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忏悔录》《田园的忧郁》对《沉沦》的影响

2021-07-15张宏治

锦绣·上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忏悔录卢梭郁达夫

张宏治

摘要: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中国革命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沉沦所受到的外国文学影响极深,尤其是来自于卢梭的《忏悔录》和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本文分别从意识,写作手法,写作方式,主题等方面来探求《忏悔录》和《田园的忧郁》对《沉沦》的影响。

关键词:卢梭;郁达夫;佐藤春夫《忏悔录》;《沉沦》;《田园的忧郁》

一、《忏悔录》对《沉沦》主题、意识及手法等的影响

20世纪初,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作家的让-雅克·卢梭的作品于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入的影响,特别是他的自传《忏悔录》。郁达夫就是受卢梭政治思想和写作手法影响最深的中国革命作家之一。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充满了“自我意识”思想、对自由和重回大自然的渴望。对比《忏悔录》和《沉沦》两部小说,我们可以发现郁达夫对卢梭思想和写作手法的极大欣赏和崇拜。

首先,从主题角度来看,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主张以及作者的生活状况都与主题有极大的关联。卢梭撰写《忏悔录》时,法国社会正处于封建王朝的末期和共和政体的萌芽阶段,政治哲学作品多展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这种社会背景使“自我意识”、“个性解放”、“情感发扬”的思想在封建王朝和共和主义的冲击下作为主题充斥在整个《忏悔录》中。而郁达夫完成他的代表作《沉沦》时,中国正处于军阀统治的一片混乱之中。“五四运动”刚刚结束,西方思想和文化传入。在这双重冲击下, 中国民众开始宣扬“自我意识”、“人性解放”的思想,卢梭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郁达夫认为卢梭在《忏悔录》中所体现的坦诚、果敢和自由的自我剖析精神,与个人主义所宣扬的思想特征是一致的。為了传播这种个人主义思想, 郁达夫决定创作一部与卢梭的《忏悔录》有着同样主题的作品 , 即《沉沦》。

其次,《忏悔录》与《沉沦》都是自传性文体。卢梭在《忏悔录》中表现出来的是对人性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追求, 这也对郁达夫的艺术观产生了深刻影响。郁达夫在《沉沦》中的自我表现, 也像卢梭一样追求一种绝对的真实,即“自叙传”的真实。但是私以为这一点应当与佐藤春夫《田园的忧郁》(日本“私小说”写作方式)的联系更大。

第三,从写作手法而言,是一种大胆而又巧妙的写作手法——自我暴露,这种大胆而坦率的手法,更是一种更为自觉的个性追求。卢梭在他的《忏悔录》中非常严格的遵循了真实的“自传”原则,坦诚、而且没有任何隐瞒,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毫无保留地坦白,甚至包括他的性生活和他最卑劣的一面。他在全书十二卷中以他这种大胆的自我暴露的方法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坦诚地进行了自我剖析,并借此真实反映人性的欲望。同样, 《沉沦》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也是作家直白裸露的写作手法, 小说主人公病态的性生活、极端的孤独和最后的自杀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他在《沉沦》中所作的“性的苦闷”的描写, 是对几千年以来以礼义束缚文学的传统观念的反叛, 无情地撕破了遮掩在两性关系上的封建礼教这块遮羞布。这种果敢的自我揭露的写作风格与卢梭的《忏悔录》形成了最强烈的共鸣。而在自我暴露和自我剖析中,他们又巧妙地将自己置于“受害方”的位置上。卢梭在写作中非常注意突出他的无辜, 通过区别“行为”与“愿望”来唤醒读者的同情心。而郁达夫则是为主人公辩解,他的“罪恶”都来自于祖国的贫穷和懦弱,变成了祖国的“罪恶”。这都唤起了读者极大的同情和理解。这都证明作者郁达夫这种隐晦的“边立边破”的写作手法深受卢梭的启发。

第四,都倡导宣扬对大自然的热爱。在《忏悔录》中, 卢梭把对大自然的爱比作纯真童年的证据。直到作者体会到人间的不公后,大自然的色彩也随之改变了,从淳朴变得荒凉阴郁。郁达夫也是如此, 大自然在《沉沦》整部小说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主人公这个孤僻忧郁的青年除了对大自然的美感到赞叹外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

第五,从写作目的的角度分析,它们也有共同之处。从1761年,卢梭作品受到越来越多争议,后来被迫流亡瑞士。1764年又被推上法庭,此时卢梭决定以写自传的方式向世人剖析自己以达到为自己辩护的目的。在《忏悔录》前言中,他体现了这一点,他也希望在剖析自己的同时使人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甚至是高于常人之处。而郁达夫在写《沉沦》时与卢梭有着相似的境况。早在写这部小说前, 他就已经在文学领域上初露头角。然而, 由于他出身贫寒,使他从小就对社会的不平等怀有强烈的不满, 这也使他的性格中平添了许多的玩世不恭。他蔑视社会传统礼教, 猛烈批判封建礼教的腐朽和儒家学说的假仁假义, 他经常出入于烟花柳巷、终日与酒精为伴。这也遭到当时许多保守的文人墨客的攻击。同时他孤僻和有些自闭的个性也使他很难和当时的社会融合与沟通。当种种误解、抨击、诬蔑不断向他袭来时, 郁达夫不再沉默了, 他决定像卢梭一样通过自己的作品为自己辩护和诉说他对这个社会的不满。这是《沉沦》这部小说的写作目的。虽然没有足够的证据,但我们是有理由相信郁达夫同卢梭一样, 一边向读者忏悔自己的错误一边为自己辩护,甚至是歌颂自己。

最后,从意识表现来看,卢梭的《忏悔录》中有强烈的忏悔意识,这是带有卢梭个人特色的。西方人重忏悔, 卢梭在自传《忏悔录》中进行“忏悔”, 但卢梭主张自己的本性是善良的,被社会玷污之后才会犯下罪恶。但他在批判社会的同时, 也坦陈了自己的过错, 他热烈歌颂自我, 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而郁达夫的忏悔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的谴责,一种是社会的批判,他把个人苦闷与社会罪恶结合在一起进行忏悔和审判的呼声, 使人看到真正应该忏悔的不仅仅是个人, 更应该是社会, 在此一点上, 郁达夫又一次通向了卢梭。

二、《田园的忧郁》对《沉沦》写作方式的影响

郁达夫年轻时曾在日本留学,他这一生也结交了许多日本朋友,文学生涯也与日本的政治、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文学特别是日本的“私小说”对其创作产生了直接、明显的影响。“私小说”一直被尊为日本“纯文学”的正宗,而被认为最有代表性的“私小说”家佐藤春夫正是郁达夫最信服的。而佐藤春夫的出世作《病了的蔷薇》即《田园的忧郁》,也是郁达夫最为推崇的,他的《沉沦》更是模仿了《田园的忧郁》。更有人将郁达夫称为“中国的佐藤春夫”。

首先,从形式上,我们不难看出《沉沦》与《田园的忧郁》的相似,两者都是以自己为“模特”的“自叙传”式的小说。这种叙事模式,注重自我的情绪,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在这种小说形式里,作者将自己直截了当的暴露出来,但相较于卢梭式的自我暴露写作手法,这种自叙传小说的自传色彩更显得浓厚,被称之为“叙情心境小说”。这种小说故事都是用一种亲切的方式来讲述的,作者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叙述,通过主人公的感知和视野展开作者意图的世界,主人公和叙述人合一是这两篇小说共同的特点。

其次,郁达夫与佐藤一样执著于身边琐感, 把视线停留在日常平庸细碎的生活现象上。《田园的忧郁》中,作者仔细刻画了田园生活的点点滴滴, “他”由生活中種种景象而发生的情感上的变化,把“我”不用假托而朴素地表现出来,来展示一种感觉,一种心情。而在郁达夫的《沉沦》中,“他”也常为小事敏感伤怀, 但从这些感伤忧郁的事情中,我们都可以读到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孤独、屈辱以及为祖国的富强而产生的民族悲愤。

最后,郁达夫和佐藤春夫都“用西洋的手法来描写东洋文学的传统主题”,他们一样沉溺于颓废所表现出来的忧郁, 向往“以厌倦、忧郁和厌世为基调, 颓废的诗一般的优美的世界”。《田园的忧郁》体现出日本传统文学的风雅意境,又融入了西欧近代文学的“世纪末的颓废美”,而其颓废美的突出表现就是忧郁。佐藤春夫的忧郁来自人生无法忍受的单调与疲倦, 源于自然的无力挽回。而《沉沦》中的“他”也是神经衰弱, 意志力全无, 因为孤独与忧郁,有意无意地沉溺于颓唐。他追求强烈的刺激, 精神也成了病状。

总的来说,郁达夫的《沉沦》在意识表现、写作目的、写作手法、写作主题等方面,都受到了卢梭《忏悔录》的影响,在许多方面与其都有共同之处,但其在日本多年的留学经历也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日本私小说写作方式,《沉沦》正是两种影响结合下的产物。

参考文献

[1]刘炎生:《郁达夫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1996。

[2]柳鸣九:《忏悔录》的译本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3]黄蓉蓉.《从《沉沦》与《田园的忧郁》看郁达夫与佐藤春夫》.《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4期

[4]张晓霞.《暴露与忏悔——卢梭《忏悔录》对郁达夫散文的影响探析》

[5]李嘉懿.《自然人性的回归——论卢梭《忏悔录》对郁达夫《沉沦》的影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3班  甘肃  兰州  730000)

猜你喜欢

忏悔录卢梭郁达夫
人生的最高哲学
大师的弯腰
贵人
虚伪忏悔录是“两面人”典型套路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不是所有的坦白都是对的
卢梭:鞭打我吧,我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