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东盟金融科技合作机遇、挑战及对策

2021-07-19

市场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金融数字

蔡 琦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对数字经济领域兴趣浓厚,希望搭上新技术革命的列车。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影响,2020 年全球经济下滑严重,数字经济被视为各国经济转型的重要领域。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取得的成果显著,东盟各国对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抱有巨大希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 年)》(银发〔2019〕209 号),金融科技是指技术推动的金融创新,通过现代科技成果改造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中国和东盟金融科技的合作,将成为促进双边经贸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中国-东盟金融科技合作的机遇

2008 年金融危机以后,互联网技术和通讯科技快速发展,金融科技公司日益崛起。在此过程中,中国的金融科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验和优势凸显。作为中国近邻的东盟国家,除了经济较为发达的新加坡,其余国家金融科技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大量的人口,加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使其对金融科技服务有巨大需求。中国和东盟的金融科技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传统经济发展瓶颈显现,东盟渴望通过金融科技录求新突破

伴随电子商务的崛起,改变了传统经济线下售卖的格局,线上购物成为东盟国家快速发展的商业模式,网络消费金融领域成为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蓝海。除了全球大型的亚马逊、EBAY、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之外,东盟国家电子商务领域还涌现了LAZADA、SHOPEE 等本土线上购物平台(见表1)。映射到金融科技领域,一方面中国的金融科技工具和平台在东南亚大范围使用,另一方面也成为东盟本土金融科技公司学习的对象。大部分东盟国家属于消费拉动型国家,面对数字经济给传统消费方式带来的变革,他们希望通过搭上金融科技的快车,实现本国消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表1 东南亚地区手机购物APP

同时,东盟国家发展金融科技,并不仅局限于个人消费金融领域,也希望以数字金融为突破,挖掘企业客户和政府客户,改变本国的生产模式、政务模式乃至社会治理模式。生产模式上,东盟国家政府希望积极推进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务和社会治理上,目前东盟国家70%的人口仍使用现金支付,随着互联网在当地的普及,未来网络支付的比例将大幅提高。如菲律宾央行自2015 年开始推广“国家零售支付系统”(NRPS),减少金融业对现金的使用。越南政府出台的无现金支付计划,预计现金支付在2025 年末降低至8%。新冠肺炎在全球的蔓延使网络支付无接触的优势更加凸显,东盟国家认识到发展电子支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如菲律宾本土金融科技公司Pay-Maya 尝试为政府国税局和社保局提供电子支付服务,避免线下支付带来人群聚集。

(二)地缘、人口、经济多因素综合,东盟金融科技发展迎来新格局

首先,东盟国家人口结构整体年轻,易于接受新事物。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成为互联网用户,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逐年攀升,为金融科技在东盟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东南亚地区毗邻中国,人员往来密切,文化有相似相通之处。受到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对于共同构建“数字丝绸之路”兴趣浓厚。从供需的角度,当前东盟金融科技公司业态较为单一,发展模式主要还是集中在网络借贷和电子支付领域,保险技术、资产管理、大数据业务、企业财务管理等领域占比较小,这是中国和东盟金融科技合作的重要方向,东盟对此抱有殷切希望。再次,在新兴的金融科技领域,东盟国家政府进行了长远的规划设想,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崭新的金融生态环境。数据显示,东南亚网络经济快速增长,有望在2025 年达到3000 亿美元,但仍有超过75%的消费者缺乏银行服务,许多中小企业在传统金融环境下难以获得融资。人口优势和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表明东盟国家金融科技市场足够广阔。银行、保险等行业凭借金融科技的东风,将使更多的农业人口接触金融资源,更好发挥普惠金融的作用,刺激经济增长。最后,从金融观念上看,东盟国家居民在社区隔离和避免感染的政策宣传下,也迅速接受了“零接触金融”理念,为未来金融科技在当地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综合人口、经济、观念等因素,东盟金融科技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格局。

(三)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变革,中国-东盟金融合作出现新领域

表2 东盟国家人口、互联网用户和城镇化率情况

自2008 年金融危机开始,全球经济有效增长不足,低利率和负利率不断成为各国的主流货币政策。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多国央行开动印钞机刺激本国经济。尤其是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美元的大量发行,使全球货币体系的平衡性进一步动摇,长此以往将面临崩溃。在此背景下,一些总量可控的数字货币,如Libra(Facebook 发起的加密货币),被看成是超主权数字货币化解政府信用危机的有效选择。这意味着在未来全球数字货币体系塑造的过程中,实力雄厚的央行和大型私人部门(如Facebook)将掌握主动权,弱小的国家面临被排除在外和被边缘化的可能。中国和大部分东盟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现有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中处于相似的地位。中国和东盟在数字货币上的合作,将有利于维护国家和区域金融安全和稳定。此外,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货币互换合作机制在跨境贸易、投资结算、货币监管合作领域已有较为成熟的运作,为双方在数字货币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中国-东盟金融科技合作将有更大的空间。

(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双边金融合作迎来新阶段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重要性愈发显现。2020 年上半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产业链联系越发紧密,许多企业响应国家号召,依托优惠政策在东盟国家设厂运营,以期进一步开发当地市场,但同时也保留着与国内公司的联系,故而对于双方的金融合作有着迫切的需求。一是汇兑业务方面,经贸交往的提升,人民币结算量逐级攀升,催生了大量货币支付需求。金融科技的运用将有效降低汇兑业务的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二是投融资业务,“一带一路”项目出海需要大量资金集聚,金融科技的使用将提升投融资服务的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三是对外开放业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人民币国家化业务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全球大型投资公司将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和股票纳入其资产池和指数产品。

(五)金融科技企业主动出击,业务提升展现新未来

自2011 年以来,国内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配合电子商务业务向国外的溢出和出国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带来支付需求,以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企业率先成为开拓东南亚市场的金融科技企业。早期蚂蚁金服在东盟国家开展的金融科技业务主要是在东盟各国复制支付宝模式,如与印尼支付服务商DOKU 展开针对印尼客户的支付合作,与泰国Ascend Money 公司共同打造泰国“支付宝”,控股菲律宾版支付宝Mynt 等,业务多在单个国家进行。2015 年后,东盟国家本土金融科技公司的经营领域逐步扩大,由传统的支付业务逐步向个人和中小企业融资、数字资本市场迈进。但从供需的角度,当前东盟金融科技公司业态较为单一,商业模式主要还是集中在数字借贷和数字支付领域,保险基数、资产管理、大数据业务、企业财务管理等领域占比较小,这是中国和东盟金融科技领域合作的方向之一。

图1 东盟地区金融科技公司商业模式情况

二、中国-东盟金融科技合作面临的挑战

中国和东盟在金融科技领域均有较高的合作意愿,但在现实中,也存在一些因素制约合作的发展,主要是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监管和金融科技人才不足等方面的挑战。

(一)东盟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一般,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提升

一是金融基础设施较为缺乏,金融要素分布不均。从城乡分布上看,东盟国家金融机构大多分布于城镇,大部分居民居住农村地区接触到的金融资源非常有限。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除新加坡居民信用卡拥有率达到49%之外,其他的东盟国家信用卡拥有率都较低,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分别为21%、10%、2.5%、2%、4%。此外女性用户的持卡比例要远低于男性用户。部分东盟国家(如柬埔寨)用电难以保障,对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挑战。从国别分布上看,东盟国家在经济领域的发展水平不一,在金融行业内部更是如此。中国和东盟的金融科技合作,一方面要把握东盟急需发展金融科技时间窗口,另一方面需要立足十国具体情况,量体裁衣,把握当地发展金融科技的基础,增加合作项目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提升互信,避免因为操之过急而引发居民反感,甚至上升至政治层面。二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提升。一方面是营商环境,面对新兴事物,东盟国家相关部门在审批的时候,往往更加谨慎。另一方面,一些东盟国家民众的金融教育普及度不高,有的甚至在没有接触到传统金融资源,这虽然是东盟国家发展金融科技的后发优势,但在实际过程中,培养民众对于金融科技的了解、认知,形成新的金融消费习惯需要有一定额外的投入与帮助。

(二)金融监管存在诸多空白

东盟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非常欢迎新技术进入本国金融服务领域,但在实际中,金融监管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在发展金融科技的早期,缺乏相关个监管政策,造成监管盲区,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金融风险。例如网络贷款平台具有影子银行的特性,投资期限和贷款期限的错配,极易引发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网络安全领域的漏洞则是防范技术风险的重难点。二是如何平衡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对于希望进入东盟金融科技领域的中国公司而言,监管法律的变更和修订是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将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存在与根本的运营方式。过度监管将制约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性,反之又容易造成金融风险的集聚,引发系统性风险。三是监管联动和监管协调方面的不足。东盟是一个较为松散的区域组织,金融监管更多是由成员国各自负责,但每个国家的国情又各有不同。金融科技的网络性和宽领域特征要求必须大范围监管,对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监管当局而言难度系数不低。

表3 当前东盟国家金融科技监管情况

(三)金融科技人才不足

人才不足是制约东盟地区发展金融科技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根据安永ASEAN FinTech 调查2018,60%的东盟金融科技公司认为缺乏他们需要的人才。一方面,东盟国家本土缺乏足够的金融科技人才,受访的88%的泰国公司和73%的马来西亚和印尼公司如此认为。即便是在东盟国家中教育资源丰富的新加坡,也有70%的受访公司认为在招聘金融科技人才上存在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本土人才,61%的金融科技公司需要进行海外招聘补充血液,但这一途径也存在不少的挑战: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相对而言更容易吸收到符合自身要求的人才,而印尼因为宗教文化因素的需要,招收的人才不仅要熟悉金融科技,还要了解伊斯兰金融文化,故而在吸收海外人才上存在更大的困难。其次,从不同国家人才需求类型上看,技术和软件支持是大多数国家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的重点,产品管理、销售、合规方面也面临不同程度的人才缺乏。综合来看,东盟国家既面临金融科技人才总体数量上的短板,也面临地域和结构上的不平衡。

表4 部分东盟国家金融科技人才短缺的前三个领域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加快中国-东盟金融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数字经济是世界各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方向,中国-东盟金融科技合作要立足于这一时代潮流,通过加强电子支付、数字化金融解决方案的合作,加强政府间金融合作与监管,共同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为双方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一)继续加强电子支付合作

电子支付是东盟金融科技最早发展和目前最为成熟的领域,但在“一带一路”建设和双边贸易发展的溢出及东盟国家居民收入提升预期下,打造差异化电子支付模式仍是中国和东盟金融科技合作的重点。具体而言:一是积极分享平台构建、支付安全和用户体验方面的案例和经验,尤其是在基于生物特征技术、无感支付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领域进行合作,促进东盟国家本土电子支付公司的发展。二是就电子支付的外延与东盟国家开展合作,如基于AI 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探索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多样化运用以丰富线上金融服务、与本土银行合作开设虚拟电子支付账户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已有东盟本土企业开展电子支付业务,新加入该领域的机构可能会面临行业饱和及创新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做好充足的可行性研究。三是与东盟国家就支付的标准、技术规则展开合作,形成产业联盟和业务共识,打通中国和东盟区域内的支付设施,提高支付交易的效率和体验,减少手续费支出。

(二)加强数字化金融解决方案的合作

目前中国和东盟在金融科技领域已有初步合作,未来需要大力深化的是数字化金融解决方案的合作,更好服务经济与金融的产业链。一是加大数字化供应链金融的合作。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全球产业分工的趋势使中国和东盟的产业链合作日趋紧密,但多层次的供应链融资方案依然奇货可居。积极发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有助于解决东盟国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集物流、商流、资金流为一体,创造新的交易场景,提升国内企业和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实现互利与共赢。二是加大法定数字货币合作。数字货币是未来国际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将有效提升汇兑业务的效率,同时有效打击跨境洗钱犯罪。于中国而言,数字货币合作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东盟国家而言,数字货币同样为他们多元化持有金融资产提供新选择。三是加大资本市场领域的金融科技合作。“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不仅要有国内资金的支持,更要有当地资金作为基础。金融科技将有效提升东盟国家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提升资产管理的效益,进而将溢出效应扩展到其他国民经济领域,改变传统的经济方式。四是加大数据处理、云计算、网络空间协同等方面的合作,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

(三)加大政府间跨国金融合作与监管力度

中国和东盟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合作,一是积极对在东盟投资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进行引导,促使其遵守当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平衡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关系。立足于东盟国家的实际情况,探索符合当地国情的金融科技产品,避免扎堆投资、重复投资带来风险。二是改进和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合作联络与协调机制,尽快将金融科技的内容纳入,并对监管方式和监管技术展开积极沟通,为双边合作提供指引,共同保护消费者权益。加大中国-东盟、中国和单个东盟国家的协调。金融科技的特性注定合作不是孤岛式的,需要一系列的组合拳,构建好中国-东盟金融科技生态体系。三是打击网络欺诈和互联网经济犯罪,扩大网络安全方面的合作,针对黑客攻击、信息安全、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方面实现经验与技术的共享。就跨境支付展开大数据方面的合作,打击跨国反洗钱犯罪,保障区域金融安全与稳定。

(四)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合作培养

金融知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有助于金融科技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另一方面有助于居民多样化的管理家庭资产。金融知识渗透率的提升同样有助于提高社会对金融科技的需求,促进政府、企业和居民更多关注该行业。一是推动中国-东盟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支持东盟国家派企业人员、专业人士来华进入相关企业学习金融科技知识。二是鼓励国内高等院校与东盟国家合作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共同培养金融科技人才。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在东盟国家设立分校,立足于当地国情,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对接当地金融科技企业,基于他们的需求采取个性化、订单化的培养方式,缩短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时间。三是鼓励走出去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加大金融消费者教育,通过沙龙、论坛等形式,普及金融科技的理念。四是强化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科技本身是一个融合金融、经济、计算机、生物、通讯的交叉学科领域,中国和东盟的金融科技合作,更会涉及到语言、文化、法律、民俗等问题,需要具备丰富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方可支撑。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金融数字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答数字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数字看G20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东盟两次危机全靠中国伸援手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