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龙县九河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策研究

2021-07-19赵映敏段秋红王连春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全乡农业发展

赵映敏 段秋红 王连春

(1.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九河乡人民政府,云南 玉龙 674100;2.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农业产业结构,指的是科学权衡,合理配置使用农业发展相关的每一种资源,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合理优化配置各种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切实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更好地满足民众对食物的高层次需求,最终实现为民增收,农业增效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玉龙县九河乡经过多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九河乡乡村振兴和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加强对九河乡种植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分析掌握九河乡种植业结构的基本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九河乡种植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建议对策,对促进九河乡经济和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九河白族乡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太安乡相连,南与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交界,西与石头乡接壤、北与龙蟠乡、石鼓镇毗邻,乡人民政府所在地白汉场距县城53公里,大丽高速公路和214国道贯穿南北,南北纵距32.25公里,东西横距28公里,总面积358.7平方公里。下辖香格里、关上、甸头、中和、龙应、北高寨、南高寨、九河、九安、金普、河源11个村委会86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有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汉族五个民族,是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所辖的三个民族乡之一,是玉龙县农业人口最多的乡镇,2019年末,全乡户籍人口总数8361户28610人(常住总人口6538户28158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7元。全乡有山区、半山区、坝区三种地形,金普、河源为山区村委会,香格里、关上为半山区村委会,其余七个村为坝区村委会。九河乡属南亚高原季风气候区,全年季节性气候差异明显,垂直差异大,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通常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月至10月为雨季,年平均气温17℃,冬季昼夜温差达10℃以上,最高海拔4207m、最低海拔2090m。全乡太阳辐射较强,3至5月最烈,坝区西部受日照时间较长,年均在2500小时以上;全乡春夏属干燥季节,7月降雨最大,由于受玉龙雪山与金沙江河谷干湿变化影响,相对而言,全年降雨量偏高,2020年降雨量为818mm;九河乡的主要水系为澜沧江流域的澜沧江水系,全乡澜沧江水系有三条,分别为中和木瓜菁水系、甸头村核桃菁水系、白汉场水库地下水系,2020年全乡有两个小(一)型水库(白汉场水库和大栗树水库)、十个小(二)型水库和36个塘坝,总蓄水量383万m3,基本能满足全乡的农业用水。2019年耕地面积67 020.11亩,人均面积2.34亩,是人多地少的农业大乡。

1 九河乡农业产业基本现状

1.1 粮食作物种植情况

九河乡传统农作物以玉米、稻谷、马铃薯为主,因2009年至2012年连续干旱,九河农业用水困难,导致农户将水田改为旱地,改种玉米,稻谷面积逐年减少,一直以来玉米、稻谷、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乡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呈现“一粮独大”的局面。

1.2 经济作物发展情况

九河乡2014年之前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但烤烟受市场影响,种植情况极不稳定,2015年至今烤烟发展稳定,每年种植面积在6000多亩,2020年种植6360亩,产值2108.7908万元,此外,发展了滇重楼、附子、秦艽、独定子等中药材,从表2可看出,还种植了魔芋、山药等特色经济作物。香格里村委会发展壮大山药种植产业、提升山药品质,通过与丽客隆超市签订协议实现农超对接,逐步建立起香格里山药品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九安村委会依托村内企业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投入近800万元推广“丽香1号”“808”“A-6”三个品种成熟种植技术,建有香菇培育大棚100余个,生产70万余个菌棒,年均产值达600万元,并以订单农业的形式远销海外市场,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将小香菇做成了大产业。

表2 九河乡2016年~2020年魔芋、山药种植面积(单位:亩)

1.3 林果种植情况

九河乡的林果种植近十年来都在4000亩左右,主要种植苹果,梨,核桃等,种植零散,经济收益较低。2015年来香格里村委会立足自身优势,连片种植优良雪桃、冬桃、黄皮蜜梨1500多亩,产出水果颇受消费者青睐,梨膏、梨醋等深加工产品尤其受市场欢迎,九安村委会在2020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投资140万元实施苹果种植项目。

1.4 金普、河源两个山区村产业发展情况

金普、河源是九河乡的两个山区村委会,2014年之前因道路未硬化,交通不便,是全乡里发展最滞后的两个村委会。2015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扶贫政策的覆盖和三峡集团的帮扶下,道路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后两个省级贫困村迅速发展产业,金普村委会流转土地4 000余亩,通过“党(总)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种养殖业,大力发展山葵、藜麦、附子、重楼、秦艽等高原特色种植业,河源村委会引进丽江宝林新型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老屋基村民小组流转土地560余亩,与云南白药集团签订了中药材供货协议,已建成珠子参、金铁锁、滇重楼、附子的种苗培育基地,带动1350多户农户发展种植中药材促进增收。

六年来九河乡紧紧围绕“山区发展特色药材,坝区半山区发展蔬菜烤烟”的产业发展思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有成效,农民收入增收明显,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7391元提高到2019年的11277元。

表1 2010年~2019年九河乡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单位:亩)

2 九河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

大多数农户依赖于传统种养殖经验,对发展现代种养殖业认识不高,农业总体上仍以粗放生产为主,新型产业发展没有形成规模,产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由于认识不同,群众参与程度不同,导致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推进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成效也不同,有的村中药材、食用菌、蔬果等特色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有的村仍然束缚在传统农业的圈子内,没有形成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主导产业。农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一直以来“一粮独大”的局面还未得到改变,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

2.2 农民缺乏市场意识,对农业产业化生产思想意识薄弱

九河乡地处丽江、大理、怒江、迪庆等四州市交界地带,大丽高速公路、国道214线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据统计,2019年九河乡外出务工人员8 675人,2020年为11943人。而随着外出人员的增多,全乡留守村里务农的人,大多数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劳动能力有限且文化水平不高,虽然清楚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低,愿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但缺乏市场意识,盲目跟风,只会种植上年价格好的经济作物,一旦当年价格偏低,收益不好,就又继续种植传统的粮食作物,对种什么总体上缺乏规划,只会简单模仿外地的经验和模式,没有自己的特色。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目前九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是九香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丽江普源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丽江九安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大多为蔬菜脱水、水果脱水、菌类初级加工等,没有高附加值产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企业规模小,产品生产配套能力弱,与省内外的其他企业联系不紧密,不能形成集供、产、销服务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大多数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名无实”,参与融合能力差,无法有效带动及辐射全乡产业发展,不利于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2.4 人多地少,土地流转难度大

从表3可以看出,九河乡2019年耕地面积67020.11亩,人均2.34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之乡,人多地少导致土地分散,土地集中经营难,农业发展规模难。近年来,九河乡对土地进行优化和调整,出台了相应的土地资源办法与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九河、龙应、北高寨、南高寨、甸头、关上等村委会的流转土地难的问题依旧存在,土地分散经营阻碍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与利用,影响了农业高效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和农民收入增加。

表3 九河乡2019年人均耕地面积统计表

3 九河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对策和建议

3.1 强化主体带动,壮大产业规模,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抓好产业布局调整,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方向,以“一村一品”为目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对布局不合理,衔接有断档的区域进行适当调整,建成一批集中连片规模大、品质优、质量好的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二是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作用,大力流转周边村组土地,统一规划,统一种植,吸纳群众以土地、资金入股,继续推进“党(总)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3.2 加强技术服务,增强农民培训力度,提升产业化水平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激发农民内生动力,提高农民意识,转变思想,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在培训内容上突出结构调整后的种植、设施农业等农业技能,培育认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引导农民借助于互联网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在关键农时时节,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3.3 发展高原特色种植业

九河乡要按照“山区发展特色药材,坝区半山区发展烤烟和蔬菜”的总体布局,以成规模、创品牌、增效益为目标,加快推进烤烟、药材、蔬菜、草莓、山葵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金普、河源两个山区村委会以发展滇重楼、附子、珠子参、金铁锁等中药材为主,除现在流转的土地外,也要鼓励农户种植药材,形成药材主产区;香格里、关上两个半山区以发展山药为主,在与丽客隆超市签订协议实现农超对接的基础上,再探索与其他企业订立订单,打造好香格里山药品牌;中和目前的蔬菜和草莓发展得较好,要带动甸头、龙应两个村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和草莓产业,此外,中和、甸头要稳定发展稻鱼共生的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以鱼促稻、稳粮增收、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综合种养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举办“小阿昌稻花节”打造“稻田养鱼”农耕文化品牌,有效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能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在北高寨村生产具有九河特色的梅兰腌菜、小山蒜、青刺果尖、猪肝渣等纯天然农副产品,打造“九香河”本土特色品牌;南高寨,九河两个村水资源丰富,可稳定发展烤烟产业。九安村耕地少,在稳定发展香菇产业的基础上,也要鼓励群众自己种植香菇产业。

3.4 种植经济林果

九河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导致全乡山地撂荒现象严重,可利用闲置的山地发展经济林果产业,以香格里村为起点向南辐射发展木梨、黄皮梨,以九安村为起点向北辐射发展种植苹果。

猜你喜欢

全乡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教师发展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