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学段进行语文听力训练的做法与思考
2021-07-14王婷
王婷
摘要:重“读”“写”,轻“听”“说”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听力训练,可促进学生听力的综合发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听力训练 注意力 记忆力 理解力 辨析力
听力构成要素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和辨析力。在对小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可把不同听力要素作为训练目标,遵循由短到长、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一、低段重点训练“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低段学生识字量有限,独立阅读能力有限,此阶段学生语感的形成更多得益于“听”。低段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注意的目的性低,恰是训练学生“听”的注意力、记忆力的好时机。训练时,学生会有意识地根据提示或要求获取信息,并结合已有经验,在大脑里构建相应画面,这些都有利于主动注意的形成和提升。
(一)“比多”游戏
播放音频,内容可以是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也可以是事物、人物的名称(或者播放学生熟悉的各种名称,配上相关声音)。训练伊始,播放的相关事物之间一定要有联系。播放前要提醒学生注意听声音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带着思考去听。听完后,让学生说一说听到了哪些声音。这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自己独特的联想方法把多种声音(名称)相互联系在一起去记忆。
(二)传话游戏
随着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听”的对象可以由相关联的简单的事物名称到简短的事件要素的转述。用音频播报一个简单的通知、口令,学生感兴趣的各类新闻等也可以;播报一遍后比比谁转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准确、清晰;再播报一遍,突出记忆要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关注所听信息。这种方式在训练学生“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同时,教给了学生听和转述的方法——抓住事情的关键要素去听,促进听力和表达能力同步提高。
(三)故事接龙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也喜欢编故事,把二者整合开发听力训练办法,效果会更好。音频先播放故事开头,提出问题和要求:接下来谁(故事中的人物)会到哪里去?又会遇到谁?会做些什么呢?……训练时不宜过高要求续编故事的逻辑性,只要和故事开头有联系即可。续编故事交流时,教师要通过表扬的方式强调听力材料给出的元素在续编故事中的运用。需要注意的是播放的故事学生最好没听过,如果是听过的故事则要进行改编,否则学生听的主动性和注意力就会下降,甚至不愿意再听下去,训练的目的将会难以实现。
二、中段重点训练“听”的理解力
中段学生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理解和推理能力越来越强,慢慢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个阶段宜于训练学生“听”的理解力。训练时,要不断拓宽和丰富听力训练内容、类型,故事、寓言、童话、带有叙事成分的简短的说明文、有趣的小说(节选)都可以。不过仍要以叙事性内容为主。
(一)预测故事
中段侧重训练学生寻找事情发展的逻辑关系来提升“听”的理解力。先播出故事开头,提醒学生关注语音、语调,把和故事发展有关的词语用喜欢的方式快速记录;然后再播放一次,让学生预测故事接下来如何发展,并说一说自己的预测和播放的开头哪些内容关系最密切;在学生大量预测之后,再把原故事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判断谁预测得准确,自己的预测哪里出了问题。
(二)复述大意
此项训练可从听有情有趣、脉络清晰的故事开始。先播出听力训练要求:想一想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什么,再把它复述给同学听,听到关键处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记录。然后播两遍,让学生复述。这是低年级听力训练中“传话游戏”的升级版,在抓住一段文字关键要素的基础上,学生还要整体思考文字说了什么,文字内容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最后再用几句话把文字复述出来。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常有复述训练,复述训练中学生可反复阅读,而听力中信息稍纵即逝,这样除了训练学生的理解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提升同样有用。
(三)猜词传“话”
音频播出一段话,要求学生从中选择感兴趣的一个词语,记在心中,然后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中的实例,把自己把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说出来;下一个同学先说出前一个同学理解的是哪个词,然后再从前一个同学说的话中选择一个词语记在心中,再用自己的话把对这个词语的理解说出来。这样依次进行。这里的“下一个同学”要是不确定的人,才能尽可能地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和思考的积极性。另外,传“话”是学生交流词语理解的过程,老师要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结合具体词语,以点带面,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和准确表达的方法。
三、高段教学重点训练“听”的辨析力
高段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大大增强,开始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对事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分析、概括,这个阶段适宜训练“听”的辨析力。从听的内容上来说,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文都可为“听”所用,甚至可以根据需要,编撰有问题的短文让学生辨析。
(一)异“文”同“意”
高年级“听”的辨析力的训练和阅读教学重点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播出两段异“文”同“意”(大意相同,表达不同)的音频,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同”和“异”。学生的分析可能和教师的想法有差异,不要过多限制学生对“同”和“异”的分析,而要慢慢引导学生关注表达方式、句式变化、表达效果、语言风格等方面的不同,教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进行联想、类比、辨析,提高表达的严密性。
(二)填补空缺
善听者往往能抓住关键信息,或者根据前面所听信息,对后面内容做出大致的推测和判断。这种预测是在对所听信息辨析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很有意义。音频播放一些缺少具有过渡性质的词语或者关键词语,甚至段落首句、中心句、过渡句的语篇,让学生填补空缺,以此引导学生掌握段落内容,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完整理解语篇的目的。学生填补空缺的过程,就是对所听录音文件进行理性思考和辨析后的预测的过程。在完成填補空缺后,可再播一遍音频,让学生判断正误,思考失误原因,并进行交流。
(三)段落纠错
录音先播出一两段有错误的音频,请学生边听边记,注意前后段落、句子之间的联系,感觉错误之处快速记录,比一比谁听出的错误多。播放两遍后,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这里的错误可能是读错字词、词语搭配不当,可能是表达不完整、句子成分缺失,可能是前后矛盾、叙述顺序颠倒,甚至是所听内容和生活相悖……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错误及原因。这种训练,从听的角度,促进了学生推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听”的辨析力同步发展;从说的角度,有利于纠正学生表达上的问题,提高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和严密性。
“听”力训练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词语、记笔记、联想、类比、推理等多种方法认真倾听,理解大意,并根据要求,清晰、准确输出表达的过程。当然,以上听力训练策略同样适用于家庭,家庭、学校同步训练,效果会更好。期待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拥有静静地听,静静地思,从容地说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袁耕田.小学低年级听话、说话的教学[J].江西教育,201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