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引导自学”课上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

2021-07-14黄家群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3期

黄家群

摘要:借助于“引导自学”课型,在“引导自学”课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明确自学重点;在学生自学过程中细心指导自学方法,耐心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利用“异质分组”的方式进行科学分组,加强讨论常规训练,精心组织课堂小组讨论。在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发生,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

关键词:引导自学  掌握自学方法  训练讨论常规

颍上实验小学在大力推行何炳章先生“自育自学”实验的基础上,致力于“引导自学”课型的研究和实践,致力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就在“引导自学”课上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耐心引导,明确自学重点

何炳章先生“引导自学”课型有五个基本环节:明确自学重点、围绕重点自学、交流自学情况、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自学重点通常是由老师在精心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确定的,而且通常放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对自学重点的明确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得法与否,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明确自学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多花工夫,深入研读教材,吃透学情,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语文学科的知识系统、依据本册教材的编排思想、依据本单元的内容和本节课的要求明确自学重点,然后用既概括又具体的语言表述出来。当然,为了让学生在自学时有一个比较具体的抓手,老师们也可以围绕自学重点出示一些自学内容或方法的提示,即“自学提示”,更便于学生自学时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与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自学提示”条目要尽可能减少,表述要尽可能简洁,以简便省时为原则。如本人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6课《青山不老》(“引导自学”课型)时,依据选编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将本课的自学重点表述为“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简洁明了。为了便于学生自学,我出示了以下自学提示:(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并批注下自己的感受。(3)你是怎样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这句话的?这样一来,学生按照自学提示逐步完成自学任务,有的放矢,自学效果显著。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自学重点的明确与表述切不可随意马虎。就语文学科来讲,自学重点要少而精,教师一定要在权衡和统筹的前提下提出并明确,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出“一般重点”和“特殊重点”。另外,精读课还要注意突出自学重点的课时性特点。这些,都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细心教授,掌握自学方法

“自学、自悟,乃‘自育自学实验的精髓;自动、自得,乃‘引导自学课型的灵魂”。要想将学生的自学真正落实到位,首先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自学方法的指导,不是某一堂课就能够落实得了的,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指导,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甚至需要手把手地来教,长期坚持,养成习惯,从而形成能力。“自学过程始终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尤其要在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做圈点勾画旁批。”在“引导自学”课上,学生所使用的自学方法就是何老所说的“圈点勾画旁批”阅读法,它要求学生能够在明确自学重点后快速进入潜心自学状态,熟练地运用圈、点、勾、画、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学,能紧紧围绕重点、难点、疑点和感受深刻的地方进行批注,在这个过程中对文本有所认识,有所了解,有所探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质疑,并做好整理以备小组讨论时交流。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和学生约定圈点勾画的具体符号,明确批注的内容(比如:圈字词批注对字词的理解、用横线画重点语句批注理解和感受或看法和思考、用波浪线画精彩片段批注赏析等),长期坚持,形成习惯,那么学生在围绕重点自学这个环节就会很轻松自如。但是,即使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也不能忽视在自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了解学困生、中等生、优秀生对自学重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帮助,指导要到位,要做到“勤看点、兼顾面”,点拨语言要精练,一语中的,要根据全班学生自学情况,善于随机做出准确判断,拟定相应的异步引导和组织策略。从本人近两年的观课情况来看,学生批注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特别是批注语言不够简明准确,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用关键词批注,更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加强词汇的积累。当然,凭借教师个人精力不可能在一堂课上关注并具体指导到每一个学生,这时就可以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在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小组长及小组内学有余力的学生帮扶指导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互助的作用;教师也应该在每节课上重点关注指导不同批次的学困生,以使每个学困生都能得到老师的指导,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树立自信。同时,课外阅读的指导也要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原则,成为学生终生的习惯。

三、精心组织,训练讨论常规

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方式,它能够自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但是不难发现,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上,小组讨论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成为摆设。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呢?

首先,教师要解决好合作小组的分组问题。在合作学习的理论中,优化分组的方式叫作“异质分组”,就是将各个方面有差异的学生分作一个学习小组。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补充、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便于更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们一般以四人小组为主,以同桌的两人小组为辅。

合作小组分好之后,教师就可以着手进行小组讨论的训练。在一个学习小组中,总的学习任务要分解落实到每个成员:小组长全面负责组织小组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匯总,评价员负责检查和评价,汇报员负责汇总并向全班汇报本组学习情况。这样,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便于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展开合作学习,最终协同完成总体任务。小组长的协调、组织、引导、评价能力的训练,小组讨论常规的训练,教师可以亲身示范,也可以请模范小组做示范,全班同学观摩、效仿。讨论常规一旦训练形成,小组讨论质量就会越来越高,学生自学的场面就会越来越活跃。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了解小组讨论是否做到全面、深入,也可以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关注小组讨论未解决的问题,做简单的提示或点拨,更要关注小组中性格内向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激发内向学生发言的自信,调动学困生发言的积极性,可以暗示小组长把较容易完成的学习任务交给他们。这样的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机会,都能成为被关注的那一个,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从而取长补短,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发言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自学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能力是学生终生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我们教育人责无旁贷的使命。让我们以“引导自学”课堂为契机,把“课堂”这方神圣的阵地交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

参考文献:

何炳章.从教育原点出发——“自育自学”理论与方法(第二版)[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