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墓中的布类葬服
——兼说“毋尊单衣”及其性质(1)

2021-07-15

艺术设计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简牍汉墓织物

马 怡

中国古代有以各式衣服从葬的礼俗。从文献记载看,先秦时已存在相关的制度。①汉代亦有所承续,考古资料提供了证据:一是汉墓所出的服装实物,二是汉墓所出的随葬品清单。由于年代久远,前者的数量颇少。但在个别保存完好的墓葬中,仍可见较丰富的服装或织物残片。而后者的数量相对较多。那些清单皆书于简牍,学者根据典籍所载和一些清单的自名,称之为“遣册”(多指书于竹简者)②或“衣物疏”(多指书于木牍者)。③简牍的材质及墨迹都相当耐久,故有些汉墓虽未能留下服装实物,却留下了随葬品清单。④清单记录随从墓主入葬的各种物品的名称,⑤服装往往占很大的比例。除了服装的名称,其材质、颜色、样式和数量等也都被一一写下。既往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些服装进行过研究,⑥但关注点多在名物考释、服装样式、织绣工艺等,尤其侧重精致的丝织品,对那些看似普通的布类服装则不大留意。其实后者也含有大量信息,涉及汉代的礼仪、葬制和物质文化、思想观念等多个方面,很值得研究。本文即着眼于此,试以汉墓所出的随葬品清单和实物为主要依据,参以传世文献,对汉代的布类葬服进行探讨。

一、汉墓中的布类服装:质料、样式及特点

汉代的织物,主要为丝织品(丝质)和麻织品(布质)两大类。丝织品的生产,从桑蚕到纺织,经济成本和技术要求都相当高,工艺复杂。其产品则丰富而精美,很多是高档织物。在目前所发现的留有随葬衣物信息的汉墓中,丝织品的数量通常要超过麻织品,这与当时人们的“厚葬”观念和丧葬的盛饰风俗是一致的。麻织品即麻布,径称为布。其原料主要为大麻、苎麻、葛等植物的韧皮纤维,成本相对低廉,工艺也相对简单。其产品一般为普通织物,精度多不高,是民众日常所服用的衣料。不过,尽管布类织物在随葬品中的数量逊于丝类织物,但并不乏见。汉墓中的亡者,无论是生活水平尚可的平民,下层官吏,还是高官或贵族,其葬服中通常都含有以“布单衣”为代表的布类服装。这是一个可留意的现象。

据统计,自20世纪中国古代简牍大量出土以来,汉墓中发现的书于简牍的随葬品清单已达30余批。⑦将其中字迹不清者、无布类服装记载者、尚未公布者剔除,然后加上墓中所出的多批布类服装实物,可得20余宗资料。兹将这些资料所包含的相关信息(包括其出处、年代、墓主身份、清单记录和实物情况等)排入表格,以供查考(见表1)。这里要说明,我们现今所发现的汉墓及墓中之遗存,同两汉数百年丰富的历史相比,就如长河中漂浮的碎片,有其偶然性与特殊性,零星散断。更何况此表所采入的资料或有疏漏,对相关信息的辨识和理解亦或有误,尚有待修改与完善。但是,它应能约略显示那些在汉墓中随葬的布类服装的简况,有管窥之用。

表1:汉墓随葬布类服装管窥

毋尊禅衣一简218/395绪(纻)胡衣一简221/398绪(纻) 禅衣一简222/355绪(纻)绔一、素里简230/406白绪(纻)禅衣一简327/347霜(缃)绪(纻)禅衣一,缋椽(缘)images/BZ_19_1333_569_1374_610.png6 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⑭ 西汉早期 长沙相轪侯利仓之子简328/348青绪(纻)禅衣一简329/349绪(纻)禅衣二简332/352绀绪(纻)禅衣一简333/353书于遣策(竹简)。images/BZ_19_1181_969_1221_1009.png(綟)锡(緆)禅衣一简334/354白锡(緆)禅衣一简335/356绪(纻)images/BZ_19_1333_1070_1373_1110.png(images/BZ_19_1411_1069_1453_1111.png)三简354/375麻images/BZ_19_1219_1119_1259_1159.png(images/BZ_19_1297_1119_1338_1159.png)一简357/378毋尊禅衣一…绪(纻)胡衣一,绪(纻) 禅衣一…绪(纻)绔一…●乙笥凡十五物不发简407/407images/BZ_19_1307_1219_1345_1257.png7 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⑮ 西汉早期 女,某代吴姓长沙王王后青绪禅衣□□,绢绪襌衣三,白绪襌衣…相绪襌衣四□D18素、练、白绮、绪布襌襦卌五D3书于木楬。墓主可能是汉文帝之女。8 江苏连云港市陶湾西郭宝墓⑯ 西汉中晚期东海郡太守,约25岁白缕襌衣一领A贰7䋶紪襌衣一领A贰9白毋尊襌衣一领A叄1白毋尊襌衣一领A叄2黄毋尊襌衣一领A叄3黄缕襌衣一领A叄4皁缕襌衣一领A叄5白布书于衣物疏(木牍)。images/BZ_19_1257_1865_1295_1903.png(袜)一两A伍2 9 江苏连云港市海州西汉侍其繇墓⑰ 西汉中晚期 郡守?老年 枝images/BZ_19_1219_1962_1260_2003.png□衣、缕上襌各一叄5 书于衣物疏(木牍)。10 江苏连云港尹湾6号汉墓⑱ 西汉晚期 东海郡功曹史书于衣物疏(木牍)。自名“君兄衣物疏”。“白毋尊单衣一领”列于标题下的10件被、单之后。11 江苏连云港海州白毋尊单衣一领A壹6白布单衣一领A壹7早(皂)布大绔二A叄6葛中单(禅)一B壹4凌惠平墓⑲ 西汉晚期 女,西平侯夫人,约55岁母(毋)尊单衣A贰1母(毋)尊单衣A贰3书于衣物疏(木牍)。12 甘肃武威磨咀子48号汉墓⑳ 西汉晚期 “官僚士大夫阶层”男尸外穿黄褐绢面丝绵袍,,内上身着蓝绢襦,下着绢裤。外覆麻布单。女尸外穿黄褐色麻布禅衫,内上身着浅蓝色绢面丝绵襦,下着黄绢丝绵裙,无衾。实物13 山东青岛土山屯147号汉墓㉑ 西汉晚期 县令 毋尊上单一领A壹3 书于衣物疏(木牍)。自名“堂邑令刘君衣物名”。14 山东日照海曲129号汉墓㉒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女性,身份级别不高毋尊单衣一领129——04A壹1毋尊单衣一颌129——04A壹2白缕单衣一129——04B壹2书于衣物疏(木牍)。15 甘肃武威磨咀子62号汉墓㉓新莽 “官僚士大夫阶层”男尸蒙麻布衾,身穿红绢禅衫。女尸不详。 实物

16 江苏连云港尹湾2号汉墓㉔书于衣物疏(木牍)。“毋尊单衣一领”列于“霜散紟”之后,为衣物疏的第2项。17 浙江杭州古荡汉代朱乐昌墓㉕新莽或东汉初女,中年毋尊单衣一领A壹2白缕单被一A肆6缕巨巾一A肆10“汉代中叶”男墓主属“剥削阶级”,“可能是个武官”夫妻二人的葬具皆朱漆木棺,身上盖有丝织(或麻织)的被子。 实物18 武汉大学简帛中心藏㉖毋尊禅衣一领 A贰2 书于衣物疏(木牍)。自名“衣物数”。19 安徽南陵县萧氏家族墓地M 2㉗三国东吴早期“下层人物”纻布被一枚A壹2白纻布上(裳)五枚 A壹9白纻□□A贰2书于衣物疏(木牍)。墓主为“从事纺织的小手工业者或与纺织有关”。20 江西南昌东吴高荣墓㉘ 三国东吴“约相当于孙将军,或者略低一点”故绪布褠二枚 A叄6故麻踈单衣一枚A叄7故麻踈褠一枚A叄8故麻布单绔一枚 A叄9故麻布丘单一枚A叄10故绪布丘单一枚A叄11故绪布单绔一枚A肆1故帛(白)布□四两A肆8故帛(白)纑不措(借)一量 A书于衣物疏(木牍)。肆9 21 甘肃金塔县板滩汉晋墓㉙故布衫一领1纑羣(裙)一领2 书于衣物疏(木牍)。

在上表的21条中,有一条(编号3)系随葬品清单(竹简)与实物所共见;有一条(编号4)系情况不明;有四条(编号5、12、15、17)系来自实物;其余15条(编号1、2、6~11、13、14、15、18~21)系来自随葬品清单(包括木牍11条、竹简三条、木楬一条)。它们的出土地点,分布于湖北、广西、湖南、江苏、甘肃、山东、浙江、安徽、江西等九省自治区。其时段大致为西汉初至三国,以西汉时期为最多。

该表显示,记录于清单的布类织物的名称并不算少。㉚它们包括:“布”(编号 1、2、10、20、21),“毋尊”(编号 2、6、8、10、11、12、14、16、18),“绪”(编号 2、4、6、7),“葛”(编号 3、10),“锡”(緆)(编号6),“麻”(编号6),“绪布”(编号 7、20),“䋶紪”(编号 8),“缕”(编号 8、9、11、16),“纻布”(编号 19),“麻踈”(编号 20),“麻布”(编号 20),“纑”(编号20、21)。其中,“布”与“麻”“麻布”或可合并为“布”;“绪”“绪布”“纻布”当可合并为“绪”;“缕”“纑”则可合并为“缕”(说详后)。

这些布类织物经过归纳整理后,大致为八种。查看它们各自所属的随葬品清单及清单的数量,可从多到少排列如下:

毋尊,见于九个清单;

布(包括麻、麻布)、缕(包括纑)、绪(包括绪布、纻布),各见于六个清单;

葛,见于两个清单;

锡(緆)、䋶紪、麻踈,各见于一个清单。

织物的名称不同,当表示其原料、质地、粗精等方面各有差别。目前所见到的汉代布类织物的实物,其原料大抵为大麻、苎麻和葛。葛织物的历史甚为悠久,且很早就有较复杂的织造工艺,但存留实物较少。大麻织物在北方、南方皆有出土,而苎麻织物在南方出土较多。这三种不同原料的麻布,品质皆有粗、有精。用表示织物之精密程度的“升数”来说,㉛大麻布较低,十升以下的很多,少有超过十五升的;苎麻布则大多较高,甚至有超过二十升的。从色泽看,大麻布略显灰暗,苎麻布则白净明洁。㉜下面对这些布类织物的名称略作考述。因“毋尊”的情况较为特殊,放到最后来谈。

先来看“布”(包括“麻”“麻布”)。《说文·巾部》:“布,枲织也。”则布是以枲为原料的织物。《仪礼·丧服·子夏传》:“牡麻者,枲麻也。”㉝《周礼·天官冢宰·笾人》“其实䵄蕡”。郑玄注“麻曰蕡”,贾公彦疏:“枲麻,谓雄麻也。”㉞则枲是大麻之雄麻。枲既是大麻,又可作麻的总称。《说文·部》:“枲,麻也。”《汉书·地理志》“岱畎丝枲鈆松怪石”,颜师古注:“枲,麻属也。”㉟同枲的情况略似,布既指大麻织物,又可作麻类(布类)织物的总称,正如《小尔雅·广服》曰:“麻、纻、葛曰布;布,通名也。”㊱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布多指大麻布,尤指升数较低的粗制大麻布。在随葬品清单中,有用“布”制作的襌襦、单衣、衫、禅绔、大绔、襌裠、(,大巾)、、丘单等,几乎囊括了表1中的各式服装。

再来看“缕”。“缕”,通“纑”。㊲《说文·糸部》:“缕,线也。从糸,娄声。”“纑,布缕也。从糸,卢声。”《广雅·释器》:“缕,纑也。”㊳“缕”“纑”音近,又其义互训,故二字可通。《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彼身织屦,妻辟纑”,赵岐注:“缉绩其麻曰辟,练麻缕曰纑。”㊴“缕”“纑”的本义是麻线,又指以麻线制作的织物。《史记·货殖列传》“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纑,“纻属,可以为布。”司马贞索隐:“纑,山中纻,可以为布。”㊵则“纑”的原料大约是苎麻。在随葬品清单中,有用“缕”“纑”制作的白襌衣、黄襌衣、皁襌衣、单衣、上襌、白单被等,未见绔、帬等下服。

再来看“绪”。“绪”,通“纻”。《说文·糸部》:“纻,檾属。细者为絟,布白而细曰纻。”段玉裁注:“‘布白而细曰纻’,各本作‘粗者为纻’,今依玄应书正。”桂馥义证:“(纻)亦通作绪。……字又作。”㊶纻之为“檾属”,知与大麻布原料的枲之为“麻属”不同。唐兰在考释长沙马王堆汉墓遣册时指出:“绪即纻字,《说文》纻或作,从绪省,正是由于绪读如宁,因而既从绪,又从宁声的。《通典》说:‘晋俳歌云:交交白绪,节节为双。吴音呼绪为纻,疑即白纻也。’”㊷则此处的“绪”(包括“绪布”“纻布”),当为白而细的苎麻布。在随葬品清单中,有用“绪”“绪布”“纻布”制作的襌衣、胡衣、褠、绔、单绔、被、丘单等,种类较多。

再来看“葛”。“葛”,葛藤,这里指用葛皮纤维制作的葛布。《说文·糸部》:“绤,粗葛也。”“絺,细葛也。”“绉,絺之细者也。”知葛布有粗、细与极细之分。《太平御览·布帛部》引魏文帝曹丕诏:“江东为葛,宁比罗纨绮縠。”㊸知其细滑者不逊于精致的丝织品。在随葬品清单中,有用“葛”制作的履和中单。

再来看“锡”。“锡”,通“緆”。《说文解字·糸部》:“緆,细布也。”《仪礼·大射》:“幂用锡若絺。”郑玄注:“幂,覆尊巾也。锡,细布也。絺,细葛也。”㊹则“锡”即“緆”,与细滑的葛布“絺”相近。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被阿锡”,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布也。”㊺《玉篇·糸部》:“緆,治麻布也,亦作裼。”㊻然而其原料是大麻还是苎麻,尚未敢遽定。在随葬品清单中,有用“锡(緆)”制作的襌衣。

再来看“䋶紪”。“䋶紪”,应即“緰赀”“緰㠿”。㊼《急就篇》:“服琐緰㠿与缯连。”颜师古注:“緰㠿,锡布之尤精者也。言此二种,虽曰布类,其质精好,与缯相连次也。缯者,帛之总名,谓以丝织者也。”㊽如上文所述,“锡布”已是细布,而“䋶紪”又是其“尤精者”,可与丝缯并提。据此推测,其原料有可能是苎麻。“緰赀”亦作“窦此”。㊾在居延汉简中,有不少关于西北边地布价的记载。其中,一匹普通布的价格,为200余钱到300余钱似较为常见。而一匹“窦此”的价格竟高达1000余钱,㊿此亦可证其品质之精。在随葬品清单中,有用“䋶紪”制作的襌衣。

再来看“麻踈”。“麻踈”,“踈”即“疏”,“麻踈”应即“疏布”。《礼记·礼器》“牺尊疏布鼏”,孔颖达疏:“疏,麤也……谓郊天时以麤布为巾,以覆尊也。”则疏布是粗布。又《周礼·天官冢宰下·幂人》:“祭祀,以疏布巾幂八尊。”郑玄注:“以疏布者,天地之神尚质。”祭祀时使用疏布巾有“尚质”的意味,则疏布可象征质朴。又《急就篇》:“绤纻(纻)枲缊裹约缠。”颜师古注:“织纻(纻)为布及疏之属也。”则“麻踈”的原料或为苎麻。《后汉纪·孝顺皇帝纪》:“(朱宠)将薨,遗其子曰:‘……身没之后,百僚所赙赠,一无所受。素棺殡敛,疏布单衣,无设绂冕。’”《后汉书·袁安传》注引《汝南先贤传》:“(袁)闳临卒,勑其子曰:‘勿设殡棺,但着裈衫、疏布单衣、幅巾,亲尸于板床之上。’”以上两条,皆史料记载以“疏布单衣”为葬服的例子。在随葬品清单中,有用“麻踈”制作的单衣和褠。

最后来看“毋尊”。在传世文献中,似未见关于“毋尊”的直接记载。《说文·糸部》释“繜”:“薉貉中,女子无绔,以帛为胫空,用絮补核,名曰繜衣,状如襜褕。”按此,“繜衣”为薉貉女子衣名,但不能推定其是否与“毋尊”相关。《急就篇》曰:“襌衣蔽膝布毋繜。”此处提到了“布毋繜”。“繜”通“尊”,“毋繜”应即“毋尊”,而“布毋繜”似应与“布”相关。颜师古注:“薉貉者,东北之夷也。说者或云:毋繜,布名。非也。”颜师古用《说文》对“繜衣”的解释来说“毋繜”,认为“毋繜”非布名,故仍未安。李家浩指出,原本《玉篇·糸部》释“繜”引《苍颉篇》曰“毋繜,布名也”,可知“毋尊(毋繜)”是布名;且居延汉简中有关于“毋尊布”的记载:

觻得厩啬夫栾子恩所贳买甲渠鉼庭燧卒兖科毋尊布一匹

(居延新简E.P.T51:329)毋尊布一匹至□

简文中,“毋尊”与“布”连言,构成一个复合词,并以“匹”作量词,这表明“毋尊”的确是布名。在随葬品清单中,有用“毋尊”制作的襌(单)衣和上单(襌)。

兹将上述布类织物同随葬各式服装的关系列为表格,略加统计,如表2:

表2显示,汉墓中的布类服装至少有17种(含单、被)。对于这些服装,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它们都是最基本的服装,包括通身的长服(单衣、中单、褠),半身的上服(襦、衫、上单、胡衣)和下服(裠、绔、裳、),以及袜、履和单、被等,皆属普通穿搭、传统种类。未见形款特殊或别有考究者,如诸于(加有缀饰)、襜褕(宽身直裾)、直领(领式特殊)等。第二,它们多为单层(其名称中往往有“单(襌)”字)的服装,似未见夹层或絮绵的服装。第三,除个别几件服装的颜色记为白、黄、早(皂)色外,绝大多数的服装都不记其色。不记之色,当为织物之本色。第四,在所用衣料中,可确知为精细布类的只有“锡(緆)”和“䋶纰”,且使用这两种织物的例子很少(仅马王堆3号汉墓清单中有两件“锡(緆)襌衣”、西郭宝墓清单中有一件“䋶纰襌衣”)。其它的质料基本上是普通或中等的布类,其中“缕”或较粗厚,“麻踈”或较疏薄。总之,这些布类服装的品质和样貌大率朴素而简单。(待续)

表2: 各种布类织物在汉墓随葬服装中的使用情况

注释:

① 例如,《礼记·丧大记》所载小敛、大殓所用的衣衾:“小敛于户内……君锦衾,大夫缟衾,士缁衾,皆一。衣十有九称。”“大殓……布紟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陈衣于庭,百称……大夫陈衣于序东,五十称……士陈衣于序东,三十称。”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646页、647页。

② 《仪礼·既夕礼》:“书遣于策”郑玄注:“策,简也。遣,犹送也。”贾公彦疏:“编连为策,不编为简……遣送死者明器之等,并赠死者玩好之物名字多,故书之于策。”[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王辉整理:《仪礼注疏》卷三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90页。按“策”即“册”。

③ 所谓“自名”衣物疏,是个笼统的说法。例如,江苏连云港尹湾6号汉墓的衣物清单,题为“君兄衣物疏”;山东青岛土山屯147号汉墓的衣物清单,题为“堂邑令刘君衣物名”;武汉大学简帛中心收藏的衣物清单,题为“衣物数”等,它们的“自名”不完全相同。此外,有些书于木牍的清单上并无题名,还有个别清单係书于木楬。有研究者提出,应将书于各种载体上的随葬品记录统称为“物疏”(见洪石《东周至晋代墓所出物疏简赎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考古》,2001年第9期,第60-61页),此亦可为一说。因本文专论与服装相关的随葬品清单,故以“衣物疏”称之。

大力强化国防意识培育。突出管委会和企业各级领导干部、管理骨干这个重点,推动国防理论知识进入管委会、企业管理层学习内容,军事机关组织重大活动邀请政企相关领导、骨干参加,深化其对武装工作的认识。根据经济功能区特点,结合民众关注的国际国内经济军事要点热点、国家重大经济军事政策出台等时机,突出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的教育,积极开展国防法规和相关知识针对性宣传教育,推动国防宣传教育融入企业文化宣传和管理要素,使员工在日常管理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国防教育,为经济功能区民兵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④ 可参看赵宁《散见汉晋简牍的搜集与整理》序言及附录《20世纪以来出土散见汉晋简牍一览表》,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⑤ 包括衣服、衾被、饰物、妆具、武器、文具、食物、钱帛等。应指出的是,清单中可能含有部分赗赙之物,也可能与实际入葬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因难以确辨,故暂且不论。

⑥ 对汉代从葬衣物的研究,较早、较重要者,当属杨树达作于上世纪30年代的《汉代婚丧礼俗考》。该书搜罗传世文献资料颇详,对当时所能见到的考古新资料(如汉乐浪郡王盱墓的发掘成果)亦予以关注。多数学者的研究,大致始于上世纪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现。这三座汉墓所展示的丰富的考古资料,使学者有机会将传世文献与出土实物、出土简牍上的文字记载进行比对和考证,获得大量的新知。较重要的成果,如唐兰的《长沙马王堆汉轪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册考释》(《文史》第十辑,1980年)、沈从文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几件衣服》(《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年)、孙机的《深衣与楚服》(《中国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1993年)、李家浩的《毋尊、纵及其他》(《文物》,1996年第7期)等。后因研究成果不断累积,加之出土随葬品清单的数量亦陆续增多,学者们认为有必要对既往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将散见的随葬品清单收集起来,加以整理。为此,毛静的《汉墓遣策校注》(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赵宁的《散见汉晋简牍的搜集与整理》、窦磊的《汉晋衣物疏集校及相关问题考察》(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6年)、彭琴华的《秦汉三国两晋简牍所见服饰词汇释》(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相关的学术史进行了检讨,并收集、整理散见资料,点评前人诸说,力求深化研究,可以参看。

⑦ 毛静:《汉墓遣策校注》说:“近百年来,汉墓遣策总共出土有36批。”(见第 2 页)

⑧ 张家山汉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303页。

⑨ 湖北省考古研究所:《江陵凤凰山西汉简牍》,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3-59页。

⑩ 前引《江陵凤凰山西汉简牍》,第195页;湖北省考古研宄所:《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汉墓》,《考古学报》,1993年第4期,第497-498页,第509-510页。

⑫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79-80页,第89页。

⑬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上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年,第28-31页,第52页。并参马怡:《汉代的麻布及相关问题探讨》之第一节《原料》,收入邢义田、刘增贵主编:《古代庶民社会》(中研院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台北:中研院,2013年,第171-176页。

⑭ 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第六册,《三号墓竹简遣册》,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27-265页;湖南省博物馆等:《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第一卷,《田野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70页、第72页。

⑮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简牍博物馆:《湖南长沙望城坡西汉渔阳墓发掘简报》,《文物》,2010年第4期,第32页。

⑯ 连云港市博物馆:《连云港陶湾黄石崖西汉西郭寳墓》,《东南文化》,1968年第2期,第17-21页。

⑰ 李均明、何双全编:《散见简牍合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95页;南波:《江苏连云港市海州西汉侍其繇墓》,《考古》,1975年第3期,第169-177页。

⑱ 连云港市博物馆:《尹湾汉墓简牍》,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YM6D12正、反。

⑲ 连云港市博物馆:《江苏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2012年第3期,第4-17页;凡国栋:《释连云港海州西汉墓名谒中的“西平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年第9期,第133-135页。

⑳ 甘肃省博物馆:《武威磨咀子三座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年第12期,第9-21页。

㉑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黄岛区博物馆:《山东青岛土山屯墓群四号封土与墓葬的发掘》,《考古学报》,2019年第3期,第405-459页。

㉒ 刘绍刚、郑同修:《日照海曲汉墓出土遣策概述》,《出土文献研宄》,2013年12辑,第202-216页。

㉓ 前引《武威磨咀子三座汉墓发掘简报》,第11页,第21页。

㉔ 前引《尹湾汉墓简牍》,YM2D1正。

㉕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杭州古荡汉代朱乐昌墓清理简报》,《考古》,1959年第3期,第150-152页。

㉖ 李静:《武汉大学简帛中心藏衣物数试释》,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编《简帛》第十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212页。据捐赠者称,该木牍“出土于苏鲁交界处山东一侧的一座汉墓”。

㉗ 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安徽南陵县麻桥东吴墓 》,《 考古 》,1984年 11期,第978页、1020页;释文参田河:《安徽南陵县麻桥柬吴墓遣册考释》,《简帛研究二〇一〇》,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63-174页。窦磊依据衣物疏的内容,对该木牍的正、背(A、B)面作了调整。前引窦磊:《汉晋衣物疏集校及相关问题考察》,第113-115页。今从之。

㉘ 江西省历史博物馆:《江西南昌市高荣墓的发掘》,《考古》,1980年第3期,第219-228页。释文参李均明、何双全编:《散见简牍合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89-93页。窦磊将“帛”读为“白”,将“不□”释为“不措(借)”,可从。前引窦磊:《汉晋衣物疏集校及相关问题考察》,第104页。

㉙ 陶玉乐:《浅谈金塔出土的衣物疏》,《陇右文博》,2012年第1期,第2-25页。

㉚ 表中所列出土布类衣服的实物,因未知它们在当时的确切名称,故此处暂且不论。

㉛ 汉代布的升数与经密的换算:因1汉尺为23.1厘米,汉代布的幅宽为二尺二寸,合50.82厘米;80缕为1升,故汉代布的升数=经密(根/厘米)×50.82÷80。

㉜ 见马怡:《汉代的麻布及相关问题探讨》之第一节《原料》,第178-184页。该文记述了各类麻织物的性状、特征及品名,可以参看。

㉝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王辉整理:《仪礼注疏》卷三〇《丧服·子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中册,第900页。

㉞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卷五《天官冢宰·笾人》,《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71页下栏。

㉟ 《汉书》卷二八上《地理志上》,第1526页。

㊱ 黄怀信:《小尔雅汇校集释》《广服第六》,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第374页。《四库全书总目》卷四三《经部·小学·存目一》:“《小尔雅》一卷……是书汉末晚出,至晋始行,非《汉志》所称之旧本。”

㊲ 见马怡:《西郭宝墓衣物疏所见汉代织物考》,《简帛研究二〇〇四》,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52-253页。

㊳ [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卷七下《释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36页。

㊴ [清]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卷十三《滕文公章句下》,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503页。

㊵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第3253页。

㊶ [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卷四一《糸部》,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第1151页。

㊷ 唐兰:《长沙马王堆汉轪侯妻辛追墓出土随葬遣册考释》,《文史》,第十辑,1980年,第47页。

㊸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八一五《布帛部三》,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第3627页。

㊹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王辉整理:《仪礼注疏》卷十六《大射》,第475页。

㊺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第3011页。

㊻ [梁]顾野王:《大广益会玉篇》,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125页下栏。

㊼ 前引马怡:《西郭宝墓衣物疏所见汉代织物考》,第252-253页。

㊽ 张传官:《急就篇校理》,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144页。

㊾ 参裘锡圭:《汉简零拾》,《文史》第十二辑,1981年,第36页。

㊿ 居延汉简262.28A:“ 窦此丈五尺直三百九十。”(谢桂华、李均明、朱国炤:《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第436页)按汉代1匹=4丈=40尺,窦此15尺值390钱,则1匹(40尺)值1040钱。关于汉代布价的统计和评估,可参看前引马怡《汉代的麻布及相关问题探讨》之第四节《布价》,第 210-227 页。

猜你喜欢

简牍汉墓织物
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形态
——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丝绒织物》等103项纺织行业标准发布
水洗对织物透湿性能试验结果的影响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秦简牍专造字释例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大云山汉墓发掘记
1940年4月郭沫若在重庆嘉陵江北岸发掘汉墓
地不爱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