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点力平衡问题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9-11蒋明敏梁永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蒋明敏 梁永平

摘要:以滑块与斜面体模型为例,通过对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能力。运用不同求解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滑块与斜面模型;摩擦角;消元法

目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得到重视,[1]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其智能的突破口。科学思维是物理学中重要的能力与品质,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能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达到正确认识,能通过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另外,学会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一、力学习题教学中学生面临的问题现状分析

共点力平衡问题是学生学习力学的一大难点,从受力分析到定量计算,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如三角函数、几何知识等。对于力学题求解,大多数学生解法单一,一旦遇到复杂的数学运算,就无从下手,思维能力较弱。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多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特点进行归类,并对各类问题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学习动力。

二、滑块与斜面体模型中两种解题方法对比与反思

情景一:质量为M的木楔倾角为θ=30°,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当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木楔斜面上时,它正好匀速下滑。现对木块施加一个拉力F (图中未画出),使木块匀速上升,则该拉力的最小值为()

A.12GB.33GGC.32GD.G

此题学生很容易错选D选项,理由是:没有施加拉力时木块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f,根据木块平衡条件,f=mgsinθ;当施加一个拉力F后木块匀速上升,易知滑动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根据木块平衡条件,F=mgsinθ+f=2mgsinθ=mg,故选D。这是大多数学生对斜面模型形成思维定势的结果。此时教师不妨提以下几个问题:

教师:拉力F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吗?

学生:可能会。

教师:何种情况下会影响,如何影响?

学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动摩擦因素μ及正压力Fn有关,与拉力F无直接关系。但是,当F不沿斜面时,F会改变正压力Fn的大小,从而间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提问,学生发现拉力会间接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求F的最小值必须分析拉力的方向。

方法一(正交分解法):物体恰好能沿斜面下滑,因此mgsinθ=μmgcosθ,故μ=tanθ=33(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推论,[2]临界角又称摩擦角,只与动摩擦因素μ有关,有必要让学生熟记),设拉力与斜面夹角为α时最小受力分析如图。

将拉力沿斜面和垂直斜面正交分解,由平衡得:

Fcosα=Gsinθ+Ff①FN+Fsinα=Gcosθ②

Ff=μFN ③

联立①②③得。F=Gsinθ+μGcosθcosα+μsinα

令tanα=1得F=GsinθGcosθ1+μ2sinα+θ,

即最小值Fmin=Gsinθ+μGcosθ1+μ2=32G,C项正确。

反思:这种解题方法结果唯一,思路清晰,但学生的数学分析及计算能力要求较高,因而绝大多数同学无从下手,望而生畏,那么有没有更简单直观的方法呢?

方法二 (消元法)滑动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根据f=μFN,易知无论弹力如何改变,滑动摩擦力与弹力的合力F′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如图,设合力F′与弹力方向的夹角为α,则tanα=fFn=u,因此,我们可采用“消元法”的思维,将两个未知量合成一个未知量,从而将复杂的四力平衡问题变成简单的三力平衡问题。学生对于三力动态平衡问题比较熟悉,知道采用动态三角形求解力的最小值。此题通过消元后,避开了滑动摩擦力与弹力对计算带来的影响,转变成三力平衡问题中:一个力恒定,另一个力方向保持不变,求第三个力的最小值问题。

根据题意,物体恰好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因此有:mgsinθ=μmgcosθ,μ=tanθ;另当物体匀速向上运动时,受力分析如上图所示,滑动摩擦力与弹力的合力F′方向与弹力的夹角恒为30°,与竖直方向的夹角恒为60°,因此物体受到的力等效为G、F′及F三个力,且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因此这三个力构成首尾相接的封闭三角形。由图易知,当F与F′垂直时,F最小,最小值為Fmin?Gsin600,故C项正确。 可见,在教学中,通过对比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尤其是综合分析与建模能力得到提高。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让我们再来思考下一种情景。

情景2: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现对小物块施加一个外力F,使小物块沿斜面下滑,斜面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

方法一:解析,我们以斜面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先计算未考虑斜地面对面体摩擦力时,X轴上的合外力。

Fx=FNsinθ-fcosθ=FN(sinθ-μcosθ)

易知:

1、 如果sinθ-μcosθ>0,即μ0,则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水平向左。

2、如果sinθ-μcosθ=0,即μ=tanθ,Fx=0,则地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

3、如果sinθ-μcosθ<0,即μ>tanθ,Fx<0,则地面对斜面体摩擦力水平向右。

方法二:解析,如右图,先合成滑块受到的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易知tanα=fFn=u ,讨论μ与tanθ的关系:

1、如果μ

2、如果μ=tanθ,即α=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斜面体的合力竖直向下,则斜面体不受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3、如果μ>tanθ,即α>θ,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滑块对斜面体的合力左偏下,则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反思及总结:此情景要求我们分析斜面体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方向,对比这两种方法我们发现,如果只是定性分析斜面体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后者更有优势,只需简单作图即可;而如果要定量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则需采用第一种方法。

结束语: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这是是我们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我们要将数学思维与物理科学思维相结合,这对于物理的学习很有帮助。要让学生形成这种思维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启发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好的方法往往能让学生触类旁通,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总结方法和技巧,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沈伟云 .基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J] .物理教师, 2017.(8)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理论力学(I).[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52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