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对鲤鱼生长性能、鱼体组成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

2021-07-15李泽健

中国饲料 2021年13期
关键词:消化酶鱼体饵料

李 利, 李泽健

(1.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河北沧州061100;2.河北省黄骅市农业农村局,河北黄骅061100)

鲤鱼隶属于鲤科,又称为鲤拐子,是我国鱼类养殖中常见品种之一,该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易存活、易捕捞、肉质鲜美、含肉率高等多种优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殖环境和方式下都可以饲养(钟小群,2018)。随着渔业养殖发展,临床中抗生素在渔业养殖过程中的不合理使用,出现严重弊端,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鱼类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下降,其死亡率增加,给鱼、虾等水产品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危害,同时给鱼类的养殖造成严重影响(郭振,2019;杨雨生,2018;姜光丽,2015)。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及多种消化酶类,可以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生长,调整其肠道内菌群平衡,益生菌中富含多种消化酶类可以促进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因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及动物的生长性能和生产性能,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诱导产生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益生菌制剂同时具有无污染、无耐药性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中(陈柯源,2019;褚素乔,2019;何佳,2017)。临床中以酵母菌类、乳酸菌类、肠球菌类、芽孢杆菌类等较为常见,乳酸菌类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中,但在鱼类养殖中很少见(刘政,2020)。本试验以乳酸菌为研究对象,以不同的比例添加在鲤鱼基础饵料中,研究其对鲤鱼生长性能、鱼体组成及肠道酶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乳酸菌制剂活菌含量≥100万cf u/g;消化道酶活性试剂盒(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全自动凯氏定氮仪(FOSS KT260型),购自瑞士FOSS公司;氧弹测热仪 (Parr 1281型),购自美国PARR公司。

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采用单因素设计试验,选择初始体质量为(26.5±0.5)g、健康的鲤鱼幼苗2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饵料,试验2、3、4组在基础饵料中分别添加0.2%、0.4%、0.8%乳酸菌制剂,试验期为60 d,在试验期间,以每个重复组为一个单位,单独给料网箱(规格为1.0 m×1.0 m×1.5 m)饲养,每天投喂3次,试验期间平均水温25.0~35.0℃,溶氧5.0~8.5 mg/L,pH 7.0~7.5。基础饵料根据NRC(2008)鱼饲养标准配制,其成分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组成与营养水平 %

1.3 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 以重复组为单位对试验鲤鱼逐条称重,记录其试验开始、结束的体重、饵料消耗量及剩余量,参考孙树奎(2020)和李少觐(2019)报道的方法,计算鲤鱼的生长性能指标增重率、存活率、饵料系数等。

1.4 鱼体组成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组随机抽取5尾鱼,将鱼体称质量后置于培养皿中,在105℃的烘箱中烘至恒质量,测定鱼体组成成分。按照钟小群(2018)报道方法对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能量水平进行测定。

1.5 肠道消化酶活性的测定 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组随机抽取5尾鱼称重放血处死后取肠道样品,在冰浴条件下匀浆,制成10%的匀浆液,离心后取上清液。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

1.6 数据处理分析 试验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统计,以每个重复为单位进行单因素多重比较,分析其差异显著性,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性。

2 结果

2.1 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对鲤鱼生长性能的影响由表2可知,试验2、3、4组鲤鱼的增重率、存活率均高于1组,但是未达到差异性显著水平(P>0.05),试验2、3、4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均高于1组,试验2组高于1组,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3、4组鲤鱼的特定生长率较1组比提高10.7%、10.1%,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2、3、4组之间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2、3、4组鲤鱼的饵料系数均低于1组,试验2组鲤鱼的饵料系数低于1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3、4组鲤鱼饵料系数较1组比分别降低12.2%、10.7%,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2、3、4组之间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

表2 乳酸菌对鲤鱼生长性能指标的检测结果

2.2 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对鲤鱼鱼体组成的影响由表3可知,试验2、3、4组鲤鱼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均高于1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2、3、4组鲤鱼的蛋白质含量、能量水平均高于1组,其中试验2组高于1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3、4组鲤鱼的蛋白质含量、能量水平较1组比分别提高34.0%、33.7%、24.0%、23.2%,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2、3、4组之间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

表3 乳酸菌对鲤鱼鱼体组成的检测结果

2.3 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对鲤鱼肠道酶活性的影响 由表4可知,试验2、3、4组鲤鱼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1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2、3、4组鲤鱼的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高于1组,其中试验2组高于1组,差异性不显著(P>0.05);试验3、4组的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较1组比分别提高17.9%、17.8%、21.8%、25.8%,差异性显著(P<0.05),试验2、3、4组之间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

表4 乳酸菌对鲤鱼肠道酶活性的检测结果

3 讨论

研究表明,益生菌制剂中因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消化酶类,可以促进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提高其生长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周金影,2020;韩战强,2020)。本试验研究表明,试验2、3、4组的增重率、存活率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1组(P<0.05);试验2、3、4组的水分含量、脂肪含量、灰分含量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蛋白质含量、能量水平显著高于1组(P<0.05),说明乳酸菌制剂的添加对鲤鱼生长性能和鱼体组成有一定促进作用。由于乳酸菌制剂所含活性物质通过胃肠黏膜的吸收,可以刺激胃肠黏膜分泌多种消化酶,体内消化酶的分泌可以将饲料中营养物质直接降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蛋白、小肽和氨基酸等物质,因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同时提高其饲料的营养价值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其鱼体组织组成,同时增加其鲤鱼的食欲,降低饵料系数。从而改善机体的生长性能,改善其鱼体组成。

鱼类对食物消化与吸收主要靠肠道消化酶进行化学性消化,消化酶在消化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鱼类肠道消化酶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消化能力(周金影,2020;李晋南,2020;马德英,2019;何英霞,2019)。本试验研究表明,试验2、3、4组的淀粉酶活性均高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1组(P<0.05),说明乳酸菌制剂的添加可以提高鱼类消化酶的活性。其原因可能由于乳酸菌制剂的添加可抑制肠道内致病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生长,调节鱼肠道内致病菌和益生菌的平衡,有效改善鱼的消化道微生态环境平衡,同时益生菌内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刺激消化道黏膜,促进消化酶分泌,因而提高其肠道内蛋白酶活性、脂肪酶活性,进而提高其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益生菌在动物肠道定植后,其在增殖过程中可以向肠道分泌一定的酶类,增加其肠道内酶的含量,对肠道内源性酶进行一定补充,从而提高机体的肠道消化酶活性。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不同水平乳酸菌制剂的添加可以提高鲤鱼生长性能和肠道酶活性,改善鱼体组成,本试验条件下,以0.4%添加较适宜。

猜你喜欢

消化酶鱼体饵料
蛋白酶对禾花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香饵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香饵
三维鱼体参数化建模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鱼冷冻之前要去掉内脏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