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筝曲《春到湘江》的艺术特点及演奏技巧

2021-07-19鲁天蕾

艺术品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快板乐段湘江

鲁天蕾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长河给人们留下了浓郁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据目前资料可查,始于秦代的古筝作为一种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多弦多柱弹拨乐器,因其声韵相兼、音色丰富、悠扬等特点传承至今,并在不断发展中,逐步提高、改革演奏技法。其中,王中山于1986 年在赵曼琴先生“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上,率先使用左手带四个义甲的演奏方式,开启了双手轮指技法的时代,并在随后的创作和改编中不断加入古筝新的弹奏技法,《春到湘江》正是这样一首代表性作品,在模仿原曲笛子装饰音等技法的同时,使用古筝双手快速指序以及刮奏等技法使音乐旋律线条更加流畅、音响更加丰满,创新和丰富了乐曲表现形式和音乐特点。

一、作品分析

筝曲《春到湘江》以A 调进行演奏,由引子、行板、快板和尾声组成,为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这首五声作品,旋律优美,将湘江初春的景色,描绘的生机盎然。由于其取材于湖南花鼓戏,所以,全曲有着浓郁的湖南地方特色。1

(一)引子

其引子部分为散板,通过摇指加入前倚音保留原曲笛子的韵味,旋律延绵,由弱渐强,再突弱后衔接突强,跌宕起伏,表现了湘江壮阔之情。其中,#Sol 的出现,体现了湖南花鼓戏元素,配以揉弦后表现了春天到来时,湘江一片万物复苏、烟雾缭绕之景。

(二)行板

乐曲行板部分可分为三个乐段,这一部分乐曲旋律线条悠长,表现了当地人民对湘江春色的喜爱和对建设家园的激情,情绪上层层递进,推动音乐的发展。第一乐段前两小节以分解和弦的形式若隐若现带出右手长线条摇指旋律,由弱渐强后再次转弱,描绘出湘江时而激扬、水流明亮,时而吟唱低回、烟雾缭绕的美景;而左手琶音表现了船行江中时,船夫摇橹划桨的节奏,两句相似乐句,后句比前句更为流动,并在力度和装饰音上有一定细节区别处理。整段的如歌性旋律明显,以连绵的长摇表现湘江水面的明光潋滟和人们歌声荡漾的美好景象。如图1 所示:

图1 《春到湘江》慢版部分

第二乐段稍流动、活泼,与上一乐段相比,加入了短促的轮指,其中,大量附点节奏以及快速上下滑音都借鉴了湖南花鼓戏中俏皮的音乐元素。之后出现略跳跃性的左手节奏型伴奏体现了人们喜悦的心情。

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再现,情绪更为激动,速度明显加快,最后弱起的三摇指渐强,配以左手小三度(Mi-Sol)由慢渐快的揉弦,将情绪逐渐推向激昂,并通过刮奏达至顶点,为随后的快板部分做好铺垫。

(三)快板

乐曲快板部分节奏规整、旋律明晰,表现出湘江的灿烂春光和人们一派欢腾的景象。其中,大量运用了地方戏曲音乐素材,包括湖南花鼓戏的明快的鼓点节奏型,其并使用四指轮以及快速指序技法,同时,突出乐句中的节奏以及音头重音。快板中间部分采用卡农手法,左手重复右手的旋律,形成一种互动呼应的关系。快板后半段左手的刮奏突出重音,增加节奏的鲜明性,递进节奏的紧凑也将快板情绪推向高潮。

(四)尾声

乐曲的尾声部分,再次回到散板,但仍然保持了激昂的情绪与气势,在紧跟快板的、带有花鼓戏特色音律#Re 的三摇指后,有一段相对自由的、回归平静式的气息处理后,骤然回归原速,在ff 力度上直接热烈地结束了整曲。

二、演奏技巧

(一)摇指

摇指被大篇幅运用在《春到湘江》中,尤其是行板部分。“摇指”指将大指贴住食指侧面稳定大指后,快速拨动琴弦,中指、无名指及小拇指是略弯收住形成半封闭拳状,使旋律产生由“点”到“线”效果的技法,且需要非常强的稳定性。

演奏该乐曲时,大篇幅摇指容易使手臂耐力不足,过弦时触碰其他琴弦,因此,需要放慢摇指每一次“劈”和“托”,使其力度和音色练到一致,在过弦时,手臂前送或后送使音点连成线。其次,引子部分采用的有装饰音的摇指,为“勾摇”技巧加以左手按滑音形成,很好地保留原笛曲特色。而乐曲尾声出现的三指摇则需要与左手的揉弦相结合,各手指速度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力度轻时左手缓慢揉弦,力度渐强时揉弦加快而后变成快速小颤。

(二)轮指

轮指技法在于将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按顺序对依次拨动琴弦,加强颗粒感和层次感。在筝曲《春到湘江》的快板中,出现了短促的轮指,需要通过小臂提弹,增加快板的颗粒性,凸显音头。轮指需要手型半握拳状,每个手指运用手指指根关节反复拨弦,同时保持手腕平衡,每个手指不能提前贴弦,而是瞬间触弦,由于是同弦轮奏,任何一个贴弦动作都会出现止弦的杂音。演奏者需要留意每个手指轮指的速度、力度以及各指独立性,才能练出细密均匀的轮指。

(三)刮奏

刮奏作为古筝常见技法,其效果近似流水或风声。不同乐曲对刮奏的不同运用使得风格各异。刮奏也称作“划奏”、“历音”(列音),由指尖带动发力,小关节不可塌陷需立起,否则听觉上不仅杂音多且软弱无力。

筝曲《春到湘江》中,运用了大量的双手刮奏推动情绪,在演奏刮奏第一个音时,应保持气息后按乐曲需要向上或向下顺着气息表达演奏,同时配以渐慢渐快、渐强渐弱以表达乐曲情感,音头音尾应明确清晰,展现湘江的婉转流长和沙鸥点点。乐曲在连接快板前的短暂且强烈的刮奏,则应明确其速度,以便控制紧接的快板速度。

(四)快速指序

传统古筝演奏使用的大指、食指、中指已无法满足现代筝曲的创作和发展,快速指序极大提高了无名指的使用度,弥补了这一空白。筝曲《春到湘江》快板中多个小节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旋律,将指法中的托、抹、勾、打重新排列,根据音符不同调整指法顺序变换,同时要求清晰与颗粒型,难度较大,在练习中应不断训练手指的连接和每根手指的独立性发力,采用“上行离弦,下行贴弦”的方法,以增加音色的颗粒性且达到速度均衡,强调乐句婉转性的同时,还应保持快而准,以及强弱对比,实现以更快速的速度完成演奏。如图2 所示2。

图2 《春到湘江》快速指序部分

(六)琶音

琶音可分为正琶音、反琶音;或者单手琶音、双手琶音。在演奏时需将每个手指迅速微调角度,确保每个手指基本做到义甲平面触弦,再根据不同筝曲的需求来突出重音旋律线或速度变化或平均每个音以达到连贯筝曲的作用。筝曲《春到湘江》中出现了左手七个琶音,这与平常单手四个琶音不同,需要做到4 个音与3 个音之间的快速衔接,保证流畅度不可卡顿,在与右手对应的时值内音色速度力度均均衡的情况下,完成左右手弹奏。

古人云:“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3旨在人与器乐之和,在于三方面:弦与指、指与音、音与意的统一、和谐,方才达到至高的境界。笔者认为,在演奏《春到湘江》这首筝曲时,首先应气息深沉、稳定,沉下心、慢板贴弦处理,快板颗粒清晰、幅度不宜过大;其次,准确把握演奏每个音符在乐句中的强弱和情感,做到沉稳但不沉重,灵动但不虚飘,所谓无妙指便无妙音,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岂是妙哉否?

三、小结

古筝从古至今,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创作背景、曲式结构还是演奏技巧,不断地从历史传统中汲取营养。笔者认为,在继承传统乐曲的同时,也应对现代筝曲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持以积极的态度,对于这首移植筝曲,既保留了原曲笛子独的韵味,又充分发挥了古筝各方面表现力,使其形成了古筝音乐独有艺术特色。古筝艺术在学习、继承、创新上的不断发展,使得有越来越多的筝曲像《春到湘江》一样,充满魅力和生机。

注释

1 西明瑞.浅谈《春到湘江》的演奏特点[J].北方音乐,2016,36 (03):155.

2 高英.论筝曲《春到湘江》的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3 俆上瀛、俆樑.溪山琴况[M].北京:中华书局,2013.

猜你喜欢

快板乐段湘江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陕西快板,说唱艺术的另一面
湘江魂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湘江渡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视唱练耳与钢琴
湘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