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模式探讨

2021-07-15陈伟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农技推广安徽融合

陈伟

摘 要:该文阐述了安徽省农技推广“一主多元”模式构建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分析了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职责运行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技推广;一主多元;融合;安徽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006-03

Study and Discussion on “One-Majority-Many-Elements”Syste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HEN Wei

(Anhui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Hefei 2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backgrounds,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One-Majority-Many-Elements”Syste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in Anhui province; and modes of “One-Majority-Many-Elements”Syste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pointed out the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operation of “One-Majority-Many-Element”System,and put forward proposals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One-Majority-Many-Elements”Syste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Key words: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One-majority-any-elements; Mixture; Anhui

1 引言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已远远超出了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供给能力。目前,安徽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均已超过10万个。但由于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服务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技推广服务的个性化和多层次化需求。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深入推进的实践中,除国家农技推广体系外,能够为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的农民合作组织、社会专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研院校、涉农企业等多元化服务组织均在立足市场、开发新型服务产品,为农户提供形式多样的技术服务。这些多元化农技服务组织与农户的联系更为紧密,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对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不是替代,而是补充、完善,能够有效地满足农户对农技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农技推广已从过去国家推广机构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逐步转向市场化、社会化和多元化,“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日趋完善。

但在充分肯定各种推广体系之间有互相交织、协同发展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也应看到各种推广体系之间存在沟通不畅、配合不紧密、跨体制协同创新机制不成熟等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对安徽省公益性服务组织和经营性服务组织相辅相成的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长期探索实践,在系统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取向,对进一步完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效率,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落地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2 “一主多元”推廣组织的服务模式

2.1 产学研推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安徽省积极搭建产学研推广平台,开展示范推广和科研资源对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使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一是成立院十工作站。岳西县依托湖南农业大学邹学校院士在安徽省梦之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立院士工作站,开展辣椒、西甜瓜等高山蔬果育苗、肥水管理技术集成等试验示范推广;定远县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共建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实施超级稻“百千万”工程和高产攻关示范。二是成立研发中心。太湖县农技推广机构担当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桥梁,建设示范园区研发中心,在熙岸农业示范园区万秀园、绿之洲分别设立以食用菌、种苗繁殖、基质育苗等合作研发项目。岳西县依托企业建有安徽华之慧联合创业服务馆(星创天地)国家级平台、安徽省茶及茶制品等省级平台以及安徽省宇鸿家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创新合作等活动。

2.2 农科教融合,助推产业提升 创新强农、绿色兴农、共享富农、产业脱贫引领是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1]。为发挥科研院校在科研、成果、人才、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全省建立了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更好的发挥科学研究、人才培训、技术服务和创新创业的作用,不仅提升当地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也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全省的转化率已经达到63%。各地也积极围绕当地特色和主导产业,组建农技推广、人才培训和科技创新联盟。宿州市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主体,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走出了一条主体联合、产业融合新路子,其做法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太湖县组建了生猪、羊业、茶叶和苗木4个农技推广联盟,各联盟围绕着服务主导产业和科研课题,示范推广集成化农业先进应用技术。同时与省农科院和安农大的果树、茶叶、土肥、蔬菜等专家积极开展深度融合,不仅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乡土专家”,培育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主体,而且提升了当地产业竞争力,该县猕猴桃、蓝莓等优势水果产量、品质和品牌效益提升显著,水果产业已成为扶贫特色产业。定远县与安农大江淮分水岭试验站合作,采取“1+1+N”的工作模式(1个省级团队、1个县级团队、带领N个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小麦水稻杂粮蔬菜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岳西县建立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和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在当地开展标准化基地建设、新品种试验、套种栽培模式试验、有机肥替代、秸秆综合利用、以草抑草绿色防控等试验以及等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产学研推工作,为提高地方农产品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该县被授予“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中国茶叶百强县”,并成为全国第2个“中国蚕桑之乡”,岳西翠兰品牌价值19.19亿元。

2.3 服务和市场联结,强化多元服务和科技创新 面对农技推广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建立一个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在必行[2]。安徽省积极鼓励和支持市场主体参与“三农”社会化服务[3],建立了232个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全面深度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农业与市场通过产业化经营实现有效对接,农村与市场通过“购运销”实现了有效对接,农民和市场通过“传帮带”实现了有效对接,与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打通农技推广最后瓶颈,实现农技推广的有效供给。太湖县加大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涌现出了一批技术推广+服务的典型案例,如常润米业、天华茶叶、程岭黑猪、城西茗田虾稻、新仓蔺草、金孟湾产业园、意博飞防、山里郎茶油、景湖农业等农业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民签订优质农产品种植合同,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四位一体”的合作体系。目前,太湖县年销售收入达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14家,有10家省级龙头企业。

2.4 政府购买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 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以奖代补、贷款担保、招投标等方式,支持具有一定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承担可量化、易监管、受益广的农业公益性服务[4],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推广事业。太湖县制定了购买防疫、检疫、农业保险等服务具体清单,向经营性服务组织进行购买。安徽天合种业公司为农户提供代插秧、代防治、代收割等全程机械化服务。霍邱县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较好地解决了农户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使用农药,污染大,造成耕地质量差等问题,弥补了部分农业生产环节的短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岳西县制定了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方案,在茶叶、茭白、蚕桑、畜牧和水产5个特色主导产业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共招募了5名特聘农技员,为全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满足精准服务产业需求,强化产业扶贫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3 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职责运行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是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的主体,通过引导、激励、保护和协调等方式,主导多元化推广组织合作的整个过程。但在职责运行中,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对其他推广组织政策需求信息的了解和反馈不及时、引导和激励不够充分等方面。科研院所或农业高校在职责运行中,其难点主要体现在科技成果奖励机制与市场条件下农户和涉农企业对科技需求的矛盾,使得一方面论文形态、中间形态的成果大量积压推广不开,另一方面却拿不出农户和涉农企业迫切需要的、有市场前景的、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造成有效供给不足。涉农企业是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责运行中,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发展缓慢、带动能力不强、受自身利益驱使、容易与农户产生矛盾没有充足资金购买所需要的技术与成果等问题。合作组织是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引导广大农户生产并统一品牌,把好质量关,稳定供货,形成规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在职责运行中,其难点主要体现在农民合作意识和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2个方面。社会化生产服务组织缺乏监管,存在无序竞争,因此,国家农技推广机构要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和管理力度,为企业推广创造良好的平台。

4 推进“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推动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相结合,处理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社会服务组织多元参与的关系,构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是当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迫切课题[5]。

4.1 坚持农技推广服务公益性原则,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农技推广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削弱政府推广机构的主体地位[6]。在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推广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主多元”农技推广体系,正确处理好“一主”与“多元”的关系。一是扭住公益性前提。发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服务主体地位,保障落实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共服务职能,注重弥补社会服务组织的短板,加强病虫害测报、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工作[7]。二是坚持普惠性原则。加强普惠性的农技推广服务,从当地农业的主要产业和主要品种出发,着力做好对当地大宗农产品的农技推广服务,使更多农民能够享受到公益性的农技推广服务。三是抓好体系性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保持基层体系稳固、队伍不散,发挥“集中攻坚、集成技术、集体推广、集合效应”作用。目前,一些地方县级农技推广机构探索建立区域性综合性农业生产服务示范中心,为各类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农机作业与维修、农产品初加工、集中育秧、农资销售等全方位、立体化生产性服务,成效明显,值得提倡和鼓励。鼓励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站,围绕粮油等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为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防、收等各环节“菜单式”托管服务。四是完善资源优化机制。坚持“提高县一级、强化乡镇一级、发展村一级”原则,优化人员、设备配置,有效盘活资源存量,积极稳妥地推動乡镇的农业、农机、畜牧、水产等机构合并为农业综合服务站,构建全面覆盖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网络;鼓励高校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委培试点;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和新增的村集体经济管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宅基地管理等职能提供资金保障。

4.2 坚持多元互补高效协同原则,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统筹规划管理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多样化,特别是农技服务需求的多样化,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服务,市场主导型农业科技服务作用将越发凸显,这就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构建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一是强化综合服务。既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服务组织提供政策、资金帮扶,支持上述社会力量参与到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农技推广服务中,发展壮大多元化服务组织,又切实加强对经营性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农户利益,统筹规划管理各种农技推广服务主体,打造多种服务形式并存互补的推广体系,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和功能,有效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资源利用率,形成良好的农技推广服务环境。二是壮大社会化农技服务力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公益性农技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定向委托等方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其统一经营功能,农民合作社向成员发挥其服务成员和引领农民对接市场的纽带作用,龙头企业发挥其服务带动作用,各类专业服务公司发展发挥其服务模式成熟、服务机制灵活、服务水平较高的优势,科研院校发挥人才、成果、平台等优势,切实壮大社会化农技服务力量。三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挖掘农技推广服务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适时遴选推介一批农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典型案例,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多媒体等渠道进行推介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4.3 盘活农技推广资源,形成多元农技推广服务格局 一是注重发挥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在农技推广中作用,积极支持鼓励农业科研院校发挥人才、成果、平台等优势承担相关任务,支持农业高等院校、科研所承担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支持其在各地构建农业标准化基地、农业科技园,推动其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合作,放大院(校)地共建、科技驿站等创新模式作用效果。二是积极鼓励各类主体加强联合合作。着眼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鼓励各类推广主体围绕同一产业或同一产品的生产,积极发展服务联合体、服务联盟等新型组织形式,打造一体化的生产服务体系;支持各类推广主体与生产主体、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享机制,推动服务链条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促进各主体多元互动、功能互补、融合发展。三是规范农技人员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机制。加快完善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支持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技术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借鉴太湖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做法,鼓励农技人员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支持农技人员到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8],解决人才难寻和外请专家水土不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http://www.gov.cn/xinwen/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2]农业农村部.202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A].2020-05-29.

[3]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规划(2020-2022年)》的通知[EB/OL].[2020-03-06].http://www.moa.gov.cn/gk/tzgg_1/tz/202003/t20200306_6338371.htm.

[4]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7-08-1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71797.htm.

[5]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银保监会供销总社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會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EB/OL].[2020-07-0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47651.htm.

[6]陈锡文.尽快完善“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N].人民日报,2017-07-11.

[7]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意见[EB/OL].[2013-01-20].http://www.moa.gov.cn/nybgb/2013/dyq/201712/t20171219_6111640.htm.

[8]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7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7〕28号)[A].2017.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农技推广安徽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