选项,提高正确率。这其实是受益于平时训练中培养起来的语感,而语感的形成需要平时有效地朗读美文。

四、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中高考完型填空对师生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备考中,教师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发展,才能更好地做学生的领航人,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参考文献:

[1]张春.基于语篇的英语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9(4):40-41.

[2]钱剑英,徐钰,杨新辉,张弘,汪丹.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信息加工:提取与整合[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备考完形填空学科素养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3000亿元养老基金入市“备考”
浅谈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的学习方法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新课标高考英语完形填空备考复习策略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2011—2016高考英语新课标全国卷Ⅰ完形填空命题特点解析及备考建议
语文作文题立意解析与备考探析
古诗难懂之因探微
基于考题分析的圆锥曲线内容备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