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策略

2021-07-16吴金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1期
关键词:德育策略初中班主任新课程

吴金燕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面临着众多的教育问题,所以应尽早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及时更新教育方式,重新确定教育新理念,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头人要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起到指引者的作用,将德育工作贯彻落实,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班主任;德育策略

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链接的关键人物,是一个班级的参与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德育工作的開展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不仅要督促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同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情绪上的变化,做好引导工作,以此来提高德育管理的成效。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现状

第一,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教学中,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学校教师大多会存在偏袒的形象。因为成绩优秀的学生确实在某些方面是比较突出的,如平时主动学习,遵守学校的纪律,听教师的话,成绩名列前茅。而那些所谓的学困生虽在学习上有所怠慢,平时也表现得比较调皮,但这些并不是作为教师所排斥的原因。还有的教师接受学生家长的礼物,从而对个别学生更加关注。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秉承公正、平等的态度,作为班主任更应注重这类问题,在发现科任教师有所偏袒时也应及时提醒,要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第二,素质教育流于形式。素质教育已推行了二十几年,但如今形势仍然令人担忧。素质教育推崇让学生释放个性,发展兴趣,更多注重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然而,这样的教育目标在初中教学中很难真正实现,通常因为教育管理及教育设备的不足,使学生的个性教育和艺术教育被忽视,这就造成了素质教育的形式主义。大多数地方重于学生的应试教育,很多学校担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会对学习成绩有所影响,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学校虽然在表面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事实上仍然不同程度上受到考试和成绩的束缚,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发展。

第三,教育观念落后。现在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随着教育改革而作出调整,没有及时转换教育目标,也没有转变课堂的教学方式,还是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学习本来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现在这个社会学生接触到的东西都是比较新颖的。如果教师还是一味地墨守成规,这样就很难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也很难在教学和管理上取得成效。

二、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策略

第一,以身作则是教育的前提。言传身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首要条件,身为班主任不仅要管理好整个班级,还要给科任教师留个好印象。在学生和科任教师的心中,班主任就是指挥者、组织者,这样的观念也让班主任很少现身说法。例如,如果班主任都不能做到按时到教室,又如何去要求学生一定要准时到学校上课呢?自己制定的规则都不能做到,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做到。基于此,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初中生多处于叛逆阶段,如没有充分的理由说服学生,很难让他们有效地跟随班主任的脚步来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第二,重视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获取学生的信任,促进德育的发展,使德育事半功倍;反之,师生关系紧张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情绪的表达。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需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以平和温柔的态度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化师生为朋友,用一颗宽容的心引导学生,拓宽学生个人发展的空间,尊重学生。对于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在不发生原则性错误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进行思想的发挥,为健全学生的人格和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努力。同时,班主任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进行主动倾诉,吐露心声,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学生引导和支持,积极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所以,班主任要重视与学生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关系,师生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巩固师生的情感,能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

第三,优化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的工作中,教学内容不宜过于枯燥乏味。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偏向于一定的趣味性事物和知识,过于死板的内容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在德育思想的传播上,班主任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学内容的娱乐性,如宣扬真人真事或进行相关小故事讲解等。同时,在教学形式上,也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更是学生德育工作进行的重要方式之一。此外,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公益活动,如清扫公园、给敬老院老人打扫卫生、给孤儿院小孩送礼物等,以此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社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另外,班主任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博物馆或当地红色旅游景点参观,让他们体会历史的发展,了解先烈的事迹及精神,以此激励学生爱党爱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家校紧密联系,促进教育相辅相成。家庭教育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良好的家庭道德氛围是学生健全人格和形成高尚品德的关键因素。基于此,班主任需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要建立定期的关系,按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联合家长建立良好的教育氛围,给予学生足够的道德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可塑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家长要体会到自己的小孩在学校中受到的道德教育和学习气氛,要感受到班主任付出的努力。为了更好做好家校的联系工作,班主任需要定期进行家访,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在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家长家庭教育的建议,改善家长思想上的弊端,将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进行传播,促进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的相辅相成,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反复的过程,中国虽然是教育大国,但教育形式仍不乐观,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新课程教学中,作为教育者要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有努力转变旧观念,贯彻新思想,不断反思和探索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初中班主任更应该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所适应,进行调整,灵活运用德育方法,逐步提升德育教学效果,进一步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曾美容.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实践探究[J]. 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19(4):28.

[2] 木晓兰.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方法分析[J]. 明日, 2019(35):190.

猜你喜欢

德育策略初中班主任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浅析离异家庭学生的班主任德育工作
浅谈初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德育策略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