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下作业设计的研究

2021-07-15洪森绵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7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作业初中数学

洪森绵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学科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背景下,分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大家的关注,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作业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分层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分层教学能更大程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设置的改革也是任课教师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继承传统作业设置的优点,摒弃传统作业设置的不足,促进作业设置的改革,实施分层作业设计。

一、当前数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1.作业没有分层设置,作业量较大

传统的数学作业,由于面向的是全班的学生,作业没有分层设置,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作业量普遍较大。作业题量多,的确可以丰富学生的解题经验,但很多题目只是更改了数据或者更改了问法而已,如此机械重复地解题,从根本上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作业形式单一,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数学作业功能就是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形式单一,比较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令到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倦的情绪。

3.作业效果两极化,部分学生对作業感到厌烦

传统的作业,基础题和拔高题放在一起,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作业量较多。对于基础题,优生和中等生会觉得早已得心应手,反反复复地训练没有什么意义,是在浪费时间;对于拔高题,后进生却表示看都看不懂,无从入手。所以,不分层的作业,会让大部分的学生感到厌烦,最终形成厌学的情绪。

二、分层作业的积极意义

1.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查漏补缺,促进各层次学生能力的提升

分层作业能反映出各个层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各层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及时地对各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知识的查漏补缺,更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2.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

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挫折,对数学学科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分层作业给学生设置了他们能力范围内的作业,更有利于学生在作业过程获得成功感,逐渐恢复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消除长期以来的不良情绪。

3.提高教师的素养

教师在分层教学设计和分层作业设计之前,必须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更精准地进行分层教学,并且根据课堂和作业的反馈情况,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分层作业的实施策略

1.对学生主体进行分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解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将学生分层设置成三个作业小组:A组学生是基础扎实,理解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快,解题思路清晰的学生;B组学生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比较容易出错,成绩波动较大的学生;C组学生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接受新知识较慢、学习积极性亟需提升的学生。

学生分层后,要定期地对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鼓励引导,积极调动各个小组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并要设置奖励机制,允许学生通过努力,调整到其它的作业小组。

2.对作业内容分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对于A组的学生,其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以知识的综合运用为目标,最好挑选一些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题目,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基础题型,可适当减少;对于B组学生,其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以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简单应用为主;对于C组的学生,其作业的内容应该以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的解题技能为目标,对于综合运用的题型,可不作要求。

3.对评价标准进行分层设置

合理的评价可以对学生起到鼓励和促进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对全班学生运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会挫伤很大一部分学生积极性。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我们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A组的学生,要提高其对作业的要求,注意鼓励他们归纳方法、总结解题的思路,做到举一反三,鼓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对于B组的学生,要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发现错误,更正错误,及时复习错题本,完善知识体系,并鼓励B组的学生不断地超越自我、突破自我;对于C组的学生,评价的标准重点放在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他们夯实基础,及时肯定他们的作业态度,鼓励他们持之以恒,通过评价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4.设置多种形式的作业,提高作业的趣味性。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避免学生对数学作业感到厌烦,我们在进行分层作业的同时,也要尽量地创新,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例如,对于“动点”的问题,可以引导A组学生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一起攻克一个难题;勾股定理有五百多种的证明方法,可以布置A组的学生查阅几种的证明方法加以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展示交流;可以布置A组和B组学生更改一个几何例题的条件或问法,并且进行解答;可以布置A组和B组学生画一章书的思维导图;可以布置A组和B组学生尝试设计一章书的单元测验卷。当然,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单元测验卷的题量可以减半;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可以引导B组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太阳光线测量旗杆的高度或者学校某幢建筑楼的高度;可以布置C组的学生相互讲解题目。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层,将作业内容分层,对作业的评价标准分层,努力调动各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陆欢.加强作业研究 提升作业效能——初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J].理论论坛,2021(4):127-128.

[2]宋骁麟.高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1(21):65-66.

[3]王狄鑫.分层教学下的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探讨[J].考试周刊,2021(34)78-79.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作业初中数学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