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时期启蒙主义精神对莫扎特作品的影响
——以《费加罗的婚礼》为例
2021-07-19路建敏
路建敏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0)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著名的歌剧之一,这部歌剧在音乐创作和社会思想上具有突出的意义,当笔者有幸看到这部歌剧之时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其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人物形象的特点、语言及旋律音符的创作更是惊叹不已。我们都知道,一部好的歌剧一定离不开其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政治统治状况、文化发展程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则是作者的阶级属性和生平经历。在17-18 世纪发生的启蒙运动对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洗礼,而紧跟着到来的古典主义时期就深受其影响,该时期的音乐家、文学家开始向普通民众传达平等、自由、理性、博爱的思想。所谓启蒙,就是启发人们不受蒙昧主义的蒙蔽,引导人们反对专制,争取自由平等,反对宗教迷信,倡导理性。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就是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甚至可以说,莫扎特的歌剧是启蒙运动的重要艺术产物,而反过来对传播启蒙思想又有着重要意义。
一、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来源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改编自博马舍的同名喜剧《费加罗的婚礼》,剧中所描述的主仆平等、贵族与平民平等对话的场面正是莫扎特心目中的理想状态,他拉拢宫廷诗人洛伦佐·达·蓬特帮他说服大主教约瑟夫二世,并对原剧本中有伤大雅、有损贵族形象的部分进行了删改,最终才得以上演。
从根本上而言,该剧可以被定性为启蒙运动的产物。首先,剧本的作者博马舍本身就是启蒙主义精神的倡导者,他写的许多剧本都抨击和揭露了资产阶级的丑恶面貌,提倡阶级平等;再者,就剧本内容的设定而言,其角色设定就将仆人和伯爵放在同一个舞台上,并侧重对女性的描写,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以及突出了性别的平等。
除剧本本身之外,莫扎特在谱曲时将男仆费加罗和伯爵都设定为男中音,在声部的分配上就可以看出莫扎特对启蒙主义精神的支持。另外,莫扎特本身就是一个不畏权贵、敢于挑战贵族王权的人,这一点从他为了写自己想写的作品而毅然从宫廷辞职进而成为自由作曲家这一事例就可以看出。同时,他还是共济会的一员。诸如类似的事实无不在印证着启蒙主义精神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深刻影响,也证实了莫扎特的作品有表达和宣扬启蒙思想的痕迹与倾向。
二、《费加罗的婚礼》在剧情、旋律方面的启蒙主义色彩
在音乐语言方面,莫扎特在这部剧中大胆放弃了意大利喜歌剧题材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而是赋予作品以更深的抒情,从音乐语言角度来讲,莫扎特运用了与往常不一样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赋予了人物十分生动的形象,在这个歌剧里对伯爵、苏珊娜以及次要的角色巴尔托洛、玛采列娜以及园丁安东尼奥等人也有着肖像式的音乐刻画。
作者在这部歌剧里采用了许多咏叹调和重唱。咏叹调,即抒情调,是用来抒发个人情感的一种独唱曲,它的抒情性突出,可以表现激烈的人物内心冲突。在此笔者以其中的咏叹调选段《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为例加以说明。
该段的剧情为费加罗从他的准妻子苏珊娜口中得知,他的主人伯爵先生一直有意侵犯苏珊娜,他十分生气。歌词“你想要跳舞我的小伯爵,我就弹吉他奏起音乐……如果你想要进我的学校,我就要让你跳得逍遥”十分巧妙地把费加罗内心的愤怒用冷静、轻蔑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这里,费加罗并没有因为自己是“男仆”的这一低层阶级身份而放弃对自身权力的争夺,他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的权力和尊严,不畏权贵,这正是启蒙思想中宣扬“人人平等,天赋人权”这一核心思想的有力证明。在这句歌词之后,费加罗自信满满,用讽刺、嘲笑的口吻唱到“要小心,不要急躁,不要漏口风让别人知道”“我使出手段要叫你上当……把你的坏主意全部揭穿”,勇敢地将贵族阶层迂腐、道貌岸然的形象公之于众,不禁让人拍手叫好。这无疑是该剧想要表达在启蒙思想下民众对贵族阶级的专制和压迫不满情绪的最好证明。
这首咏叹调共131 个小节,乐曲为三拍子、小快板,作者对伯爵的挖苦讽刺却用节奏、风格明快欢乐的舞曲节奏来表现,仿佛是在刻意地加深讽刺意味,这样的设计不仅加强了戏剧冲突,且在听觉上使得听众更能感受到费加罗的自信与勇敢。曲子由再现三部曲式加一个短小的尾声构成,比较有特点的是每个段落都有速度上的变化,呈现出小快板——急板——小快板——急板的交替进行的特点(如图1、2、3、4 所示),从速度上就体现出费加罗在平静的讽刺中不时地爆发愤怒,让人真切感受到费加罗的愤懑不满的情绪。他能够对伯爵进行挖苦与大吵,表明了该剧主张平等的启蒙思想。在伴奏织体上,简单而稳定的柱式和弦(图5)将费加罗的语气衬托得更加坚定自信,也刻画出费加罗沉着勇敢的形象。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三、《费加罗的婚礼》在人物刻画方面的启蒙主义色彩
在莫扎特所处的那个时代是启蒙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刚刚萌芽的时期,在欧洲封建时代,贵族作为上层统治阶级,在“君权神授”的理论支持下,总是以一种情操高尚、道德完善且宽容仁慈的面目示人,但是在这首咏叹调中,莫扎特将这种形象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刻画得丑恶分明、入木三分,这是当时时代启蒙主义所要求的反封建,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的最好体现。
还有就是在《莫扎特与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反抗精神》一文中所提到的各个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反抗精神,从主角苏珊娜到仆人都具有一种向上的生命力——反抗精神,这是十分珍贵的,在歌剧中也时常提到,这是莫扎特个人的思想转移到了人物的形象上,也是莫扎特对其时代的人民大众的憧憬和期待。这是莫扎特意识倾向的体现,他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思想意识,反封建、争取自由平等的势力。
四、莫扎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体现的美学特征
在18 世纪,格鲁克的歌剧改成为这一体裁并增添了新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喜歌剧成为了作曲家热衷的新型体裁之一,莫扎特的歌剧尤为突出。笔者认为在这部歌剧里尤为突出的美学观念是——它具有十分强烈的人民性,突破各种束缚运用不同风格的咏叹调刻画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不同人物形象。
其体现在人物的刻画和情节安排方面,无论是伯爵还是如费加罗一般的普通民众,都是那个时代的常见形象,作品对于形象的刻画也符合当时人民的需求,如处于统治地位的伯爵对美丽的苏珊娜不怀好意,妄想侵犯她。机智的费加罗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对伯爵具有的反抗意识,是当代人民大众对正义和非正义想要表达的诉求和立场。又比如在结局的安排上,美丽的苏珊娜和聪明勇敢的费加罗得以大团圆。这些都是时代的人民对其所盼望的。这部歌剧在情节选择上体现了当代人民想要看到的和关心的时代问题。作者采用的幽默风趣的语言,也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莫扎特说:“音乐决不应该不好听,应该让听众觉得喜欢,不应该不成其为音乐。音乐即便是在表现最恐怖的情形时,也不该做得叫耳朵难受。”这句话反映出了莫扎特创作的审美取向,表现出对音乐形式美的追求。这也体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提出的“乐与人和”这样一种广大群众的审美取向,这种观念与这部歌剧的融合使得观众可以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作品达到“乐与人和”的境界。但是若不是启蒙思想解放了莫扎特,又何来今日的《费加罗的婚礼》呢?
五、结语
《费加罗的婚礼》是歌剧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笔者认为它之所以在当代仍具有一定的地位,与其主张、宣扬启蒙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莫扎特歌剧的精髓便是其美妙的音乐,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启蒙主义这种精神。启蒙主义不仅对这部歌剧,对莫扎特本人以及对音乐本身影响巨大,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颇为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