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2021-07-16吴叶丽

体育教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

吴叶丽

摘  要: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以“学习—研究—实践”“带教结对——教学实践—联动研修”模式,助力“强校工程”,推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面对新时代体育“三化”教学,体育教师要树立理想、坚定信念、保持活力,开展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实践与研究,达到教学相长,以此螺旋式带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学实践;带教结对;联动研修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4-0069-02

近日,随着《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的颁布,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体育“三化”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促进了体育教学的新变化、新发展,这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肩负着培养具有专业素养厚实、教育理念先进、具有海派体育文化“开放、多元、包容、创新、领先和务实”为内涵特征高素质体育教师的重任,并助力强校和辐射各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之责任。

作为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学员,从对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新时代体育“三化”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四方面谈自己的思考。

一、对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教育提出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教育方针做了进一步扩展,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真正进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时代。

学校体育最深刻的改革目标是“让学生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其三大核心内容为“教会-勤练-常赛”“体育师资队伍和场地设施建设”及“保障”。体育教师作为课改的主力军,需与时俱进,提升自身专业发展。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基于体育专业标准和教育理念,以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相互作用于教学实践、反思和研究中,不断完善和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思想的渐变过程。它的内涵包括树立专业理念、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和具有专业情怀、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意识,从而形成教师专业智慧。

二、新时代体育“三化”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要迈出新步伐,呈现必备的关键能力,为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学科“三化”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以主持人俞定智老师攻坚项目“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学科‘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为重点,以“与海派体育同行,为三化课改踔厉”为主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为载体,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探索小学体育兴趣化“三乐三巧”(乐玩巧学、乐趣巧练、乐思巧动)、初中体育多样化(多种选择、多样方法、多元评价)、高中体育专项化“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我评价”小初高一体化新时代体育教学模式。

由此,对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如教学的“情境化、问题化、结构化、信息化”;二是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如厚实的理论知识和完整的知识体系;三是整体性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如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四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研究能力,如对体育课改的难点问题和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研究;五是先进性的信息技术运用;六是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三、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樹立理想、坚定信念、保持活力

理想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的初心。

1.正确的职业观。体育与健身学科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主要特征,需要大量体力支撑,烈日下寒风中,每天大负荷的工作量,周末还带队比赛,这是体育教师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是以“体”育人的率先垂范。

2.必备的品格。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体育人文底蕴,理解和掌握优秀体育人蕴含的思想和实践方法,如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主持人俞定智老师“做有思想的研究型体育教师”教育思想;还要具备体育科学精神,如理解掌握体育运动原理和科学的方法,具备思考、判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相互尊重、善于合作,有责任、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等。

3.富有激情活力。体育课堂是动态的,需要教师充满激情,如精准讲解、优美示范、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才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热情。

因此,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有激情活力是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二)项目带动,任务驱动,多级联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研源于教才有活力,教基于研才有生命力”。

高峰计划体育基地,在主持人俞定智老师的引领、高校专家和市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开展攻坚项目“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中小学体育学科‘三化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推进“三化”体育教学的结构化发展,寻找连接学段间的实践载体和海派体育文化的精髓。

两年来,通过分学段、分阶段、分专题,定区域、定学校、定教师,带教师、带团队、带学校,轮主持、轮讲座、轮评课、轮展示,“三分、三定、三带、四轮”多途径多方式开展20余次专场活动,构成了小学“三乐”(乐玩、乐趣、乐学)、初中“三多”(多样选择、多种方法、多元评价)、高中“三自”(自主选择、自觉锻炼、自我评价)教学实践点;通过市区、区域、校际等联动方式,构建教研修一体化学习共同体,探索新时代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三化”教学单元设计研究,完善体育“三化”教学改革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基地学员把每次活动当作一个学习过程,当作一个经验汇聚和传播的过程。大家分工合作,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以点带面,聚焦课堂,让参与者通过自身实践、思考、展示和分享,以此螺旋式带动各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

(三)搭建平台、聚焦课堂、共研共进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教学是海派体育文化“三化”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以市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为依据,搭建市区校多级联动平台,以带教结对、体育名师工作室、体育工作坊等多种方式,以说课、模拟上课、上课等多种形式,实践探索海派体育文化视域下体育“三化”教学中理念文化、行动文化、环境文化的渗透。

以带教结对教学展示,黄浦学校何洁玲老师的七年级《技巧:鱼跃前滚翻》课为例,经对教学设计多次修改,教学实施多次研磨,教学资源多次完善,教师在理念、行动和环境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一是理念的变化。设计中,教师运用跳箱盖、呼啦圈等多种教学资源,学生通过体验、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生评、师评、互评多元评价,实现从“教”向“学”、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体现海派体育文化“开放、多元”的特征。

二是行动的变化。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单纯输出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从学习结果的主要评价者转变为学习过程评价的共同设计者和参与者。如学生利用标志线、橡皮筋和呼啦圈等,合作探究、观察思考,轮换担任技术员、安全员和拍摄员,从动作技术观测点、保护帮助落实点、心理品质表现点,多维度进行多元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是环境的变化。从平等、民主、安全的学习空间,融入信息技术iPad、电子大屏和音乐等,让学生更直观地建立正确完整的动作概念,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青年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师中的主力军,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结对共研中教学相长,共享共进。

(四)积累经验、系统反思、促进成长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我不断反思,我一辈子上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在学生心中的。”可见,基于经验,不断反思,可以促进教师更好的成長。

新时代体育教师的反思,需由对课堂细节反思向系统环节转变,由泛泛而论向聚焦问题转变,由直观感受向证据支撑转变,由一般改进向内化迁移转变。高峰计划体育基地主题教研,注重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改进,团队辨析研讨,多次修改完善,总结经验,形成案例,固化成果,因此,高峰基地也成了“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

四、新时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面对知识的快速迭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教师面临着核心素养培育的挑战。新时代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创新实践、科学研究,系统反思;进一步探索新时代体育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和教研修模式,为新时代海派体育“三化”教学落地和传导提供多个途径。

总之,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本身,让我们为绽放海派体育“三化”教学特色,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而携手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情况汇报[J],体育教学,2020(11):4-5.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  200032)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
立足课堂,因学施教
财务业务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改革分析与实践应用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