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河网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创新策略研究

2021-07-14王亚楠

传媒 2021年11期
关键词:融媒体

王亚楠

摘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呈现出很多新特征。作为地方融媒体的典型代表,大河网在这次报道过程借助“云”技术获取一手材料,不断推出创意融媒体报道作品,并借助全媒体传播矩阵扩大声量,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融媒体 两会报道 大河网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年的全国两会无论在召开时间和参会代表方面,还是在主要议题和会议形式方面,都呈现出了很多新特征。正因如此,如何在适应新环境的前提之下,更加出色地完成全国两会新闻报道的采写编发和互动等工作,就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关心的头等大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级的融媒体报道,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形态上都新意频出。比起中央级媒体,地方融媒体报道在人财物等方面虽然稍逊一筹,但也在报道形式、技术、产品和策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笔者以河南大河网2021年全国两会的融媒体报道为例,探讨地方融媒体在此次报道过程中的新思路和新做法。

一、云互动报道别开生面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召开的2021年全国两会意义重大,但对于疫情防控的要求也变得格外高,记者如何获取最新鲜的新闻材料,及时向大众传递两会声音是摆在很多地方融媒体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大河网融媒体在此次全国两会报道中,格外重视“云”技术的运用,使全国两会报道“云端”色彩更鲜明。

1.总编有约“云连线”。作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重点新闻网站,大河网在2021年的疫情语境下重磅打造了一款“云连线”报道爆款产品——总编有约。它创新性地将总控全局、运筹帷幄的总编辑这一角色从幕后推向了前台,由集团总编辑亲自担纲客串记者和主持人的角色,直接连线河南乃至全国的两会代表、专家学者和基层第一书记等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对话嘉宾,每期聚焦一个核心的热点问题,以基层小事为切入点来探讨全国两会的重大议题。同时,大河网借助最新的5G通信网络保障“云连线”视频的即时性和畅通性,实现了两会会场内外的互动。

2.一线记者“云采访”。为了更全面、丰富和即时地报道全国两会的最新动态,大河网为所有参加两会报道的一线记者升级了采访装备,使他们可以随时随地以最便捷的方式实现“云采访”,也正因此,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例如,围绕两会代表和河南各地市长展开的“云访谈”,主要聚焦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开局等重大话题。接受“云访谈”的代表提出了很多优质建议,如希望支持河南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等。

3.民生话题“云互动”。围绕2021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大河网还联合河南本土的其他几家媒体共同推出了云端互动调查话题。这些调查话题涉及10余个关键词,内容涵盖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中观层面的区域发展和微观层面的百姓民生等。短短十几天时间,就有超过数百万移动互联网用户参与围观、投票和留言。大河网通过这种“云互动”的方式,实现了民意上网、全民参与的传播效果,也激发了用户踊跃留言的热情。

二、融媒体内容不断创新

近年来,大河网及其所归属的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不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全面融合,融合效果显著,内容产品创意不断,并在此次全国两会报道过程中集中展现出来。

1.上线融媒专题,内容更丰富。2021年3月2日,大河网正式上线了2021年全国两会大型融媒体专题——“每个人都了不起”。不同于以往的专题报道,此次大河网的两会专题“融媒体”色彩更加明显。在内容话题方面,将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与河南本地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有机的融合,“两会头条”直击全国两会现场,“出彩河南”关注本地民生和心声;在栏目设置方面,除了上述栏目外,还有“两会聚焦”“两会日历”“两会影像”和“两会互动”等专题栏目,通过这些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栏目设置和有机融合,大河网力图更加全面地向河南乃至全国用户报道两会的最新动态。同时,这一专题融合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各种形态,以便适应不同场景下不同用户的需求。

2.切换报道视角,构思更出彩。2 0 2 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基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大河网在采用媒体视角对全国两会进行详尽报道的同时,还将视角切换到河南各地市的主政者身上,以融媒体的方式全面呈现了河南各地市的“市长声音”。例如,全国人大代表、鹤壁市市长郭浩立足河南发展实际,提出本市要“抢抓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等战略机遇”。这些“市长声音”为大河网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增加了新的视角。

大河网名字中的“大河”即黄河,在全国两会期间,大河网转换报道视角,一改过去人们对于黄河文化的传统叙事方式,从新时代的新视角来看待黄河的生态治理。大河网推出动漫短视频《黄河鲤鱼的告白》就以一条鲤鱼的口吻叙述了近年来黄河生态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互动H5作品《黄河有面儿,来选你的一碗吧》则重点聚焦了黄河沿线九大省区的面食传统,构思巧妙,以此来回应有关黄河生态的国家战略规划。

3.创新话语方式,作品更鲜活。话语创新能够使两会报道内容更生动,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大河网高度重视用年轻人的话语方式积极向年轻人传递两会声音。例如,大河网与快手短视频平台联合推出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视频直播,邀请了多位人大代表通过直播的话语方式与年轻人聊文化传承等话题,收获了非常高的观看量和点赞量。大河网还策划了北京、河南两地青年视频连线的互动话语方式,为大河网的两会报道注入青春气息。

在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过程中,大河网除了重点报道两会议题外,还推出了许多“接地气”的报道内容,有效拉近了用户与记者、代表的距离,让报道内容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立體起来。如《两会Vlog|大河网记者带你逛菜市场 来看看“菜篮子”里的民生》,用户跟着记者的镜头,在城市最具“烟火气儿”的地方,看看“菜篮子”里的民生。作品用通俗的话语传达《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出的民生关切,以小见大,有效地传递主流声音。

三、全媒体传播矩阵形成合力

整体来看,当今的网络环境日趋复杂,主流媒体及其新闻工作者更应承担起为用户提供有价值信息的重大责任。在众说纷纭的环境下,如何确保全国两会的声音能够更直接有效地传递到广大用户中去,是各级媒体需要不断探索的。大河网在2021年的全国两会报道过程中,除了采用别开生面的云互动、推出创意满满的融媒体内容外,还不断探索传播渠道,以实现内容价值的最大化,赢得用户的认可。

具体来看,大河网重点突出媒体传播矩阵,打造了一场全媒体联动的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在大河网两会专题的网站上,专门设有互动一栏,集纳了两微一端、抖音、头条等新媒体账号,方便用户选择不同类型的平台接收信息。在抖音平台进入大河网的官方账号后,映入眼帘的就是“河南代表视频云访谈”专题,访谈话题都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从而拉近了抖音用户与河南代表的心理距离。事实上,无论是大河网还是其他融媒体平台,在这次全国两会的报道过程中,新闻内容的分发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次采集、多次加工、N次分发”,使报道更加适应受众群体的个体化、特色化、差异化、分众化特点。

四、结语

尽管各地方融媒体在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的过程中无法与中央级媒体一较高下,但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之上,地方融媒体依然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创新做法。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赋能的语境下,地方融媒体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并借助多元化的传播矩阵,进行更加灵活、生动和立体的新闻报道。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1]程早霞,李芳园.融媒体矩阵如何发挥传播优势[J].人民论坛,2020(Z1).

[2]高亢.大河网:立足自身优势 注重精品传播[J].网络传播,2019(03).

【编辑:陈琦】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