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动手操作走向空间想象

2021-07-15卢玲峰

关键词: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小学数学

卢玲峰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推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3-0061-04

课前思考: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他们已有的知识应该得到尊重和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习原点,找准教学起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间的衔接。“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第一次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由二维向三维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经历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在操作中体验,在想象中明晰。那么怎样使长方体的这些特征留在学生心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是要思考和实践的关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探索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

2.立足想象与操作,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养成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抽象物体模型

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都有哪些物体?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根据学生回答,利用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揭示课题。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借助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辨认长方体,通过实物抽象出长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看一看,感知表面特征

(一)认识面、棱、顶点

师:我们在一年级认识了长方体,你知道关于长方体的哪些知识呢?

通过指一指、说一说,适时引出长方体各部分名称:面、棱、顶点。

(二)探索长方体特征

(1)自主探索

师: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体,观察面、棱、顶点的特征,完成任务单。

(2)汇报交流

①“面”的特征

师:关于长方体的“面”,有什么发现?

生1: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借助课件演示验证)

师:还有其它发现吗?

生2:我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引导发现:一般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长方体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②“棱”的特征

师:关于长方体的“棱”,有什么发现?

生:有12条棱。

师:有不同意见吗?谁能上来给大家有序地数一数?

生1:上面4条、下面4条、竖着4条。

师:这位同学做到了有序数,数完上面4条棱,我们发现他转了一下长方体,再数下面4条棱,最后数竖着的4条棱。

师:如果不转动长方体,你能数得清楚吗?

生2:上下方向4条,左右方向4条,前后方向4条。

师: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脱去长方体的外衣(呈现长方体框架),一起来用这位同学的方法数一数。

师:大家还有什么发现?

生3: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借助课件演示哪些棱是相对的棱,验证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顶点”的特征

继续用长方体框架模型,让学生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引导学生有序数出8个顶点。

【评析】把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的认知联系起来,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点来组织教学。把课本上的“6个小问题”变为开放性的“任务单”,有利于学生更主动、深入地探索长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进行看一看、数一数等实践活动,凸显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搭一搭,理解结构特征

师:同学们刚才认识了长方体,你能搭出这样的长方体框架吗?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3种方案(如下图),先思考每种方案能否搭成长方体,再选取相应方案的材料动手搭一搭,边搭边思考:

①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几条?

②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长度相等吗?

师:同学们搭成了吗,谁来汇报你们的发现?

组1:我们组选的方案一 (如图:)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3组,左右方向一组,前后方向一组,上下方向一组,每组都有4条,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长度都不相等,分别是:15cm、10cm和8cm。

师:哪个小组有不同的发现?

组2:我们选的方案二 (如图:)搭成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了两组,一组是15cm的有4根,另一组是8cm的有8根,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中有两条是相等的,都是8cm。

師:选方案二的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组的看法吗?

组3:我们不同意他的说法。方案二长方体的12条棱也是分成了3组,左右方向一组,前后方向一组,上下方向一组,每组都是4根,只不过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长度恰好相等,这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师:这组同学说的又严谨又规范,选方案三的小组搭成了吗?谁来说一说?

组4:方案三搭不成(如图:  )因为每种长度的小棒都需要4根,方案三中10cm的小棒只有3根,所以搭不成。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3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一般情况下长度不相等。

【评析】本环节学生通过“搭框架”操作,深入体验长方体的特征。在初步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动手搭建长方体框架,让学生先思考能否搭成再动手操作,做到了动手前先动脑,操作前先思考,深刻感受长方体的12条棱分成3组,每组4条长度相等。学生选择搭建材料的过程就是抽象、概括长方体特征的过程,这样的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拆一拆,掌握本质内涵

师:方案3缺了一根,你还能想象出它搭成的样子吗?如果再拆下一根,你还能想象出来吗?(教师演示拆掉一根小棒,可以根据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想象出原来的样子)

师:再拆掉一根呢?现在同学们思考:至少剩下哪几根仍然能想象出搭成的样子,动手拆一拆。

学生汇报拆棱的过程,演示到图4时。

师问:还能再拆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再拆就想象出不出长方体的大小了。

师:看来这三条棱很重要,像这样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是决定长方体大小的关键,这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水平放置)一般情况下,底面较长的那條棱是长,较短的是宽,垂直的是高。

同桌两人互相指一指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变换手中长方体的摆放位置)谁再来指一指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生上台指)

【评析】本环节通过逐步拆去棱的设计,让学生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发现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是决定长方体大小的关键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长、宽、高的含义,培养空间想象力。同时,认识到长方体因摆放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会随之变化,避免了认知上的片面和僵化。

五、练一练,促进能力提升

(一)猜一猜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长、宽、高,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长、宽、高数据:长60cm、宽30cm、高40cm,猜猜它可能是下面的哪个物体?

A.铅笔盒     B.冰箱      C.鱼缸

(二)填一填

鱼缸的右面是(    )形,这个面的长和宽各是(    )厘米和(    )厘米,和它相同的面是(   )

(三)连一连

下面这四幅图分别是鱼缸的哪个面?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三)算一算

如果要给鱼缸加防护条,妈妈需要买多长就够了?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引导发现:给鱼缸加防护条就是求鱼缸的12条棱的总长度,即棱长总和。

【评析】练习环节首先出示一组长、宽、高数据让学生们猜出物体,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第二、三题是对长方体的“面”的特征进行练习,以任务单的方式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第四题设计“棱”的有关练习,结合生活实际求出棱长总和。本环节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既调动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

六、猜一猜,深化空间观念

师:如果鱼缸的高变了,观察哪些面变了?哪些面没变?

师:现在鱼缸的长是60cm,高变成了60cm,如果宽也变成60cm,大家想想会变成什么?

生:正方体。

师:正方体又有哪些特征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评析】本环节关注长方体面、棱、顶点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体会棱的长短变化引起面的大小变化。最后,当长、宽、高长度相等时,学生想象出会变成正方体,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总评】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让学生经历看一看、搭一搭、拆一拆等动手操作过程,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一、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课堂上的动作操作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有效落实了空间观念的培养目标。第一次操作是动手搭建,发现特征。教师给出三种方案,学生先选择方案再动手搭建。这样开放性的设计,为学生的思维松绑,增加挑战性和探索性,有利于学生更深入、更主动地发现长方体的特征。第二次操作是拆棱想象,主动构建。学生在拆“棱”的过程中,通过“平行的4条棱长度相等”的知识点,想象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从而揭示长、宽、高概念。从“搭”到“拆”的两次操作,让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有了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在活动经验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联系实际应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有关鱼缸的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首先,根据一组长、宽、高数据想象物体——由棱想体;其次,依据鱼缸的长、宽、高,判断每个面的形状及大小——由体想面;再次,联系生活实际给鱼缸加防护条——求棱长总和;最后,观察“棱”变化后“面”的变化情况——体会棱与面的关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递进式的层层练习,激发了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巩固长方体的特征,不仅可以内化新知,还可以在应用中积累经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评析:张秉金 邢台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推理能力空间观念小学数学
试析初中数学推理能力培养
基于推理能力培养的“进位加法”教学实践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发展低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初探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