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D 电荷耦合器的光电传感器无线通信模组研究
2021-07-18李亚杰杜春晖
张 晔,李亚杰,杜春晖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0 引言
目前基于CCD 的光电传感器、摄像头、数码相机等一般采用有线、串行总线等方式实现数据通信,也有采用WiFi 实现无线通信的[1]。对于有基础设施及网络覆盖的生活区、工作区采用有线或无线局域网WiFi 方式实现通信即可,但对于野外工作环境恶劣,没有基础设施也没有网络覆盖的区域,很难使用该类传感器[2⁃3]。比如野生动物视频采集应用场景中,布线需要高昂的成本,并且施工难度大[4]。
为了解决以上应用场景下布线困难、施工难及施工成本高等问题,基于CC2530 芯片设计CCD 光电传感器无线通信模组,多个传感器通过CC2530 所支持的ZStack 无线通信协议栈构建无线自组织网络,视频及图像信号通过组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监测与控制,并对提出的无线通信方案进行分析与验证。采用无线通信改进有线CCD 光电传感器通信的弊端与不足,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现实意义[5]。
1 提出的CCD 光电传感器无线通信方案
1.1 CCD 光电传感器结构
CCD 光电传感器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包括:MOS 光敏元阵列、读出移位寄存器及无线通信模组[6]。其中,光敏元阵列由成千上万的光敏元组成,一个MOS 光敏元的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单个MOS 光敏元结构图
CCD 光电耦合器件输出信号是电荷信号,这些电荷信号需要经过电路输出,由读出移位寄存器实现[7]。
无线通信模组采用TI 的CC2530 SOC 芯片,该芯片内置8051 单片机,集成IEEE 802.15.4 无线收发功能,采用2.4 GHz 频率通信,支持ZStack 无线通信协议栈。
MOS 光敏元阵列实现光电转换,将成像的光信号转变为电荷信号,每个光敏元对应一个像素点,多个光敏元对应多个像素,不同像素构成完整的图像[8]。MOS光敏元阵列输出的是电荷信号,需经过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信号,通过读出移位寄存器实现该功能。无线通信模组将生成的数字信号通过无线加密、调制、解调等实现无线自组织组网,并完成数据传输。
光敏元的结构包括:电极、耗尽层、势阱及二氧化硅层,其工作原理在下一小节重点说明。读出移位寄存器由氧化物、半导体、电极(每组电极由3 个临近的电极构成)和遮光层组成,其工作原理在下一节中详细阐述。
1.2 工作原理及流程
一个MOS 光敏元实现电荷存储时,在图1 所示的金属电极端施加正向电压并形成电场,在电场作用下形成一个耗尽区,电子在该区域势能很低,称作“势阱”。当有光线照射到该光敏元时,由于光电效应产生电子空穴对,受电场影响,空穴被电场力排斥出耗尽区(如图1 所示),而光电子则被之前产生的势阱捕获,光强度越强势阱捕获的光电子数量越多。CCD 器件由成百上千的光敏元组成,每个光敏元形成一个势阱,并捕获一定的光电子,这些被一个势阱捕获的光电子称之为电荷包。在CCD 器件内形成成百上千的电荷包,当照射在光敏元上的是图像,就会在光敏元阵列中产生一幅与光照度相关的光生电荷图像,实现从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
为了把产生的电荷信号转变为电流或电压信号,需采用读出移位寄存器部件实现将电荷转变为电流或电压信号,并通过电路输出。在其底部覆盖一层遮光层,以防止其他面带来的外来光线的干扰。一个耦合单元由3 个临近的电极组成,3 个电极分别添加三相时钟脉冲波φ1,φ2,φ3。三相脉冲同频率,相位相差120°,在不同时刻通过脉冲控制势阱的深度,从而通过电场控制电荷从寄存器的一端逐步转移到另一端,从而实现电荷转移。电荷转移的原理图如图2 所示。
图2 电荷转移原理图
图2 中,三相脉冲分别为φ1,φ2,φ3,电荷转移工作过程如下:
Step1:在t1时刻,φ1为高电平,φ2与φ3为低电平,φ1对应的电极下存入光电荷;
Step2:在t2时刻,φ1,φ2为高电平,φ3为低电平,φ1,φ2所对应的电极下的势阱互相连通,并在连通后的势阱内存入光电荷;
Step3:在t3时刻,φ1电平下降,φ2保持高电平,φ3保持低电平,由于φ1电平下降并最终变为零,导致φ1所对应电极势阱变浅,光电荷逐渐由φ1栅极下的势阱转移到φ2栅极下的势阱中;
Step4:在t4时刻,φ1保持低电平,φ2电平开始下降,φ3为高电平,光电荷逐渐由φ2栅极下的势阱转移到φ3栅极下的势阱中;
Step5:在t5时刻,φ1为高电平,φ2为低电平,φ3电平开始降低,光电荷逐渐由φ3栅极下的势阱转移到φ1栅极下的势阱中;
Step6:在t6时刻,重复Step1。
无线通信模组采用IEEE 802.15.4⁃2006 标准,载波频率范围是2 394~2 507 MHz,并通过FREQCTRL.FREQ[6:0]寄存器根据式(1)计算编程设定。
通信采用16 通道,步长为5 MHz,编号位于区间[11,26],通道的射频频率由式(2)得到。
2 实验与仿真
为了验证无线通信模组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中采用TCD142D 型CCD 器件,以TI CC2530 SOC 作为主控芯片,采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 集成开发工具进行编程,协议栈采用IEEE 802.15.4⁃2006,通过串口调试助手进行接收端数据的呈现。PC 机采用WIN7 32 位操作系统,8 GB 内存及Intel i5 处理器。实验环境及所有设备数量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参数表
2.1 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无线通信模组的有效性,设计了该实验。实验由采集端和接收端两个节点构成,发送端和接收端通过自组织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
采集端采用TCD142D 型CCD 器件采集图像信息,通过设计的无线通信模组将图像信息调制发送,接收端负责接收图像信息,并解调信号还原图像,并在PC 机通过串口调试助手将接收到的图片呈现。
设计实验系统结构如图3 所示。
图3 设计的实验系统结构图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CCD 采集端由脉冲采集电路及输出电路组成,其中脉冲产生电路如图4 所示,该电路包括:RC 振荡器、分频器、与门、译码器,分别产生φRS,φ1,φSH,φ2等脉冲驱动TCD142D 型CCD 器件。
图4 脉冲产生电路示意图
TCD142D 驱动脉冲波形如图5 所示。其中,φRS,φ1,φSH,φ2为四路脉冲信号,通过驱动脉冲实现点荷包转移并在电路输出。
图5 TCD142D 驱动脉冲波形图
无线通信模组采用2.4 GHz 的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频谱进行无线射频调制。通信中符号映射到16 个伪随机序列,并以2 Mchips/s 速度进行传输,调制过程首先将发送的比特流以最低有效位为先(Last Significant Bit,LSB)实现到符号的转换,采用62.5 ksymbol/s 速率实现符号到芯片的传送,再以2 Mchips/s 通信速率通过O⁃QPSK 调制器实现信号调制到ADC。
调制采用偏移⁃正交相移键控与正弦芯片,每个芯片形成半个正弦波形,并依次在半芯片周期的I 通道与Q 通道输出,零符号芯片序列图如图6 所示。
图6 TC=0.5 时,传送零符号芯片序列时的相位
通过设计实验,采集端获得图像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模组进行信息发送,接收端接收到信息后,在PC 端呈现出来,验证了无线通信模组的有效性。
3 结语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CD142D 与CC2530 SOC 的无线CCD 光电传感器,设计了传感器的无线通信模组。通过多个光敏元将光信号转变为电荷信号,再利用电路产生脉冲实现电荷转移,通过驱动电路实现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设计了验证实验,实验中发送方负责采集图像并将所感知图像通过无线发送,接收端接收到信号后还原图像,并在PC 机呈现,验证了无线通信模组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