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门半夏标准化栽培技术

2021-07-15肖杰熊金剑康科星周年英李丽娜王灿洁朱文召杨艳敏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珠芽天门块茎

肖杰 熊金剑 康科星 周年英 李丽娜 王灿洁 朱文召 杨艳敏

摘 要:半夏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大,天门半夏作为全国优质地道药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天门半夏资源的过度挖掘,导致资源枯竭。该文在总结天门半夏人工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天门半夏的地域范围、生态环境、生物学特性及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天门半夏的人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药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半夏产品。

关键词:天门半夏;地道药材;农产品地理标志;标准化栽培

中图分类号 R28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038-03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Tianmen Pinellia ternata

XIAO Jie et al.

(Tianmen Agricultural Bureau, Hubei Province 431700, China)

Abstract: Pinellia ternata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al material in China, with a large market demand. As a high-quality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 in China, Tianmen Pinellia ternata has a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with people′s excessive acquisition of wild Pinellia ternata  resources, its resources are exhausted. By summarizing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ianmen pinellia ternata, the geographical scope, ecosytem,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s,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Pinellia ternata wer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Tianmen Pinellia ternata, and to provide safe and high-quality pinellia products fo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rket.

Key words: Tianmen Pinellia ternata ; Genuine medicinal materials;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tandardized cultivation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的中药材,以干燥块茎入药,含生物碱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黄酮类、甾体类和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1-3],其不仅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4-5],还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溃疡、抗癫痫、抗衰老等药理作用[6-8]。据1986年《天门县中药资源普查专题调查报告》记载,半夏是天门县特色药材,是全国著名的地道药材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20世纪80年代,由于野生半夏被大量采挖,导致资源锐减,通过人工育种和栽培野生半夏,不仅可以解决半夏市场资源紧张和供货不足等问题,也可以带来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9]。20世纪90年代,天门半夏种植进入野生育种与人工种植时代,由于天门半夏品质优良,药效独特,市场反响好,因此天门市也成为全国半夏优质供种基地和原料药材基地[10]。为了保护天门半夏这一名贵中药材,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在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2019年6月天门半夏获批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予以保护。经过近几年的探索,笔者总结了天门半夏标准化生产技术,以期为天门半夏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 地域范围

天门半夏产于湖北省天门市辖区内的汪场镇、蒋场镇、渔薪镇、张港镇、拖市镇、黄潭镇、岳口镇、横林镇、卢市镇、小板镇、多宝镇、彭市镇、麻洋镇、蒋湖农场、杨林街道办事处、天门工业园、高新园等17个乡镇办场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5′~113°26′、北纬30°23′~30°50′内。合计87个行政村,现种植半夏866.67hm2,产量达6500t。

2 自然生态环境

2.1 地理位置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汉江下游北岸,是武汉城市圈西翼主要城市,沪蓉高速(武荆段)、随(州)岳(阳)高速公路以及沪汉蓉高速铁路交叉过境天门,并设站,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天门市版图总面积2612.42km2,其中耕地面积16.75万hm2。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邱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依山带水,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低邱、岗状平原和河湖平原3种地貌,分别占总面积的1.3%、22.5%、76.2%。

2.2 土壤条件 天门半夏喜湿润、肥沃、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的中性砂质壤土。市域内成土母质为第四纪黏土、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积物等,土质以砂土和壤土为主,黏土为辅,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丰富,pH值6.5~7.5,富含硒元素,适宜天门半夏生长。

2.3 水资源条件 天门半夏喜水忌涝,土壤含水量以20%~40%为宜。天门半夏产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31mm,同时天门市境内水系较为发达,河流沟渠纵横,湖泊堰塘星罗棋布,汉江流经全境,府河、汉北河横贯腹地,随着汉江干堤的形成,市境湖、河成为内河、内湖,境內河流流域面积达50km2的河流43条,河道总长1131.9km,湖泊面积6.67hm2以上的45个,湖泊总面积达37.38km2,排灌十分方便。

2.4 气候特点 天门半夏喜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天门半夏产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气温从2月到7月逐渐上升,8月至次年1月逐渐下降,全年0℃以上积温5200℃,年平均温度在17.5~18.2℃,1月平均气温3.8℃,7月平均气温28.5℃,相对湿度78%,年日照时数1966.2h,无霜期242~263d,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天门半夏生长。

3 生物学特性

天门半夏为多年生草本,高15~30cm,一年生为心形的单叶,第2至第3年开花结果,为三出复叶。天门半夏块茎一般于8~10℃萌动,13℃以上出苗,出苗后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30℃以上的高温对半夏生长有抑制作用,生长缓慢,夏季超过30℃或秋后低于13℃开始倒苗,出现枯叶。半夏倒苗是对不良温度环境的适应,同时在倒苗前产生无性繁殖器官珠芽,提高了繁殖能力。天门半夏块茎的耐寒力强,0℃以下可在地下正常越冬,不影响来年正常的发育和生长。天门半夏每年出苗2次,第1次为3月上旬,第2次在9月上旬,相应地,每年有2次倒苗期,第1次在6月中旬,第2次在11月中旬,每季生长期约80d。天门半夏具有多种繁殖方式,块茎、珠芽和种子均可繁殖,且无生理休眠期。第1代珠芽萌生初期在4月初,高峰期在4月中旬,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下旬落地,5—6月和9—10月分别为花果期。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2~24℃,寿命1年。块茎和珠芽繁殖在当年或翌年采收,种子繁殖的第3或4年采收。

因天门独特气候地理条件,外观与其他半夏不同且药效独特,鲜果外观呈球形或扁球形,直径0.5~2cm,紫红色,粒大饱满,抗性强,产量高。成品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球形或偏斜状,直径1.0~1.5cm,表面白色或微黄色,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茎痕,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4 天门半夏标准化栽培技术

4.1 选地与整地 天门半夏根系较短,且喜肥,宜选湿润肥沃、质地疏松、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为好。种植前深翻土地20cm,除去石砾及杂草,使其熟化。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t/hm2、450kg/hm2过磷酸钙,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播种前再耕翻1次,然后整细耙平,作成宽1.2~1.5m、高20cm的高畦,畦沟宽30cm,长度不宜超过20m,以利灌排,畦埂要踏实整平。

4.2 播种 天门半夏可选择冬春播和夏播,播种冬春播于11月初至次年3月初进行,夏播于5月中旬至6月初进行。播种前对种茎进行分级处理,挑选出病粒、破粒等残次品,用不同大小的筛网过筛,选用直径为0.5~1cm的种茎作种。将选好的种茎晒1~2d,使表皮脱水20%~30%,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种茎按3.75~4.50t/hm2均匀撒播,撒播后施一层3cm左右的土杂肥(由腐熟的农家肥、草木灰和园土等混拌均匀而成),覆土后喷洒“金都尔”芽前除草剂。播后若遇干旱天气,需及时浇水,保持土壤一定湿润,以利出苗。

4.3 中耕除草 天门半夏的杂草管理是取得种植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在播种后、出苗前,应使用“金都尔”芽前除草剂打好“封闭”。出苗后,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使用24%乳氟禾草灵乳油等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半夏一个生长期化学除草一般不得超过2次,化学除草剂要严格按照说明剂量和方法施用,否则极易引起药害,严重降低产量。由于天门半夏植株矮小,对于较大的杂草或化学除草剂不能防除的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或用特制小锄浅锄,深度不能超过3cm。

4.4 合理浇水 天门半夏喜湿怕旱,若持续干旱,应及时浇水;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清沟排渍,避免因田间积水造成块茎腐烂,导致减产。半夏在播种前要充分浇水,保证出苗快而整齐。立夏前后天气渐热,半夏生长加快,干旱无雨季节,可根据墒情适当浇水。浇水时以沟灌湿润土壤为度,不能漫灌,以免因水量过大造成腐烂病的发生。夏至前后气温逐渐升高,干旱时可7d左右浇水1次。处暑后气温渐低,应逐渐减少浇水量。

4.5 分期追肥 合理施肥是实现半夏增产的关键。半夏是喜肥植物,特别是出苗后生长早期需氮较多,中后期需钾、磷肥较多。半夏施肥时,应注意施足基肥、适当追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生长期一般需追肥3次。第1次于4月上旬齐苗后,撒施尿素或硫酸铵150kg/hm2;第2次在5月下旬珠芽形成期,撒施硫酸钾300kg/hm2;第3次于9月上旬,半夏齐苗时,施入尿素或硫酸铵150kg/hm2。每年在倒苗采挖后及时施基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施入腐熟的农家肥15t/hm2、450kg/hm2过磷酸钙,翻入土中作基肥。

4.6 培土和地膜覆盖 培土是半夏一项重要的高产技术措施,其目的是盖住珠芽和种子,有利于出苗和保墒。每次倒苗采挖后,应及时使用土杂肥或秸秆等把掉在地面上的珠芽和种子覆盖起来,覆盖厚度以2cm左右为宜,太厚则不利于出苗和高产。早春可采取地膜覆盖的措施提高地温,当半夏苗生长至2~3cm时移除地膜,以免棚内温度过高烫伤小苗。地膜覆盖可使半夏提前15d左右出苗,延长半夏的生长期,增加产量。

4.7 病虫害防治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以病虫预测预报为基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以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降低农药使用量为目标,综合运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合成农药,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天门半夏病害主要有叶斑病、病毒病和块茎腐烂病等,虫害主要有红天蛾、芋双线天蛾和蚜虫等。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每7~10d喷施1次,连续2~3次;病毒病应严格防治传染病原的蚜虫,杜绝传染源;块茎腐烂病应做好田间排灌,防治积水,选用无病种茎并拌种消毒,可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红天蛾和芋双线天蛾可用4.5%高效氟氯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每5~7d喷施1次,连续2~3次,可有效杀灭;蚜虫可用黄板诱杀,设置450~750张/hm2即可有效防治。

4.8 适时采收 一般于夏、秋季茎叶枯萎倒苗后采收,即5月中旬和11月上旬。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晚采收则难以去皮和晒干。采收时,从地块的一端开始,用爪钩顺垄挖15~20cm深的沟,逐一将半夏挖出。起挖时选择晴天浅翻细翻,将直径0.5cm以上的收获,做药或留种;过小的留在土中,继续培植,来年再收。

参考文献

[1]王化东,吴发明.我国半夏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01):150-151,200.

[2]徐剑锟,张天龙,易国卿,等.半夏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6):429-433.

[3]龚道锋,王甫成,纪东汉,等.中药半夏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毒理活性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8):77-79.

[4]黄和平,聂久胜,黄鹏,等.中国半夏属药用资源研究概况[J].中国现代中药,2014,16(03):258-261.

[5]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98-299.

[6]曾颂,李书渊,吴志坚,等.半夏镇咳祛痰的成分-效应关系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06):452-455.

[7]罗强,梁晓宇,刘鑫,等.半夏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特产研究,2020,42(05):54-60.

[8]左军,牟景光,胡晓阳.半夏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9):26-29.

[9]费改顺,贾正平,张强,等.野生半夏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0,32(03):264-266.

[10]周年英,王燦洁,王业鹏,等.天门半夏封园保护永续利用生产技术[J].长江蔬菜,2019(11):43-4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珠芽天门块茎
低温冷藏对卷丹百合珠芽呼吸强度与萌发生根的影响
洞开天门
天门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不同种源的毛建草珠芽形成比较研究
珠芽蓼高产人工种植管理技术
天门石
天门石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