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 党在国统区斗争中培育的精神之花
2021-07-19徐美英蓝思眸郭亮
徐美英 蓝思眸 郭亮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百花丛中较为独特的一枝,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在国民党统治区特定的斗争环境中培育形成的革命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重大转折时期,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以国民党统治区战时首都为中心暨中共中央南方局所辖地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培育、锤炼和凝结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的形成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全面抗战时期,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虽然身处国民党统治区,但是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创造性地贯彻毛泽东“不怕任何黑暗”“绝不游移,绝不妥协”“紧抓党内教育”的思想,坚持抗战、团结、民主,开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的新局面,初步培育和形成了紅岩精神。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组成的中共代表团,肩负争取民主与和平的重任,以身犯险、排除万难,赴重庆同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在红岩村广泛会见各界知名人士,开展多层次的统战工作,所体现出来的宽广胸怀、责任担当、大局意识和斗争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红岩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不惧严刑逼供,抛头颅洒热血,进一步凝铸成了红岩精神。红岩精神魅力独特、底蕴深厚,集中反映了红岩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崇高思想境界
在风雨如磐的战争年代,红岩革命先辈们在国统区险恶环境中的斗争,体现了共产党人追求人类解放的崇高思想境界。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是红岩精神最重要的本质属性,是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共御外侮的民族大义、相忍为国的宽广胸怀的集中体现。
抗日战争时期和重庆谈判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重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就是巩固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为了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南方局立场坚定,刚柔相济,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保存和发展了自身力量,扭转了被动局面。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发展,国民党当局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开始制造一系列反共磨擦。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将国共合作抗战局面引向破裂的边缘。面对来势凶猛、时局危急的情形,南方局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守阵地,斗智斗勇,既反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倒行逆施,又维护国共合作抗战到底的大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民族大义,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的崇高思想境界。
1945年8月10日,日本即将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重庆。蒋介石先下手为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出人意料地给毛泽东发了3次电报,邀他赴重庆谈判。蒋介石这3封电报,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是摆下了一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鸿门宴。毛泽东如果不来,蒋介石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不要和平、挑起内战”的罪名扣到共产党和毛泽东身上。毛泽东如果来了,又无异于深入龙潭虎穴。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中共中央政治局接连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为了国内和平、民主、团结的实现,毛泽东毅然决定,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深入虎穴!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做了最坏打算:如果做出最大让步还不行,就“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决定,由周恩来、王若飞陪同毛泽东前往重庆谈判。8月28日,毛泽东一行乘坐军用飞机在重庆九龙坡机场着陆。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真正认清了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毛泽东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
重庆谈判的过程十分艰难曲折。历经40多天的艰苦谈判,国共双方基本达成协议,签署了《双十协定》。10月11日下午,毛泽东终于安全返回延安。重庆谈判是人民力量的一次胜利,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同意结束 “训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特园与民主人士坦诚相见,在桂园与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友人友好交流,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风采,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心。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毛泽东为了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勇闯虎穴,体现了革命领袖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也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追求人类解放的崇高思想境界。
坚定理想信念
中共中央南方局一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之所以能够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无私奉献,就在于他们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在这一理想信念的感召和影响下,南方局把马克思主义同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被美国著名记者尼姆·威尔斯誉为“中共第一流青年政治家”。1942年5月下旬,得知中共江西省委遭到破坏后,张文彬当即同书记方方布置机关撤退工作,决定南委机关分头向闽西、东江等地转移。6月初,张文彬向东江方向撤退,途经高陂镇时遇上叛徒郭潜(原是南委组织部部长)及所带引的特务,不幸被捕。6月20日,张文彬被特务押解囚禁于江西太和县国民党监狱。张文彬在狱中立场坚定,严厉驳斥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的诬蔑之辞,痛斥劝降的无耻叛徒,明确表示“宁可坐牢而死,决不跪着爬出去”。张文彬患有肺病,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下,病情日益严重。敌人要挟他只要转变立场,就可以获得自由并得到医治。张文彬铮铮铁骨,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嗤之以鼻,不予理睬。国民党中统局驻赣观察员、特种工作办事处总干事庄祖芳等特务,多次找他谈话,攻心诱降,都遭到他的严词拒绝。在生命垂危之际,张文彬十分想念党组织,想念与自己共同战斗过的战友。他与廖承志同关在一所监狱,在同廖承志最后见面时说道:“我一生为党工作,坚信马列主义、坚信党,现在生命快到尽头,但我死而无憾。将来你出去时,请你将我在狱中的表现转告给党中央、毛主席。”1944年8月26日,张文彬带着脚镣,用嘶哑的声音哼着《国际歌》同狱友诀别。狱中人员在检查张文彬的遗物时,发现他写下的一封题为《我誓死不能转变》的遗书,其中写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现已有四十七岁了(实际年龄应是34岁),又犯了严重的肺病,生的时期不多,吃苦也快到尽头,因而更是誓死而归,乐于就义,愿为江西人,尤其为整个中华民族的革命儿女留此正气吧”。1944年9月初,张文彬牺牲的消息传到延安,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为张文彬举行的追悼会和悼念活动。南方局为了缅怀张文彬忠诚于信仰、誓死不转变的革命精神,在重庆红岩也专门为他举行了追悼会。
张文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许晓轩的坚毅同样令世人动容。1938年5月,许晓轩加入中国共产党,负责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刊物《青年生活》的编辑和发行工作,1939年春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部长,1940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书记。1940年4月,由于叛徒出卖,许晓轩不幸被捕,后被押往国民党军统贵州息烽集中营。1946年7月,许晓轩等人被押到重庆白公馆监狱。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军统监狱中,他用秘密方法和其他被关押人员联系,成立狱中临时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组织和领导狱中的地下斗争。敌人为割断他与狱中党组织的联系,给他戴上重镣,关进终日不见陽光的地牢。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残酷折磨和威逼利诱,许晓轩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不为所动。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蒋介石下令对狱中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临刑前,许晓轩高举双手,向每间牢房的战友道别,平静地对大家说:“请转告党,我做到了党教导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仍这样。希望组织上注意整党整风,清除非无产阶级意识,保持党的纯洁。”随后,他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许晓轩牺牲时年仅34岁,就在他牺牲后第3天,重庆回到人民手中。
正是有了坚如磐石理想信念的支撑,无数像张文彬、许晓轩一样的红岩英烈才能义无反顾地把个人小我融入革命大我,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战胜前进征途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征服一个个难以想象的挑战考验,甚至赴汤蹈火,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巨大人格力量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以红岩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典型的、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优秀共产党员。红岩革命先辈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完美结合,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体现出共产党人严于律己的党性修养、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正是因为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与品德修养,共产党人才在国统区赢得了人民群众和爱国民主人士的真心拥护。
1943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十三),恰逢周恩来45周岁生日。这天下午,他在南方局机关整风会上给大家作报告,结合个人的成长、革命经历,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并进行了严格的自我剖析和反省。散会后,南方局机关的同志特意准备了比平日多一点菜肴的晚餐,想以此简单形式来祝福周恩来的生日,周恩来婉言谢绝了大家的美意。因同志们盛情难却,他勉强吃了一碗寿面以示感谢后,即离席回到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周恩来独自一人沉浸于由45岁生日触发的历史反思中,按整风精神认真回顾个人经历中的体验和得失,写下《我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五)适当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周恩来以这样一种特殊方式,给自己留下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给后世留下了如何修养道德的规范。
南方局的另外一位领导人董必武,也是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以高尚的人格无形地影响着其他人,特别是他为6毛钱作检讨一事,深深地感染了当时的年轻人。
1941年,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到红岩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担任南方局常委、统战工作委员会书记。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影响,设在红岩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为了坚守住重庆这个重要的政治阵地,维持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的正常运转,党把掌管两大机关财务开支的重担交给了善于当家理财的董必武。他凭着在中央苏区总管财务的经验,艰难有序地运筹着,殚精竭虑地精打细算。董必武对红岩机关的伙食开支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他要求办伙食的同志既要想尽办法改善领导和同志们的伙食,又决不能乱花一分钱。有一次,在月底伙食费结算时,账面上有6毛钱的开支平不了。为此,董必武十分自责,对身边同志说:“我们党的经费来得不容易,每分每厘都是同志们用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之后,他执意在机关大会上作了检查,并向党中央写了检讨信。董必武为6毛钱作检讨这件事,彰显了他敢于担责的人格魅力。
周恩来撰写《我的修养要则》和董必武为6毛钱作检讨的事迹,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增强自身素养提出的要求,充分体现出他们廉洁清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言行一致,把全部身心贡献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的人格修养。他们的博大思想、高尚情操、优良风范及巨大的人格魅力为全党树立了楷模。
浩然革命正气
红岩革命先辈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披肝沥胆、前赴后继,表现出了矢志不渝的革命气节、临危不惧的大无畏精神、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政党坚守真理、坚定信念的浩然革命正气。
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留后,面对纷至沓来劝降的说客,坚定表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1942年1月3日,叶挺被国民党当局由桂林解送重庆囚禁。叶挺夫人李秀文一直不知丈夫下落。直到同年10月,她通过李济深的私人关系,终于打听到丈夫被关押的地方。于是,她拿着李济深的亲笔信找到戴笠,要求探视叶挺。经过半个多月奔波,李秀文母女才被安排到歌乐山下与叶挺相见。当见到长发、长须的丈夫时,李秀文已泣不成声,叶挺见到妻女,也悲喜交加。蒋介石原以为李秀文会劝说丈夫妥协投降,其实李秀文带去的是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以及各界进步人士的问候和敬意。这让叶挺非常激动,他知道虽然自己在坐牢,但并不孤立,特别是听妻子说中共中央一直在设法营救他时,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回到看守所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挥笔写下了述志诗《囚歌》。
“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也成为被囚禁中的红岩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和革命气节的写照。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是革命者凌霜傲雪、慷慨牺牲的壮歌。这首歌咏叹的形象早已成为经典:蓝旗袍、红线衣、白围巾——江姐。其实,江姐的原型江竹筠是一位身高1.45米的娇小女子。在她娇小柔弱的身躯中,却生就一副共产党员的钢筋铁骨,支撑着她在失去丈夫、离弃幼子的巨大悲恸中继续革命,在严刑拷打、死亡威胁面前坚贞不屈。江姐坚守信仰、绝不背叛的英雄气概和赤诚之心,跨越历史,震撼人心。
1945年,江竹筠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竹筠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刘国定、冉益智被捕叛变,由于他们告密,江竹筠等一批同志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被捕,并被押往重庆,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当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时,妄图把她当作抓捕更多共产党人的突破口。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竹筠始终坚贞不屈。在她受刑最惨烈的日子里,渣滓洞的难友们出现了慰问江姐的动人情景,有的替她包扎伤口,有的写慰问信。狱友何雪松赞誉她:“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娜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重庆行辕二处处长、特务头子徐远举听到这些赞誉江姐的话,感叹地说:“共产党厉害就厉害在这些地方,彭咏梧死了,看来江竹筠也死心了。”从此结束了对江竹筠的审讯。1949年8月,江竹筠在渣滓洞監狱将衣被中的棉花烧成灰,加上清水调成“墨汁”,再把竹筷子磨成“笔”,在如厕用的毛边纸上写下一封家书。在家书中,江竹筠向“竹安弟”(谭竹安)托付道:“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地在学习。希望我俩见面时你更有惊人的进步……话又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11月14日,江竹筠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红岩英烈们面对死亡坚贞不屈、临难不苟,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折不挠的浩然正气。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赋予了共产党人钢铁般的意志,这种意志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必将激励新时代共产党人劈波斩浪,奋勇前行。
红岩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这为我们铭记红岩革命历史、传承弘扬红岩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弘扬红岩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行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以及将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系2019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重庆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研究”(批准号2019PY17)、国家社科基金党的革命精神谱系和图书编辑出版研究专项“红岩精神研究”(批准号19VPX009)、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思政课教师培养途径研究”(批准号2018-GX-171)阶段性成果;作者分别系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西南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教授〕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