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幕上的烽烟图

2021-07-19徐亚军

党史文汇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民战争游击队民兵

徐亚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具原创精神的电影导演们,秉承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精神”,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高超的艺术手法,在红色经典影片中歌颂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胜利,在荧幕上再现了一个时代的苦难与辉煌。

红色经典电影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题材,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文艺作品。“红色”象征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豪迈的战斗精神;“经典”则意味着这些作品能经得住时间淘洗,具有恒久的价值。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曾掀起一段拍摄红色经典电影的高潮。

辽阔的土地,杀敌的战场

为了缅怀在抗日战争中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的人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拍摄了大量抗战题材的电影,如《地雷战》 《地道战》《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这些电影在当时传播广泛,影响深远,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地雷战》的空间场景是中国胶东的丘陵地带,地形地貌复杂,宜于地雷的埋藏和地雷阵的布防。《地道战》的空间场景则是冀中大平原,那里一马平川,自古以来,很多人家就有存放粮食和物品的地窖,土质又好,宜于潜挖地道。因此,影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掩盖下的地道,是家家户户的屋舍、锅台以及水井下的暗道。在《铁道游击队》里,一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我们看到微山湖、沂蒙山、铁道线上的战斗生活。从“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的抒情慢板跳进到“爬上飞快的火车, 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 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的铿锵快板,使人油然而生无尽豪情。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建立了实行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组织形式,即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体制,采取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民兵、游击队相联合,军事斗争与其他斗争相配合的方针;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因地制宜,进行乡野之战;发动群众,集中亿万民众的智慧,进行人民战争,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独具光彩的鸿篇巨制。使中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侵略者的葬身之地,民族解放的征战之场。

平凡的儿女,集体的英雄

旧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既有善良、纯朴的一面,又有勇敢、智慧的一面。《地道战》中,高家庄党支部书记高老忠为敲钟报警掩护群众而牺牲在大树旁的高大形象,成了激励高家庄人民抗击日军的力量源泉;民兵队长高传宝果敢机智,英武朴实,扮演者朱龙广曾在河北冉庄深入生活,走访老民兵,老百姓都把他当“自己人”,他的表演生动地再现了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地雷战》中,老爷爷因地制宜造石雷,赵勇用头发丝和橡皮筋作为引爆地雷的引信,他们还发明了“水雷”“钉子雷”“天雷”“诱饵雷”“夹子雷”……山东海阳的地雷战纪念馆至今陈列着海阳人民在地雷战中的伟大创造以及他们为民族解放所作贡献的实证。《平原游击队》中,李向阳智勇双全、神出鬼没,手提双枪抗日锄奸,就像好莱坞影片塑造的代号为007的传奇英雄。《铁道游击队》里,以刘洪、王强为首的铁道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飞车搞机枪”“血洗洋行”“智打票车”“夜袭临城”“打岗村”“搞情报”“夺布车”……活跃在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铁路命脉——津浦线的山东沿线,被日军小林部队称为“飞虎队”。

抗战影片中争先恐后挖地道的人民,想方设法造地雷的人民,在敌人威胁下临危不惧的人民,打击侵略者时全民皆兵、舍生忘死的人民……他们敢于斗争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化了影片主题,也使得农村这一抗日的空间更凸现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人民就像母亲一般奉献出她的优秀儿女去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抗战中涌现出的千千万万个英雄,都是普普通通的庄稼汉,用郭沫若的评语,即“平凡的儿女,集体的英雄”。

伟大的领袖,智慧的人民

最能体现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影片当属《地道战》,影片反映的是1942年冀中平原农民利用地道反“扫荡”、打击侵略者的故事。

片头字幕便是《论持久战》的名言:“抗日战争是人民的战争,只有发动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电影开头,是老村长临终前传达区委指示:“叫我们村自卫战,坚持斗争……”在党的领导下,高家庄建立起严密的政治组织,即村长、村支书、民兵队长、游击小组长协同作战,区小队、武工队、分区主力团和各村配合支援,外围还有主力部队。这就是党领导下的中国一个抗日群体的缩影!高家庄民兵,以毛泽东“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的辩证法,很“专业” 很“职业”地改进地道的功能,琢磨在哪里开洞口不易被发现,哪里是高房工事,哪里是地道翻口,怎样防水防火防毒防钻防挖,像是在钻研既能隐蔽保存自己,又可打套野兽的“机关”。战斗中,他们还用竹筒做成的“土电话”传递命令。这就是中国人的抗争、中国人民的力量、普通百姓的智慧!

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战斗间隙,庄稼汉们还集体学习《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的教导“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片尾表现得最为典型:旁白——“让我们欢呼胜利吧,这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画面——从树丛村落、田间地头、锅台马槽……民兵们生龙活虎,像潮水般冲向敌人,同时主题歌曲《地道战》响起。影片昂扬向上的阳刚之气,在观众心中升起。主创人员以鲜明的阶级感情,诚恳的政治态度,深厚的艺术功力,让一部叙述地道战的影片成为永恒的红色经典。

1966年,电影《地道战》一经公映,便引起强烈反响,仅仅3年就印制拷贝2800多部,创下当时影片发行之最,观看人次高达18亿,成为中国人民心中备受青睐的优秀影片。

中国革命的代价无比沉重,红色经典的主题至高无上。红色经典影片一方面反映中国人民的伟大业绩,另一方面是对人民战争胜利的热情歌颂。其原作者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托,拥有豐富而切实的战争体验,怀抱深厚的阶级感情,掌握活泼的群众语言,才建构起民众的集体记忆,那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积累和不断的经验总结而千锤百炼的经典。

(责编 杨挺)

猜你喜欢

人民战争游击队民兵
第八章超声游击队——声能
打一场人民战争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必须坚持“建统一战线、打人民战争”
小铁道游击队(节选)
民兵制度在世界上的发展及走向
一本珍贵的游击队公粮债券
学习朱德关于人民战争论述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