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1-07-15谢友平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能力培养

谢友平

摘   要:数学阅读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数学语言、数学思维来观察、表达和探究世界的重要手段,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数学阅读有被边缘化、形式化的倾向,以及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不高的现状,我们要从激趣激励入手,让学生爱上“阅读”;从指导方法做起,让学生学会“阅读”,使学生从阅读中不断地获取数学人文素养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从而为其今后更好、更有效进行数学自主学习及数学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3-0040-04

关于阅读,也许会有人认为只有语文及英语学科才需要阅读。其实,其他学科的学习也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和观察思考问题的不竭源泉。数学阅读是指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探究世界,因而它对学生学习数学具有奠基性的意义。然而,部分数学教师迄今还认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教会学生懂得思考、学会解题就行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将数学阅读边缘化、形式化,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进行充分的阅读。这一现象致使许多学生懒得阅读、不会阅读,假阅读、浅阅读,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十分低下。基于此,小学数学一线教师应着力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思考、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

一、从激趣激励入手,让学生爱上“阅读”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最富好奇心,也最在意别人尤其是教师、同学和家长对他的看法和评价。一旦某种行为得到别人的赞扬,尤其是能让教师、同学和家长高兴的,他们就会向这种行为靠拢,使这种行为在自己身上展示和体现。基于这一认识,在开展数学阅读教学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一)注重趣味性,让数学阅读鲜活起来

相对于语文等学科而言,数学的确是一门需要进行抽象思考的基础学科。正因为有许多数学知识因抽象而艰深难懂,使学生易失去阅读兴趣,所以在数学阅读教学时,首先要解决“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这一重要问题。只有将这一问题顺利解决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才能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数学阅读,才能让学生在数学阅读中体验快乐和幸福。教学实践证明,挖掘、提供有趣味、有意义的小故事、谜语、顺口溜等,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乘法口诀”的故事。该故事讲述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了“乘法口诀”。当时的“乘法口诀”是刻在竹木简上,从“九九八十一”开始。由于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也将其称为“九九歌”“九九表”。而到七百多年前才把“乘法口诀”倒过来,从一一得一开始。这一趣味故事的引入,不仅激发起学生继续阅读、深入阅读的兴趣,而且还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与发展,让学生在感受数学文化魅力、熟知乘法口诀来龙去脉的同时,促进乘法口诀的传承与弘扬。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比赛或游戏活动等,让数学阅读教学更有情趣和新鲜感,让学生主动和乐于参与到数学阅读活动中来。

(二)注重满足感,充分展示数学阅读成果

在课堂上,小学生最在乎自己的表现能否得到教师、同学的接纳和认可。一旦得到接纳和认可,就会产生满足感,从而更加积极地表现和展示自己。基于这一认识,对于那些通过自己阅读而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学生,要提供平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其阅读成果的机会,使他们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感受到数学阅读的无穷乐趣。例如,在“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中,对于知识点“乘号的简写与省略写”的教学,通常都是教师直接讲授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和省略写的方法。但也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用另一种方法,即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深化对文本的有效解读来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经过反复比较阅读,学生终于感知和领悟到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者用小圆点表示,如a×b可以表示为ab或者a·b;如果字母与数字相乘,一般是数字在前字母在后,中间的乘号则省略不写,如a×2,可以写成2a。在学生通过阅读学到这些知识之后,又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谈谈阅读体会,并在黑板前进行操作演示。这样既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使其产生一种阅读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又让学生阅读自主权、主动权得到充分保证,使其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与透彻。

二、从指导方法做起,让学生学会“阅读”

教学实践证明,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互动和“对话”的过程,要实现有效互动和智慧“对话”,则需要方法的支撑。基于这一认识,在开展数学阅读教学时,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读出真谛、读出境界、读出本质。

(一)以“疑”促读

学贵有疑,有疑则进。许多学生刚开始阅读数学文本时,都会不自觉地陷入不知讀什么、怎么读的困惑中,因而只能走马观花式地进行浏览,没有真正读懂、读通。要改善这一情形,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设疑”这一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对文本中提供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例如,指导学生阅读《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以先点拨学生用“商不变性质”来猜想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下称“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疑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究、深入理解。

追问1:同学们刚才举例验证“性质”用的都是整数,可“性质”中说的却是“数”,“数”与“整数”一样吗?除了整数,还有什么数?如果以它们为例进行验证,说明“性质”的那句话还成立吗?(学生举例验证)

追问2:数学文本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一个分数里”。请问:分数可以分成哪几类?刚才同学们都是用“真分数”来举例验证。如果换成“假分数”或“带分数”,说明“性质”的那句话还成立吗?(学生举例验证)

追问3:猜想需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验证,既要“证真”,也要“证伪”。证伪,只要一个反例就足够了。请同学们思考“性质”中的几个“关键词”:

1.“同时”。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假如“不同时”呢?

2.“乘或除以”。截止目前,除了乘除,还学过加减,如果把“乘或除以”换成“加或减”呢?

3.“不为0的数”。假如是0呢?

在不断质疑、不断追问下,学生不断观察、不断思考,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抓住关键、多问些“为什么”的阅读习惯。这样,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周密性和严谨性就得到了充分地培养。

(二)以“巧”引读

做任何事都需要技巧。一旦掌握了做事的技巧,就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阅读、英语阅读都非常讲究技巧,同样,数学阅读也需要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基于数学课本是以高度抽象、嚴谨演绎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不仅枯燥且难以捉摸,需要教师传授阅读经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有的学生之所以一眼扫过题目就能够获取有用信息且准确作答,与他们熟练掌握数学阅读技巧分不开。而有的学生在做数学题时,因不能及时发现题目中的有用信息和有利条件,从而答题常常出现错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学生没有掌握数学阅读技巧而泛泛读题的缘故。基于此,教师作为数学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应着重向学生传授阅读经验、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阅读题目、读懂题目,并迅速、准确地获取题目中有用、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在“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这一知识点教学时,要告诉学生不用死记硬背,耐心观察教师的示范阅读效果会更好。教师将“完全相同”作为关键词,先引导学生理解何为“完全相同”,“完全相同”应满足什么条件?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有用、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两个底面”。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对该句子进行尝试阅读,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这样,学生在深刻理解这一知识点的同时,对“圆柱”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强引导示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快速地找出关键词、准确地获取关键信息,进而高效而准确地解答问题。

(三)以“评”导读

所谓评价,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评价是否客观、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行性。客观、合理的评价有助于目的的实现和目标的达成。基于这一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客观、合理的评价,是激发其上进心、求知欲的最有效手段,更是促进他们对学习产生持续兴趣的最大内驱力。对于数学阅读而言,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阅读的温暖。反之,则会使学生在数学阅读时遇到不少的困难甚至陷入困境,数学阅读教学陷入被动局面。基于此,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评价时,要从保护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积极性出发,坚决对“唯一”说不,如“唯一机会”“唯一答案”“唯一标准”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追寻“豁然开朗”的数学阅读所带来的那种欣喜。

例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中有一概念“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阅读过程中,有学生提出“任意两边”是这一概念的关键词,教师当即引导他证明这一概念。虽然这名学生的证明缺乏严谨且不够完整,但是,教师及时给予个性化评价:“在阅读概念过程中,××同学表现(下转第54页)(上接第42页)突出,准确找出了概念中的关键词和重要信息。不过,思维的严谨性和完整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教师个性化评语的引导下,许多学生不但树立了数学阅读的自信心,而且还在阅读中不断地迸发出智慧和灵性的火花。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将目光仅限于学生能做题或者能解几个数学难题,而应以更高的眼界来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阅读指导方法、不断传授给学生有生命的阅读技巧。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数学人文素养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其今后更好、更有效进行数学自主学习和数学交流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锋华.浅谈对数学文本的有效解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1):150~151.

[2]郑申全.提高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2020(15):59~60.

[3]丁维虎.追寻“豁然开朗”的数学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07):84~86.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阅读能力培养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数”山有路“读”为径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