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粗轧机压下螺母磨损影响的分析

2021-07-15王修全杨永兴

铝加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丝杆摩擦角轧机

王修全,杨永兴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326)

1 问题描述

2800 mm热粗轧机是某铝企铝板轧制的关键设备之一,1970年由中国一重设计并制造,1989年由日本IHI公司改造,既可单独生产厚板,也能与精轧联合生产卷材[1],至今已有50年。

该轧机通过两侧的电动压下装置调节辊缝,调节精度可达0.02 mm。电动压下装置主要由电动机、离合器、压下减速机、压下丝杆、压下螺母等组成[1]。压下装置螺纹规格为S520 mm×48 mm,压下丝杆材料为40Cr,压下螺母材料为ZQAL9-4。该轧机因保养良好,从未更换,使用年限已达50年,并且近几年由于轧制工艺需求,采用静压力轧制方式较多。静压压下时,最大静压力达到700 t,是空载压下时载荷的10倍以上。这导致压下螺母磨损加剧,螺旋副摩擦因数降低,当量摩擦角减小,不满足螺旋副自锁条件。而粗轧机主要采用大压下量轧制,瞬时冲击载荷较大,出现明显的辊缝回弹,辊缝精度无法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均受到影响。考虑到除了压下螺母磨损导致螺纹强度下降以外,设备还存在安全风险等因素,决定对其进行更换。

2 现象及数据

压下螺母更换过程非常顺利,成功消除了辊缝回弹。为进一步分析并总结压下螺母磨损的影响,对更换前后的现象及数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

结果表明:更换前,有辊缝回弹,且更换过程中螺母受重力作用在丝杆上出现打转现象;更换后,无辊缝回弹,恢复了辊缝精度。

更换前后数据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螺母更换前后数据对比

3 影响分析

根据上述现象及数据,本文从螺纹强度、自锁性能、电流及静压力3个方面对压下螺母磨损的影响进了分析。

3.1 螺纹强度

与压下丝杆相比,压下螺母材料质地较软,可忽略压下丝杆磨损,根据表1数据,可近似认为旧压下螺母磨损量Δ=7 mm-1.4 mm=5.6 mm。

新压下螺母螺纹牙的剪切应力τ和弯曲应力σ的计算公式[2]为:

式中:F为螺纹受到的轴向载荷;D为螺母螺纹大径;b为螺纹牙根部宽度,锯齿形螺纹b=0.74 P;n为螺纹旋合圈数;h为螺纹牙型高度。

由于旧压下螺母磨损,其螺纹牙根部宽度减少。考虑到未发生严重的发热问题及产生大量铜膜,采用图1所示的均匀磨损模型来进行分析。

图1 均匀磨损模型

根据磨损量,可近似计算出磨损后的螺纹牙根部宽度b′:

带入强度计算公式,可得旧压下螺母螺纹牙的剪切应力τ′=1.19τ和弯曲应力σ′=1.41σ。

由此可知,在其他参数均不变的情况下,只考虑压下螺母均匀磨损的情况,其螺纹牙的剪切应力是新压下螺母的1.19倍,弯曲应力是新压下螺母的1.41倍。若考虑磨损不均匀及压下螺母受附加力作用等因素,则剪切应力和弯曲应力还将更大。旧螺母的螺纹强度已明显下降,而轧机大压下量咬入时,瞬时冲击载荷较大,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崩牙。

3.2 自锁性能

梯形螺纹具有自锁性能,其螺旋副自锁条件[2]为:

式中:α为螺纹升角;φ为螺纹当量摩擦角。

螺纹磨损与接触面应力有关,与空载压下只克服过平衡力相比,静压压下时,压下螺母螺纹所受的负载是过平衡力的数倍,这导致压下丝杆与螺母之间接触应力增大,摩擦力增大[3]。这些情况加剧了压下螺母磨损,使螺旋副摩擦因数减小,当量摩擦角φ减小,不能满足上述自锁条件。而热粗轧机主要采用大压下量轧制,轧件咬入时,瞬时冲击载荷较大,螺旋副无法自锁,出现明显的辊缝回弹。

拆下的旧螺母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会在压下丝杆上打转,这一现象又进一步证实了螺旋副无法自锁的观点。

3.3 电流及静压力

压下丝杆下降所需的力矩M计算公式如下[2]:

式中:F为螺纹受到的轴向载荷;d1为球面垫直径=435 mm;μ为压下丝杆与球面垫间的摩擦系数=0.1;d2为压下丝杆平均直径=520-0.68×48 mm=487.4 mm;α为螺纹升角;φ为螺纹当量摩擦角。

对于新压下丝杆,其螺纹当量摩擦角取设计尺寸φ=5°43′(摩擦因数0.1)。

对于旧压下丝杆,考虑压下螺母磨损,螺纹当量摩擦角减少。根据自锁性能的分析,可认为该螺旋副不满足自锁条件,取φ′=α=1°45′来进行计算分析。

空载压下时,丝杆克服过平衡力的能力下降,过平衡力由主平衡缸提供,由于重锤蓄能器的重力势能可以保压,故螺纹受到的轴向载荷一定。将以上参数带入力矩计算公式,可得新、旧压下丝杆下降所需的力矩M=4.64F和M′=2.94F。

压下丝杆的力矩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力矩T:

式中:i为总传动比;η为总传动效率。

对于他励直流电动机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4]:

式中:CT为电动机的转矩常数;Φ为主磁极的磁通;Id为电动机的电枢电流。

由上述公式可知,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Id和M成正比关系。

则新、旧压下丝杆、螺母的压下电流比值x为:

根据表1数据,计算出实际测量的平均电流比值为x′=1.61。

对辊压靠时,压下电机处于堵转状态,最大电流一定,产生的扭矩一定。新、旧压下丝杆、螺母螺纹受到的轴向载荷的比值y为:

对辊压靠时,螺纹受到的轴向载荷由过平衡力和静压力两部分组成,过平衡力为59.5 t。根据表1数据计算可知,实际测量的平均轴向载荷比值为y′=0.61。

电流及静压力的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若考虑新压下丝杆、螺母配合面存在凹凸不平导致附加力矩、摩擦因数较大等情况,则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将更加接近,因此该计算分析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针对2800 mm热粗轧机出现的辊缝回弹问题,经查阅相关资料,对回弹现象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根本原因为压下螺母磨损严重。通过脱开平衡缸,释放丝杆与螺母的间隙,测量丝杆下降位移并与图纸比对,确定了实际的磨损量[5],进一步证实了压下螺母磨损严重的观点,并通过磨损量对螺纹强度进行了分析。考虑辊缝回弹问题以及螺纹强度下降带来的隐患,制定了更换压下丝杆和螺母的方案。备件尺寸复核后,对其进行了更换,成功消除了辊缝回弹现象,恢复了辊缝精度,同时也降低了设备的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了更换前后的现象及数据,并对压下螺母磨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解决同类问题总结了技术经验。

4 结束语

结合某厂2800 mm轧机出现的压下螺母磨损情况,得出以下3点压下螺母磨损影响的结论:

(1)螺纹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降低,弯曲强度降低较为明显,极端情况下可能崩牙。

(2)当量摩擦角减小,超过临界范围时,螺旋副无法自锁。

(3)负载一定时,电机电流降低;电机电流一定时,压靠静压力增大。可根据电流及静压力变化趋势评估螺纹磨损情况。

当压下螺母磨损造成辊缝回弹时,通过更换两侧压下装置的丝杆和螺母即可消除该问题,有效恢复辊缝精度。以上结论均与实际现象及数据相符,对同类型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丝杆摩擦角轧机
“双胞胎”轧机投入生产,打破轧机生产传统生产方式
机车电缆用特种橡胶混炼设备
一种利用铁做还原剂的有色金属冶炼压料装置
热连轧单机架粗轧机中间坯侧弯废钢成因及对策
冷压榨汁机中滚珠丝杆替代螺纹丝杆的设计方案
一种瓷砖铺设小车
共点力平衡问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尝试用特殊求极值的方法进行自编物理题
巧用摩擦角解决高考力学中的极值与临界问题
轧机主传动系统轴承劣化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