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文化修复、再设计-改良设计

2021-07-15王雪婷石春爽

锦绣·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再设计巴黎圣母院

王雪婷 石春爽

摘要:“再设计”是设计领域新兴的词藻,出现在21世纪初期,并在设计界产生激烈的讨论。设计行业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有目共睹的事实,目前设计领域里“创意”一词风靡全球。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文化修复;改良设计;再设计

一、以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为例解析文化修复、再设计

1.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前生今世”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塞纳河畔、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但在今年的四月份一场大火,不仅仅是燃烧了一个800多年优秀的历史建筑,更是燃烧了多个时代人们的心血。在毁灭性的大火之后,法国国民议会开始审议巴黎圣母院重建法案,法国总理关于重建设计说过,要使大教堂“适应新时代的技术与挑战”并且“比以前更加美丽”。这也是文化再修复的重中之重,吸收原来优秀的历史文化 ,摒弃其糟粕,迎合新时代的新气象,这才是文化修复的核心所在。

2.各国对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修复的提案

今年8月份举行的巴黎圣母院屋顶设计大赛中,中国旅美建筑师提出的“巴黎心跳”方案获得冠军。这也是近几年来,中国的建筑设计已经具备了顶尖水平,并且走出了国门,受到了世界的认可。“巴黎心跳”这个名字是创意与技术的完美碰撞,其中“时间胶囊”的设计是中枢,它是利用磁悬浮技术在塔楼设计特殊装置,让它上下浮动,每半个世纪打开一次,即完成“巴黎心跳”的设定。这项设计符合法国总理的要求,也适应这个科技时代的潮流。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也参与此次国际竞赛的一众设计公司的行列,为巴黎圣母院设计一个替代尖塔。福斯特提出了一个玻璃和钢铁的替代方案,使教堂被毁的屋顶变得“轻盈而通风”。大火部分摧毁了标志性的大教堂后,法国现在打算推进对标志性建筑的修缮计划。这项设计与800多年前的巴黎圣母院全然不同,它以全新的视角使其适应这个时代。同时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设计采用新型材料-玻璃和钢铁的替代,这是那个时代所没有的东西,新事物的产生的火花也是这一设计的关键所在。

Studio NAB则是设想了一个替代的“温室屋顶”。该项目将被称为“绿色环保的大教堂”,旨在创造包含引入生物多样性,教育与和平包容的绿色屋顶。温室将举办城市农业,园艺和永续农业等再教育,使贫困人群拥有重新融入社会的权利。同时绿色屋顶还设置了面向孩子的工作坊,使儿童与自然重新联系起来。

一位来自斯洛伐克的建筑师 Vizumatelier建议设计一个轻质的塔顶,顶部有一束直射上天的光束。这一做法是在重塑哥特时代的精神。设计师说:“那时的建筑师竭尽全力地尝试离天空更近一些,Viollet le Duc在19世纪改造时就是这么实践的。现在我们有条件实现它了。”这个设计以一种时代精神结合当代材料工程,完成了过去与现在的完美融合。

法国建筑师大卫·德鲁则认为我们应当在缅怀过去与展望未来中找一个中间点。所以他设计了一个以现代手法还原原有设计的大教堂。

二、以《蒙娜丽莎》为例解析改良设计

1.《蒙娜丽莎》的“前世今生”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创作的油画,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这幅画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它还折射出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这幅画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同时他还影响了一代大师杜尚。

2.杜尚对《蒙娜丽莎》的改良设计

在1917年,杜尚在《蒙娜丽莎》的印刷品上,用铅笔涂上了山羊胡子,并标以“L.H.O.O.Q”的字样。他的好友弗朗西斯·毕卡比亚将之公诸于世,以“杜尚的达达主义作品”这一标题发表在杂志上。公布后引发争议。事实上,杜尚要表达的是与达·芬奇时代的割裂,但保留了图像上内在的联系,展示了他真正渺视传统、无视约束的品性。他把反艺术推向了极致,给后继的艺术运动以新的启迪。这一对待“经典名作”的态度立刻遭到了传统艺术卫道士们的大力抨击。然而,杜尚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大师”的作品?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此外,不可否认的是,杜尚重画过的《蒙娜丽莎》另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这也为后来的艺术创作另辟一条路,70、80年代有许多艺术家用重画的方式来进行创作。所以杜尚的意义在于,他对艺术的边界和本质提出了质疑,促使我们以新的眼光和视角来看待整个艺术史和艺术品。而他的现成品艺术也突出了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不论是文化修复、再设计还是改良设计都是对那个时代的更新,迎合当代文化的设计,是一个新兴文化的基础。但不同的是改良设计是为了满足个人或利益的需求而从事的活动;再设计是为了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探索设计本质的活动,它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都是一个时代的变化。从巴黎圣母院的再一次文化修复设计,到《蒙娜丽莎的》改良设计,都是在其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再设计,再设计是为了更好的使作品或建筑等设计更好地融入到当今的社会生活之中。每一位设计师与建筑师的最初意愿都是为了使作品更好的流传下去,给予其新的定義,使其有一个不同于之前的样子但却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作者简介:王雪婷(1997.11-),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人,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方向:视觉平面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再设计巴黎圣母院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
巴黎圣母院起火
除了巴黎圣母院,还有12座教堂
《巴黎圣母院》儿艺版上演
老字号,新活力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飞行英语实践课程的评价与再设计
废旧木制家具再设计及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