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系统规范地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2021-07-16李桂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4期
关键词:学习行为习惯培养

李桂红

【摘要】小学一年级小学生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校园生活,由于幼儿园的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不适应,在一年级时必须重构学生的日常管理,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这样才会让他们更快地适应小学校园生活。基于此,本文对如何系统规范地培养一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生0;教育;学习;培养;行为习惯

学生的幼儿阶段以活动为主,在幼儿园里多关注唱歌、跳舞、画画、游戏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没有小学的任务型学习,在对学生的管理要求没有那么的严格,或许有些学生的幼儿园学习存在父母的包办现象,甚至大部分的学生会在爷爷奶奶的溺爱夸赞中成长,这让他们自律性不强,大都会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关心他人,更不会去体谅别人。因此让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好,让一年级学生更快进入小学生的角色,最关键的一步是培养好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认识规范内容开始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对于老师的要求都是不清楚,甚至是一无所知,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开学初对学生进行规范统一的教育,老师要利用班会课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懂得上课专心听讲,课下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等;知道尊敬师长,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等;还必须具体知晓小学生在校的一日常规。只有他们对《守则》和《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在以后的学习中,老师不断加以提醒,督促,强化,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严格要求,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一年级小学生刚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最重要的不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们活泼好动,加上年纪小,很多方面都没注意到,从而会做出一些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来。一年级的小学生刚进入校园生活,会出现有些学生因辨不出男女厕所而走错;不会听上下课铃,而出现上课铃响了,有些学生还往外跑或在课室里玩东西;课堂上回答问题,不会聆听,只管着自己说话等现象。这些其实都是很常见的问题,有教育经验的老师这个时候都会有意识地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发现问题时,老师必然是马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导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并且是多次的反复教育,直至学生能按《守则》《规范》要求做好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固定学生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三、持之以恒,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年纪小,他们的行为习惯容易养成,但也容易受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发生改变。所以需要对小学生做出的很好的行为时给予认同和鼓励,让他们持之以恒,反复再反复地坚持去做,直到做得很好为止。对此,我颇有感受。开学初,为了让小学生学会课前摆好课桌椅,我在课室的每一张桌子的四只桌脚的位置固定后画上了四个小黑圈,设想小学生看到小黑圈能照着圈圈的位置把桌子摆整齐,但往往理想和现实会有一定的差距。我想小学生按着我的想法去做,但实际上他们就越达不到我的要求,有的摆来摆去都摆不正;有的刚摆好,不一会又打回原形,更有的摆正了自己的就把别人的弄歪。我走到他们当中,逐一耐心地教他们如何摆好如何摆正。接下来的日子,每次我上课,课前第一件事就是让小学生们把自己的桌子摆好,对整齐,就这样不停地教,不停地摆,渐渐地出现了会摆桌子的学生去帮助不会摆的小生,到现在,他们也养成了课前摆好摆正桌子的好习惯。

四、以身作则,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的行为,往往会成为爱模仿的小学生的学习榜样。作为低年级的老师必须谨言慎行,处处作学生的表率,老师的言谈、走姿、坐姿、穿着打扮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就拿见面打招呼来说吧!一年级的小学生刚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当老师进入课室时,有很大部分的学生都可能表现出视而不见的样子,只有一两个小学生会走到跟前跟老师打招呼。这行为表现得不太好,如果不及时纠正,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会变成不讲礼貌的学生,对小学生的成长不好。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利用班队课,以“文明有礼”为主题开展针对性的班队活动,增长小学生对礼仪方面的知识,及时表扬能主动与老师同学打招呼的小学生。

五、关爱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為习惯

教育需要用心,更要用爱,对学生怀以关爱的老师,所教的学生也是充满希望,满怀星光的。老师要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学生,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同学,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心,扶着学生,带着他们前进。课下,老师可以和学生说说话,了解他们近期的心理活动,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还助于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他比较多动,回到教室经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里的书、文具盒里的文具全翻到桌面,不用一分钟,他的桌子、座位的周边都会看到他刚散落的书、作业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我每见到他这样,都会走到他身边用温和的语气跟他说要把桌面的东西收拾好,他却表现出慢悠悠的爱理不理的样子,在我的监督下好不容易收拾好了,可是过不了多久,我又看到凌乱的场面,可我仍然要求他马上把桌面收拾好。我意识到这学生应该在自理能力上需要帮助,通过与他妈妈了解和沟通,要求他在家里家长要放手让他做些最基本的力所能及的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现在该学生在收拾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其实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关心,这时候老师给予的力量能很好地缓解学生心中的紧张。老师的细心与关爱,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

六、家校共育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互相沟通,互相合作。首先,家长要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积极协助学校,老师要做好必要的教育,克服过去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溺爱学生、包办代替等,要多提醒学生要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毕竟老师是专业人,对教育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其次,家长需及时把学生在家的表现反馈给老师知道。因为有些小学生在家与在校的表现是有很大反差的。再次,老师要坚持与家长沟通,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清楚告知家长,也需及时把学生表现反馈给家长,共商教育的方式、手段,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项讲究方法,需要时间和学生、家长、老师三方互相配合才能做到的事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花期,有些花期很长,但不要因此而忽略了他们。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与关爱时,他们也会从内心尊敬和爱戴教师。这样,这一群小花苞,一定会盛情绽放的。

参考文献:

[1]李映兰,原瑞丰.如何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2009.

[2]贾希贞,关鸿羽.关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M].接力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学习行为习惯培养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