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建筑元素在文具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2021-07-17杨鹏广张传友白冠裕

锦绣·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民族风格侗族

杨鹏广 张传友 白冠裕

摘要:在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文化经济大繁荣带来了诸多文创产品设计的繁荣,文具产业也逐渐在国内发展起来。各种实用型的文具已经基本满足市场所需,在国家大力提倡发扬和推广民族文化,众多文创产品需要通过创新品牌个性设计来建立新的市场销量。本文重点以侗族独特的建筑特征为设计元素,将侗族建筑元素在文具设计中进行再创作,来达到民族文化与商品的完美结合;侗族建筑特征代表侗族文化的一部分,在选取和再设计过程中,将体现民族文化精神及其内涵,将新时代的文创设计观融入文具设计,在体现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感受文具时尚的新体验。将侗族建筑元素融入文具设计之中,在塑造民族精神形象的同时,打造文具产业的优良个性的品牌形象。

关键词:侗族;建筑元素;文具设计;民族风格

一、侗族建筑文化的背景和现状

随着国内文化经济的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一个自信、多元的文化大发展时代正在悄然而至。面对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产业文化也随之不断提升,尤其民族文化在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渐显现。如今各式各样的民族文化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另外一方面,由于过去人们的盲目追求现代思潮,在很多地方出现了城市建筑新形象,不但盲目追求西方现代建筑风格,也导致了多数的古建筑的拆除和流失,因此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原始文化特征的传统建筑,建筑不在就意味着地域文化的消失。侗族的建筑由于民族特征鲜明,被人们传承和保护下来的古建筑也独具特色,为发扬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保护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创新发展,这将是民族文化建筑得以被重视的目标。

侗族建筑元素是侗族文化的一部分,由于侗族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吸引了不少学者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众多的建筑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都对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并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

面对现代村寨翻新的变迁,侗族传统建筑也在发生变化,其建筑群虽仍以古老留存下来的建筑为主,但古建筑的工匠技艺继承人才缺乏,建筑使用的木料来源也日渐匮乏,而且木质结构的侗寨建筑在防火功能上的缺失导致难以进行很好的保护,古来的侗族村寨建筑损坏后极难修复,一方面是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是资金问题。因此对侗族建筑只有加强保护,对其积极关注并发扬和传承,以便将侗族建筑文化得以流传,将侗族建筑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文化并继承其民族文化精髓。

二、侗族建筑元素的内涵解读

侗族建筑元素作为侗族文化传递载体之一,已然经过侗族建筑长期的发展和演变。侗族建筑渐渐形成具有侗族特色和人文美、自然美的造型、结构和装饰。

由于侗族人民长期生活在深山林之中,所居住的村寨与自然完美融合。侗族人民将自身对生活中的信仰、自然与环境的热爱表现在所生活的建筑结构、装饰、颜色和布局当中,表现在所生活的方方面面。

侗族人民依托环境营造着属于自己居住的空间和氛围,在他们的生产和实践中,在充满大自然风光的空间中建设出一座座具有侗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楼屋、桥廊和亭子。

(一)、侗族少数民族建筑

(1)、风雨桥

风雨桥,即桥与亭子的结合体。桥面设置的廊亭,不仅可以遮风避雨,供人通行,还可在桥上小憩,进行商品贩卖。在风雨桥中装饰得精致优美的叫做花桥,装饰得简洁明了的叫做湖桥。风雨桥常设于村寨的主要进出路上,尤其是在河上,但凡是侗族人民所聚居的村庄和地方,都必有一座因河流而起的风雨桥。

风雨桥从下至上则是桥墩、桥台、桥梁、桥廊、桥亭。给桥打下坚固的桥墩、台、梁,梁上设下长廊与亭子。侗族风雨桥的桥廊大多数均为双层瓦檐,桥亭塔楼的檐层多为三级及以上的单数层。桥亭的檐角大多数为翘角,顶部则以歇山顶或者攒尖顶为主。风雨桥大部分采用悬臂托架式简支梁结构,并且廊亭均为木质的穿斗式结构。侗族的建筑工匠巧用古越人的干栏建筑和外来汉族的技术和观念,搭建廊亭。

侗族风雨桥取材于自然,故强调在自然之中寻求美。对用原木木材创造的梁柱等不进行过多的刻意雕琢和粉刷油漆,让这些木质构造的外表在长期的时光流逝后变成灰黛色,桥显出一种肃敬的沧桑感。如此的风雨桥使构造上更强调一律性、连续性,体现了统一与和谐。

(2)、鼓楼

侗族鼓楼,最初建造鼓楼的原因是防御外敌侵入,原本是建于村寨地势最高且视野开阔的瞭望台。而鼓楼的前身则是供族内议事的公共场所,所以侗族村寨居民逐渐形成在鼓楼议事和举行节日活动的习惯。为了方便通知,抵御外敌,在楼内设置鼓架。以击鼓通知村寨的人有重大事议需要登楼商议,或者击鼓告知灾害外敌的到来。

侗族鼓楼根据楼亭顶的不同分为歇山顶鼓楼和攒尖顶鼓楼两种不同的形式。[2]其中攒尖顶鼓楼诸多且在村寨中为主流形式。在整体建筑造型上,鼓楼也可以划分为简洁明快的阁式鼓楼与紧凑挺拔的塔式鼓楼。由于阁式鼓楼的分布大部分都是受中国古代汉文化影响比较深远的村落,其数量相对少。且阁式鼓楼的构造多呈方形。相对于阁式,塔式鼓楼的构造层层紧密而又高耸挺拔,是塔、阁、亭成一体的,具有其主导意义的鼓楼。

做为侗族村寨的重要标志,并且占据着村寨的中心位置。

(3)、侗族居民建筑

因我国侗族分布的范围大部分属季风性气候,且侗族少数民族地区常年处于暴晒和潮湿的环境。借此条件,侗族居民有着为建造木质构造建造的森林资源。

为了防备潮湿炎热的环境,侗族的吊脚楼具备了干栏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干栏”,侗族古人对于住宅的一种称呼,可意为被围着的一个圈。干栏式建筑利用木柱作为支撑与护栏,将建筑物的地板进行架空、提升,使得建筑物的住宅区表面和地上相隔了出一定的距離,不仅能够有效地保证了建筑物干燥、透气的环境,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开虫害。

侗族古村落的建筑选址往往因地制宜,注重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在其布局上侗族古村落的建筑和自然环境是完美的融合。依老子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和弘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园林建造"天人合一"的理念思绪,侗族古代风格的建筑在其布局和营造上依旧是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着此建设思想。

侗族建筑以大自然之美为基础,以人文艺术为铺设,将大自然的文化和审美合理地融入其中。

(二)侗族少数民族建筑装饰

在侗族建筑装饰中,屋檐的脊部常常受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在翘首的题材多为凤凰、公鸡、龙、葫芦等瑞兽动物和植物。除此外在建筑外观上,尤其是鼓楼,常以杉树外观为原型进行建设,所以侗族标志建筑屋檐多呈现为重檐式。也正是如此,侗族建筑更是能表现出其自身民族的独特性。

葫芦:葫芦被侗族人民当做多子多福的象征。

杉树:杉树木材杉木是侗族人民建设建筑时常用的木材。且杉树被侗族视为一种吉祥树,如鼓楼、风雨桥这种标志性建筑中便将杉树的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鼓楼被侗族族人民称为“杉仙”“吉祥树”,可见侗族人民对杉树在鼓楼的寄托,对吉祥如意的期望。

蜘蛛:在鼓楼内部房梁处,房梁的结构如一张错综复杂的蛛网。在侗族山歌中有:“我们是越王的子孙,勾践的后代”的款词。[1]而据传,启发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便是一只蜘蛛对织网的坚定精神。因此蜘蛛成为了侗族人民崇拜的吉祥物。

鼓楼被蜘蛛网状结合的梁架架起,而鼓楼本就是侗族的重要建筑,蜘蛛用“蛛网”所架起的的建筑撑起了侗族人民内心对和平与和谐的形象。

龙头鱼身:龙鱼图案的分布多在风雨桥屋脊中心的葫芦两旁,龙鱼以一种鲤鱼跃龙门的姿态。鱼尾翘卷,嘴张含珠。侗族多是靠水而居住,长期捕鱼。侗族人民感受到鱼顽强的生命力与繁殖能力,心生崇拜,将鱼形用于建筑装饰上。侗族人民使用其与同样有“多子”寓意的葫芦搭配,表达了侗族人民希望子孙昌盛,年年有余。

侗族建筑中还有很多从瑞兽、植物中所来的装饰元素,如花、莲藕、龙等等。也有众多图案类元素,如品字图案、金钱图案、波浪纹、几何图案等等,这些元素装饰用于建筑的很多部分。这些装饰图形足以表现侗族对自然热爱与敬仰,也表现侗族人民对自己生活的热爱。

三、侗族建筑元素在文具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

文具产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较为完善的传统产业之一。将侗族建筑元素这一代表侗族文化的元素,应用于文具设计之中。对其的应用不仅仅是将其简单的堆砌。在选取和设计元素时,定要将其内涵、精神,融入进新的设计,产生新的体验。将传统的侗族建筑元素融入现代文具之中,追求人们内心对美的向往。

(一)对侗族建筑元素的设计

使用其建筑元素素材,主要是从其侗族元素素材的原型出发。在继承和保存其元素原型的特征前提下,进行一定的设计创造的手法得到自身所需要应用于文具设计之中,设计出优秀的作品。

对于侗族建筑元素,可从侗族建筑结构着手设计。选择使用如蛛网一般结构,支撑鼓楼的梁架。对其进行提取、重构,保证原有的大致结构与寓意,做到整体、简洁且美观。由于蜘蛛网结构的梁架常应用于鼓楼,鼓楼位于村寨的中心位,侗族人民的房屋常围于鼓楼,所以将其结构重塑为多根弧线围住中心的一点,将“蜘蛛网”串插摆布的直柱镂空。既可以体现其蜘蛛结构的稳固性,又表现其统一与侗族人民一同托起对和平和安定的期望。

对于使用侗族建筑元素,还可以从装饰中入手。常在屋脊上搭配的葫芦和龙鱼雕塑,将环状的圆形和菱形应用于由雕塑提取的葫芦与龙鱼的图案当中,其寓意与侗族人民赋予的是同一个寓意:多子多福。

(二)侗族建筑元素在文具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文具行业的进步,文具设计逐步摆脱了以往的刻板并简单化的使用界面,越来越多的文具设计师开始努力追求一种更加个性化、装饰艺术性和现代艺术性。

将侗族建筑装饰中的龙鱼、葫芦等结构、装饰所提取的图案,应用于笔帽中。将按图案雕刻出的装饰雕刻,放至已经被挖空的孔洞中。搭配笔帽上的笔夹的设计:在笔夹的首部突出构成三角结构。笔靠这个结构可以架在另一支笔的笔杆上,就如毛笔架在笔架上。

侗族建筑的装饰性元素,很多都可以直接体现美感。所以若将其进行再设计,做到与现代审美符合的设计,就可成为文具设计主要的设计元素来源。在侗族建筑元素中,许多装饰性图案都没有过多的繁琐工艺,现代的风格浓厚。

这些装饰建筑中的造型简单且装饰性极强,重复、共形的设计,都可在文具设计体现。要充分的利用侗族的建筑元素,表现出具有侗族特色,且融入了现代文具设计的建筑文具产品。

四、结语

侗族的建筑文化具有很强的中华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能够从中可汲取许多宝贵且有意义的资料。虽然面向于侗族的文化,已经被众多学者深刻研究,并且拥有诸多的研究成果。但全面且拥有众多相关于侗族文化,研究侗族建筑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对侗族建筑元素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并在最后针对侗族建筑元素的形式进行了提取和创造,研讨了对侗族建筑文化的设计方法。探讨如何将侗族建筑元素与文具设计相融合,为之后的面向于此的相关设计方案提供设计灵感和对其的借鉴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孟婷婷.侗族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家具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2]田新.黔东南侗族鼓楼建筑艺术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马可靠.侗族风雨桥建筑艺术——以广西三江岜团桥为例[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4]汪峥.侗族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5]解娟.黔东南侗族村寨建筑结构及细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

[6]周春媚.侗族建筑艺术的审美意蕴诠释[J].柳州师专学报,2013年,第28卷第5期:04-06+12

[7]刘潇女.侗族建筑元素在现代首饰中的应用初探[J].美学技术.2019年, 第32卷第13期:185+187

[8]潘玲霞,朱彬.文具设计的创新与传统元素的运用[J].美术大观.2007年,11期:108

基金項目:本文为2020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侗族建筑元素在文具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项目编号:202011837071)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杨鹏广,男,硕士,高级工艺美术师,桂林旅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设计。

猜你喜欢

民族风格侗族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侗乡学子爱家乡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
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与探索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谈谈侗族大歌的发展状况
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
我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的自主创作浅析
谈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的曲折发展期
中国水墨动画的民族风格与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