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学》课程的素质教育改革初探
2021-07-16施德兰
施德兰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653100)
1 《动物微生物学》 实施课程教改的必要性
2016 年12 月7~8 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求高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从《动物微生物学》 课程看,《动物微生物学》 理论课程具有知识点繁多、内容分散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常出现“照本宣科” 的现象,课堂枯燥。从学情分析上看,高职学生知识底子薄,一部分是三校生,一部分是单招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生物基础知识薄弱,对课程知识点理解困难。如果课程枯燥,更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
从国家政策引导层面、《动物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现状、高职学生学情方面都迫切需要钱挖掘《动物微生物学》 课程内容中所蕴含的素质教育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通过课程素质教育改革,不但落实了习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果[1]。
2 《动物微生物学》 实施课程教改的具体过程
2.1 转变教师思想,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学水平
培养德才兼备的畜牧业人才,高校教师担当着神圣使命。高校教师应从思想上意识到课程教改的重要性,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原先错误的“专业课和素质教育关系不大” 观念。
2.2 注重专业课素质教育改革教学团队的建设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院,《动物微生物学》 教学团队里有4 个教师。从教师教学团队的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学历以研究生为主、专业知识背景为动物医学背景,根据以上分析实施建设方案,如表1。
表1 教师以分任务模块方式进行素质教育拓展
2.3 将素质教育教改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
在教学过程中,《动物微生物学》 教学团队选准素质教育内容与课程内容的结合点,灵活运用教师讲述模拟、师生互动提问、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感想等方式实施“课程教改”。《动物微生物学》 课程需要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提升爱国主义情怀,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参见表2。
表2 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
2.3.1 敬业精神,爱国情怀
“绪论” 部分介绍《动物微生物学》 的发展简史,着重介绍各个时期科学家做出的重要贡献。在讲述人类消灭天花病毒时,导入种痘预防天花是我国古代医生不断摸索获得的,是人工主动免疫的预防传染病的创始。讲述疫苗发展史时,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在研究沙眼病原体时两次“以身试菌”,终于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世界上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在这之前,他还在我国极端困难时期组建的“中央防疫处” 和制造出达到国际标准的疫苗和血清,使数以万计的军民得到拯救[2]。
同时抓住当前新冠疫情,将疫情防控的整个过程引入课程,以疫情防控讲解“敬业精神,爱国情怀”。在课程中以我国工程院院士陈薇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
舍小家顾大家情怀讲述身边你我他,通过身边故事告诉平凡人如何践行“敬业精神,爱国情怀”。课程团队邀请玉溪市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进行到校讲述疫情下身边平凡的英雄事迹,同时让学生讲述身边的抗议英雄故事,让学生自发理解了敬业精神,理解爱国情怀,理解了敬业精神与爱国情怀的关系[3]。
2.3.2 奉献精神,协作精神
在讲述抗原入侵宿主也需要机体所有的免疫器官、细胞、分子共同参与,构建起“宿主免疫共同体”。《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导入素质教育元素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理念。
2020 年3 月11 日晚,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构成全球性大流行时,全世界早已真真切切地看到中国是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20 年疫情爆发之初,全国各地逆流而上的医务者驰援湖北、辛勤奋战在抗疫一线拯救生命的真实故事。云南省身边在抗击疫情下的奉献精神,协作精神也是《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团队重点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以云南省瑞丽市为例,在长达几百公里的边境线上克服气候条件恶劣,蚊虫叮咬,守住了边境的健康,也是守住了云南的健康。通过这些元素的导入,让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宿主免疫知识点感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奉献精神[4]。
2.3.3 环保意识,健康意识
在讲授“微生物与外界环境关系” 章节中空气、水及土壤中微生物的来源时,导入云南省正实施的爱国卫生7 个专项行动。《动物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团队引导学生不能随意倾倒生活及养殖场、兽医院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并对有传源性的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在课程教学中引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用实际行动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环保意识。
讲述细菌耐药性时,课程团队就目前滥用抗生素的问题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滥用抗生素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从而使很多细菌性感染难以治愈。引导学生在日后工作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尽量用中草药作饲料添加剂,减少药残,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和健康意识。
2.3.4 诚实守信,职业素养
讲述消毒灭菌时导入“欣弗事件”。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抗生素类药,由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涉事公司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降低灭菌温度,缩短灭菌时间,增加灭菌柜装载量,影响灭菌效果,导致多名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提醒学生要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坚持。在讲授狂犬病毒时,导入狂犬病假疫苗事件,不法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制备毫无作用的假疫苗,使接种了假疫苗的病毒感染者不能抵抗病毒的致命作用而不幸死亡。分析事件原因及危害,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守住底线的意识,让学生懂得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而职业道德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指导学生做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的职业人[5]。
3 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教改后的反思
3.1 学生学习后的效果
2020~2021 年学年上学期,在畜牧兽医专业4 个班的动物微生物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改革,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动物微生物学》 课堂中素质教育教改的效果。调查问卷主要就课程教改对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对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对学生德育的影响方面设置问题,了解学生对本门课课程教改的看法和建议。
从测评结果上看,90%的学生认为课程中加了素质教育内容后枯燥无味的课程生动了很多。70%的同学认为素质教改内容把课本上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80%的同学认为,课程加了素质教育元素后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感觉素质教育让他们充满正能量。5%的同学认为素质教育元素植入过少,案例引入效果不明显。60%的同学认为,素质教育内容的植入使他们掌握知识点变得容易,从问卷结果可以看出来,课程素质教改效果不错,得到学生的肯定,参见附图。
附图 教学改革的评价效果图
3.2 教改反思
课程教学团队在实施教改后,在取得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问题,首先需要协调好课程内容和素质教育元素的关系,充分准备植入内容,吃透内容,准确简明的讲到素质教育元素的中心点,不能长篇大论,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其次在以后教学中,课程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在线上可以多加入素质教育内容,素质教育案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4 结语
《动物微生物学》 课程教学团队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掘与整理,完善课程素质教育教学案例库,针对素质教育案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素质教育案例的引入,使教书回归教育初心: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提高教学质量。总之,培养德才兼备的畜牧业工作者是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根本职责,课程素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与时俱进,充满正能量,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不断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