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评《畜牧兽医专业“五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2021-07-15刘伟涛马玉玲
刘伟涛,马玉玲,唐 笑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600)
书名:畜牧兽医专业“五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张传师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
ISBN:9787562165668
定价:25.00元
产教融合是高校在十九大的号召下,根据专业积极开办产业,集人才培养和产业实践为一体的新型办学模式。畜牧兽医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要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但如何实现产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的深度结合,实现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合作,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由张传师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畜牧兽医专业“五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一书,从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出发,为高校开辟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畜牧兽医专业“五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畜牧业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细致阐述,具体包括专业分析、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运行与实施、教学条件及编制说明等;第二部分是对畜牧兽医专业调研进行报告,内容涵盖调研的基本情况、调研结果和调研分析,报告最后提出培养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建议与对策;第三部分具体阐述了包括兽医临床、畜禽疫病、普通病防控技术及猪牛羊生产技术在内的课程标准。
自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以来,国家对畜牧兽医行业的管理更加规范,行业的准入标准也随之提高。但就目前而言,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依旧存在效率低下、师资力量薄弱、与企业结合不够密切等问题。因此,亟需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向“应用型技能人才”方向转变。《畜牧兽医专业“五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这一办学现状,逐步分析,制定出符合各方需求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首先,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要实现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高校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优良场所,其在知识储备、理论发展、教育教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要想培养畜牧兽医专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则需要结合实践。相比之下,企业在国家政策、专业设施、实践场所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企业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最佳实践基地。只有实现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高校的办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其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不只是学术理论,更是在现实基础上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方合作。就目前而言,多数畜牧兽医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经验略显不足,无法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此,加强校企沟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突破理论与实践的最后屏障,成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中之重。为此,高校需加强畜牧兽医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和实践水平,才能切实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再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创新课程实践,通过搭建平台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畜牧兽医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最终都要落实到培养学生身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也要顺应潮流,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一方面,高校要创新教学模式,五环递进,实现工学结合;另一方面,高校要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效。为此,高校需要对接企业,搭建科研创业平台,通过建设实训实践基地,开展调研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最后,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既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切实的制度保障。人才培养新模式是一次教育改革,一方面,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既需要政策的倾斜,同时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最终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良性人才输送链。除此之外,教育改革需要制度保障,完善管理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决策执行机制,在制度保障之下,切实推进产教融合下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要求,不断完善高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畜牧兽医专业“五环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一书从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创新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加强实训室和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全新的课程标等方面着手,为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制定了教学蓝本,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