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册制后遗症需重视

2021-07-15曹中铭

理财·市场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创板创业板督导

曹中铭

在2月26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科创板、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以来,总体成效明显,市场各方反应积极正面,企业踊跃申报上市,IPO排队数量增长较快。关于新股IPO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市场的关注。

IPO排队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共117家,其中已经过会但尚未上市的为47家;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共54家,其中过会9家。科创板与创业板方面,截至2月27日,科创板在审企业为107家,另有已过会但尚未上市企业89家;创业板在审企业数量为264家,另有121家企业已过会正等待上市。因此,沪深股市IPO排队企业总数已达到752家。

另据统计,今年以来,科创板与创业板终止IPO企业累计达到52家,而2020年全年也不过64家。而且,相对于去年前10个月终止企业都是个位数,从11月开始数量呈现大幅上升态势。比如11月为10家,12月为29家。今年1月为17家,2月截至24日为35家。数量的大幅增长,也被市场解读为IPO收紧的信号。

IPO排队企业数量的大幅增长,有多个方面的原因。IPO排队企业数量经历了高峰、低谷、再到高峰的过程,在2017年以前,排队企业数量也曾经接近800家,但随着当年第四季度开始新一届发审委成立,以及IPO审核从严,排队企业一度下降至300家以下而步入“2”时代。而近几年来,随着IPO过会率的提升,也激发了众多企业上市的热情。

另一方面,注册制试点背景下的新股发行,强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并且无论是科创板还是创业板,都实行更加包容的上市制度。相对而言,尽管仍然存在上市标准,企业上市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但在科创板与创业板上市,变得更加容易了。特别是科创板与创业板的估值也明显高于沪深主板与中小板,更增强了其对于拟上市企业的吸引力,科创板与创业板排队企业合计占比高达77.26%,也正是这一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终止IPO企业方面,数量大幅上升的背后,则与对拟上市企业的现场检查,以及沪深交易所对保荐人的现场督导有关。比如今年1月3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曾组织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抽查名单第二十八次抽签仪式,从407家拟在创业板或科创板挂牌的企业中共抽取20家企業。但在开展现场检查前后,20家企业中共有16家企业撤回了IPO申请文件,占比80%。现场督导亦如此。因对保荐人的现场督导,终止IPO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注册制让企业上市变得更加容易,客观上也提升了企业上市注册的成功率。由于科创板与创业板平均估值高于其他板块,在利益驱使下,不排除有企业明知不符合上市条件,但也抱着非常侥幸的心理,进而闯关IPO的可能。这也与2018年IPO审核从严背景下,申报企业数量大幅下降形成鲜明的对比。

排队企业与终止企业数量出现双增现象,既是资本逐利的必然,也是注册制试点所产生的一大后遗症。双增现象的出现,不但会拖延符合条件企业上市时间,增加这些企业的上市成本,增加资本市场的监管成本,而且也不利于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因此,在对这一现象重视的同时,也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笔者认为,除了沪深交易所上市委从严审核,证监会降低注册率外,进一步提升现场检查与现场督导的威慑力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是抽中的企业,无论是否主动撤回,都需要开展现场检查。如果检查中发现企业存在严重的问题,须对其进行处罚,比如3年或5年内不受理其IPO申请,以强化企业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约束,杜绝盲目闯关现象的发生。

此外,保荐机构勤勉尽责,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并做好拟上市企业的评估工作同样重要。勤勉尽责才能把好关,尽职调查才能发现问题。经过评估后,如果认为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保荐机构应建议相关企业不要上报IPO申请材料。若此,在排队企业下降的情形下,IPO终止企业的数量也将同步下降。

猜你喜欢

创板创业板督导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科创板一周年
五个步骤找准督导需求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一图读懂科创板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用好督导意见书 助力督导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