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而伟大
2021-07-17吴红梅
吴红梅
寒假,平日受囿于时间的事项被我一一找补起来,追剧就是其中之一。刚刚看完女儿推荐的电视剧《隐秘而伟大》,这是一部谍战剧,主要讲述了在上海弄堂长大的法学院高材生顾耀东,从一名匡扶正义保护百姓的理想主义者,成长为中共上海地下党的中坚力量的过程。上海弄堂福安弄,那个不能再普通的弄堂,那间透风漏雨的阁子间,就是中共的秘密联络站,是革命的星星火种逐渐传向四面八方的地方,也是顾耀东和沈青禾爱情的萌发地。
我被福安弄这个地名吸引住,准确地说,是“撩拨起我强烈的好奇与深深的感动”,因为,就在沈阳,就在我身边,也有这样一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青砖小院,那里曾是共产党秘密活动基地——滿洲省委旧址,也是刘少奇旧居。更重要的是,那里的地名也有“福安”二字,叫“福安里”,难道仅是一种巧合?
此福安是不是彼福安呢?这勾起了我对福安里的向往和无边的想象。
烈烈北风,沈阳的冬天很冷。我站在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那个古朴的月亮门前面,并没急于跨进去,而是像一个从事秘密工作的地下党一样,警觉着四周来来往往的人群和车辆,不是暗中,而是明目张胆地“观察地形”。这处古朴的青砖灰瓦小院,与四周的现代城市气质“格格不入”,显得独特而神秘。我的视线越过院落上空,被它西面和南面的高楼阻断,正是午后,夕照同样被高楼阻断,整个院落被遮蔽在高楼的阴影中,间或有几道光,从高楼缝隙中洒落下来,呈条状,射在小院起伏的屋瓦廊檐上,透着些许斑驳,又在暗影中更显明亮璀璨。我一时恍惚,顿觉时光的隧道中,那段历史穿越而来,“吉光片羽”,连缀成恢弘壮阔,殷殷照亮后来者的天空。
我转过身,背对着青砖门洞,以整个小院为背景,求同来者拍下一张照片。我头顶上方的门楣处,青砖上刻着“民宅福安里”的字样,我右侧的竖牌黑底黄字,写着“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我左侧的竖牌黑底黄字,写着“刘少奇旧居纪念馆”。我的眼前是车水马龙的皇寺路,也是正门正对着的街路,我右侧的院墙挨着的是阜新一街,街对过,北市场高大的牌楼,威风凛凛,矗立在北风中,带着消逝王朝的傲慢,俯瞰着变换了的人间。
眼前的布局让人心生遐想:这里果然是从事秘密活动的好地方!
若现代高楼伏下高耸的身躯,复原民国建筑风情,那么福安里就是这片里巷中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一座民宅院落,丝毫不会引人注目;另外,东和北,两侧临街,四通八达;第三,这里是沈阳城赫赫有名的北市场,汇集五行八作、辐辏商贾游人,这么个繁华热闹地,来了个把生人绝不会让人怀疑。
工作是秘密的,也是危险的。我仿佛化作交通员,短发旗袍,小手包的夹层处藏着秘密指令,轻叩门环,闪身入小院。那一刻,我脑海中涌现的,竟是《隐秘而伟大》中的沈青禾。
疫情期间,又是寒冬,所以来此参观的人很少,不需门票,只需提供身份证。里巷狭窄,风更紧密地吹来,我逆风前行,如此静谧,我都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高跟鞋轻叩青砖地面,像唤醒了一段岁月。
这里一共有四个展馆:中共满洲省委历史陈列、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复原陈列、刘少奇旧居复原陈列、中共沈阳地方史陈列。映入眼帘的这栋房子,就是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是一栋坐北朝南,面阔六间进深一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东首间是厨房,次间为省委秘书张光奇的办公室,第三间是省委书记陈为人的办公室,第四间是陈为人与夫人韩慧芝的卧室,西侧两间为场景复原,展示了满洲省委成员工作和生活的景象。
继续沿着巷子往里走便是历史陈列馆,这里展示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及实物藏品,详细介绍了中共满洲省委的历史沿革。这里一件件历经沧桑的实物、一幅幅弥足珍贵的照片、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塑像、都向人们展示了历史的红色印记,令人刻骨铭心。
从纪念馆正门进来,穿过复原的福安里巷子,就会看见刘少奇旧居坐北朝南,六间正房。刘少奇旧居,当时为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学员宿舍。东首间为掩护刘少奇的同志的卧室,次间为刘少奇与夫人何宝珍的卧室,里间为厨房,第三间为会客厅,西侧两间为东北讲武堂高等军学研究班学员宿舍场景复原。
巷子的墙上悬挂着当年满洲省委历任书记的照片,这些照片吸引了我,我一一看过去,似乎想从他们的脸上看出什么不同来,我知道,他们都是普通的人,生活中都有着自己的角色,社会上都有着自己的分工,但是他们又最不普通。这照片墙,俨然时光通道,历史长廊。
第一幅照片就是首任书记陈为人,他曾在这个小院开展工作,利用这里的复杂环境做掩护,秘密接洽组织关系,领导工人、农民、学生进行反对封建军阀压迫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还先后出版了《满洲工人》《满洲红旗》等革命刊物。然而,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下,斗争十分艰苦,满州省委屡遭破坏。1928年12月,满洲省委在沈阳大东边门外一个工人家中召开扩大会议时,被敌人发现,陈为人、吴丽石等13人被捕。在狱中,陈为人等同志经受了敌人严刑拷打和折磨,始终坚贞不屈、后来得到党组织的营救,转移到上海工作。
之后,王立功、李子芬、林仲丹、陈潭秋等先后到此工作,1931年底,中共满洲省委机关由沈阳迁往哈尔滨。
1931年9月19日,中国第一份抗日宣言《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从这里发出,由此点燃东北民众的抗日热情。在这个过程中,中共满洲省委先后培养出了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等优秀东北抗联将领,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白山黑水之间。只是不知,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不是曾出入过这个小院。
有福安里为那些烽火岁月作证。这里的每一间房,都是一帧历史;每一个物件,都是一个特定的故事;每一个人名,都是一段传奇……我流连在此,就像和这些人走了一段路,留下一段情怀。再读关于他们的书,看关于他们的影视作品,唱起关于他们的歌曲,我都会带着福安里的印记,从这里出发,又情归这里。
这是怎样惊心动魄的伟大啊!
在刀尖上行走,枪林弹雨中冲锋,是一种勇敢;在白色恐怖中逆行,风声鹤唳处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是另一种勇敢。隐秘的战线上,那些留下名的和没有留下名的,他们看似与别人无二的烟火人生中,隐藏着与众不同的强大力量,这股潜流涌入历史的大潮中,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城市历经改造,北市场重现往日荣光。盛京八景之皇寺钟声,既凝重又悠扬。历史有根、文化有脉、商业有魂……福安里3号的老旧建筑有幸得以保存。我想,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定要带我的学生来这里,为学生上一堂特殊的课——建党百年史,沈阳福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