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西地区基于专科联盟模式下多学科延续护理在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2021-07-17顾亚丽陈志英黎青云陆柳雪黄秋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造口延续性结肠

顾亚丽,陈志英,黎青云,陆柳雪,黄秋环

(1.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广西 百色 533000;2. 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广西 百色 533000)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其最有效的手段,同时半成以上患者需行结肠造口手术治疗[1]。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必须接受术后长期使用造口袋收集粪便,排便方式改变不仅可能会发生造口周围皮炎、增生、回缩、水肿等并发症,也会影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2-3]。结肠造口患者需长期护理,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照护需求仍处于较高水平。然而我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使基层医院、社区和家庭的大量结肠造口患者难以得到有效、规范的治疗和护理,因此,广西造口护理专科联盟于2019年5月正式成立,实现医疗资源共享[4]。面对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我院(为桂西地区百色市的一所三甲医院)于2019年初联合百色市区及周边区县医院成立桂西专科护理联盟,提供桂西地区专科护理的交流平台,推动医疗护理技术的进步,达到共享医疗资源的目的,使护理场所不再受制于医院。同时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对结肠造口患者进行延续性干预护理,使其出院后亦能得到延续照护,以恢复患者的健康。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7月在我院行结肠造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神志意识清醒、可正常沟通;②签署自愿参与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有精神疾病和严重的器质性疾病的病人。共纳入58例结肠造口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男13例,女16例,年龄范围36~67岁,平均年龄(52.21±6.27)岁,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范围38~68岁,平均年龄(52.55±5.8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①术后给予基础护理及造口手术的特殊护理;②为患者及家属讲解造口袋的更换流程与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参与造口护理过程,最终达到可居家完成造口袋更换及皮肤护理操作;③对患者进行造口饮食指导及肛门功能训练;④出院前进行日常居家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叮嘱患者定期复查;⑤定期打电话随访,如有问题可随时咨询;⑥出院后患者每周通过微信向负责护士发送造口图片,监测造口并发症情况。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协作延续护理干预方案。

1.2.2.1 多学科延续性护理干预团队 本研究团队由我院医务部和护理部共同牵头构建,成员包括我院胃肠外科医师1名、国际造口治疗师2名、专科护士3名、心理医师2名、营养师1名、护理研究生2名、造口专科基地学员4名,以及百色市所辖每个县级医院造口治疗师1名(目前共5名)、专科护士1名(共5名)等。研究者负责建立微信群并联络基层医院,组织开展结肠造口患者的延续护理干预项目,协调串联整个多学科团队。针对患者存在的适应问题制定干预方案,并通过专家咨询不断改进护理方案。

1.2.2.2 培训及考核 通过检索文献、临床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制订培训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造口指南解读、结肠造口术后心理评估及自我效能感评估等,并以理论授课结合工作坊、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培训,1次/周,40分钟/次,共5次。培训后进行考试,满分100分,70分以上为合格,所有成员均合格。

1.2.2.3 实施多学科协作干预方案 干预具体方案包括:①胃肠外科医生负责向患者讲解结肠造口的相关知识,回答患者的疑问,包括造口的方法、目的、意义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②患者每周向专科护士发送造口照片或视频观察,以便评估造口皮肤的形态、颜色等情况,解决患者的疑难并纠正错误操作;③造口治疗师每周组织患者在微信群或公众号分享造口护理经验或进行案例讨论,增强病友间的联系交流,相互学习优秀经验,同伴互助有利于树立重返正常生活的信心;④心理医师评估患者心理,并引导其诉说对造口的真实想法,存在的压力及顾虑,了解患者的自我认可水平及对疾病认知,明确患者发生负性情绪的缘由,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⑤专业营养师评估患者的营养现状,为其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指导适宜患者造口的饮食习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前后造口生活质量量表(Stom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5]及自我效能感量表(Stoma Self-Efficacy Scale)[6]得分情况,同时观察并记录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社会交往、造口袋对病人的影响、身心状况、与家属和朋友的关系4个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造口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干预前后两组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造口照顾效能、社交效能及其他效能3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自我效能感总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造口患者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 单位:分

2.3 干预后两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我国从20世纪末逐渐开展延续性护理,有效地促进了病人康复、减少再住院率、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经济及社会效益[7]。但我国大多数实施延续性护理的人群为临床护士,人群单一,结构简单,缺乏跨学科团队,护士工作负担较重,难以保证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效果[8]。常规延续性护理的模式多以电话随访为主,不能直观地指导患者操作和沟通交流,如对护理关键技术及问题的讲解造成了一定限制[9]。同时常规肠造口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如何更换使用造口袋,忽略了对病人相关知识的讲解及心理的关注和疏导[10]。

所以本研究将多学科协作团队应用于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随访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丰富多样,会更加关注肠造口患者术后的整体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11]。而且桂西地区很多县和乡镇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落后,交通受限,出行不便,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回三甲医院复诊成本较高,现已由我院牵头在桂西地区百色市成立造口专科联盟,联盟成员为百色市各县级医院,方便肠造口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和复查,实现了县级医院和三甲医院间的有效对接[12]。患者出院后由县级医院的造口专科护士及医生帮助其完成护理计划,可有效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本研究结果表明,多学科协作的延续性护理明显提高了结肠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健康状态,研究结果与国内其他学者多项研究[13-15]结果一致。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自我造口护理能力,与赖叶琼[16]的研究结果一致。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研究样本量不够大,未实现多中心联合取样。我们当前对于造口病人的延续性护理小组均为医院医生、护士及家属,而志愿者及社区护理人员参与较少。后期还需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等医疗资源,实现造口病人延续性护理家庭-社区-基层医院-三甲医院一体化,切实改善造口患者家庭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品质[17]。

猜你喜欢

造口延续性结肠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RIO 身体评估工具包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非离断式底盘剪裁在含支架棒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尿道造口患者宜多饮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