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课后习题,让语文要素真落实
2021-07-14刘璐
刘璐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和能力点,编排在教材的课后习题中。本文阐述了围绕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和途径。首先应以课后习题为载体,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细读品味、含英咀华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其次,教师应进一步围绕课后习题,总结相应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此基础上,应继续围绕课后习题适度拓展,设计语言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运用中将学习方法和策略内化为能力和素养,从而实现语文要素的真正落实。
关键词:课后习题 语文实践 总结学法 语用训练
“语文要素”是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习惯等的总称。它是伴随着统编教材应运而生的一个全新的语文专业术语,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在教材中的具体化体现。统编版教材将“语文要素”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和能力点,编排在相关单元和课文的课后习题中。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我们应紧紧围绕课后习题,通过搭建学习支架,铺设有效路径,实现语文要素的真正落实。
一、围绕课后习题进行语文实践,落实要素
语文要素的落实不是生硬记忆、机械训练,它是一个隐性的螺旋上升的过程。落实语文要素应以课后习题为载体,围绕习题扎实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走实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亲历读文思考、理解感悟的过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统编教材高年级的课后习题,一般第1、2题,指向单元“阅读要素”;第3、4,指向“习作要素”。
如,六上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第一条指向阅读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认识和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第二条是写作实践,在学生充分认识“点面结合”的写法后,尝试进行写作运用。明确单元“语文要素”的实质后,研读课后习题,我们发现《狼牙山五壮士》课后习题3、《开国大典》课后习题2,都是与“单元语文要素”有关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我们可围绕这两题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落实单元要素。
首先,围绕《狼牙山五壮士》习题3,认识“点面结合”这一写法。
1.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受到五位战士英勇无畏的语句,并在书旁写下你的感受。
2.下面我们来进行交流。谁从第二自然段找到了相关词句,说一说感受。
(指名交流:读句子、谈体会)
3.大家请看红色和黑色部分的文字,在描写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交流)
4.师(小结):红色文字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这是“面”上的描写;黑色部分分别写了每个战士的具体动作,这是“点”上的描写。这两方面内容放在一起,就叫作“点面结合”(板书)。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书上记下这种写作方法的名称。
然后,围绕《开国大典》课后习题2,让学生深入认识“点面结合”这一写法的好处,并尝试写作实践。
1.师:同学们,请快速默读课文第11-13自然段,画出展现阅兵仪式庄严、隆重的语句。(指名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两段文字,进行对比: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第二段:第12段,删去5~8句。)
思考:读一读这两段话,看看有什么不同,哪段表达得好?(指名交流)
3.师:是的,第一段文字既具體写了各个方阵的行进过程和风采,又总体写了受阅部队经过主席台的整齐威武情景。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这种写法就是——(引说)点面结合。“点面结合”可以增强描写的层次感和画面感,使内容更加全面和立体。
4.接下来,让我们尝试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一个场景吧。
(1)在这幅“拔河”的图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既仔细观察每位运动员的表现,又留心观察观看者的表现和周围环境)
5.请同学们运用“点”,即拔河运动员的表现;加“面”,即周围环境和观看同学的表现,写一写图中的拔河场面吧。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好词句,写时可以用一用。
综上所述,以上两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围绕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细读思考、写法渗透等一系列思维实践活动中,认识了写法并进行了运用,真正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借助课后习题总结学法,落实要素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听、说、读、写的具象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围绕课后习题,梳理并总结相应的学习方法,将碎片化的思维内容梳理成系统的学习策略,授之以渔,从而实现语文要素的真正掌握。
如,六上第三单元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语文要素为: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单元的编排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读书实践中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并逐渐形成运用策略进行阅读的自觉意识行为。
通过研读习题,我们发现第9课《竹节人》和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的课后习题,都有“你是怎么读这篇文章的?和同学交流”“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这样的题面表述。分析这些题目,我们发现编者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在经历自主的读文思考、选择比较后,通过师生交流,梳理、提炼出阅读策略,从而习得“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进行阅读”的方法。
教学中,围绕第9课的课后习题1,在学生读文实践、师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出“有目的地阅读”,1.要根据阅读任务,找到相关的段落内容;2.围绕找到的段落,采用圈画重点语句、提取关键信息等细读品味的方法,完成阅读任务。
通过第10课的课后习题,进一步细化、总结出“有目的地阅读”常用的方法:1.浏览内容法;2.寻找中心句法;3.圈画关键词语法;4.提取关键信息法;5.查找课外资料法。
总之,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总结和渗透,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将具体的、无意识的学习行为转化为系统的方法,是学生语文素养落实的重要一环。
三、围绕课后习题开展语用训练,落实要素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在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和策略后,我们可围绕课后习题适度拓展,进行各种语言实践运用,让学生在语用训练中,将方法逐渐内化为独立的语文素养。
如,为落实四上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可围绕《爬天都峰》课后第2题,先引导学生充分学习“课文是如何把过程写具体的”的方法,然后设计“读写迁移”的训练,让学生在语用中真正落实。
具体教学环节如下。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作者所见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作者所想的语句。填写下面的表格。
2.指名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既写了自己看到的、又写了自己想到的。)
3.对比句段:(删去想到的)你有什么感受?(删去了“所想”的内容,句子感觉描写的不具体、不生动。)
4.小结:作者通过抓住“我”的所见、所听、所想,把“景”与“感”融合在一起,才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写生动。
5.出示两幅图片:学校运动会、一家人为奶奶过寿。
观察、思考:你觉得这两幅图中
发生的事情,哪些内容要写清楚?
(图一:要写在运动会上看到的、听到的,还可结合运动员的神态揣摩他们会想些什么。)
(圖二:要写一家人为奶奶过生日时的动作、语言,还可以写看到这些我会想些什么?)
再如,教学《月光曲》时,我们可将课后习题2和选做题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教学中,先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让学生认识“联想”这一写法。再通过设计“欣赏音乐、想象画面”的拓展环节,让学生运用“联想”的方法写一段话,从而实现单元“展开想象,体会艺术”这一要素的落实。
总之,语文要素的真正落实需要教师以“课后习题”为支架,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走实学习过程、适时总结方法策略、及时进行迁移运用,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钱晓辉.有目的地阅读说明文——以《宇宙生命之谜》为例谈说明文教学策略[J].语文天地,2020.
[2]刘仁增.基于PISA视角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练习系统探析[J].基础教育课程,2019(19).
[3]曹春兰.立足语文要素落实语用训练[J].语文天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