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公共艺术——音乐》教学初探

2021-07-14关静

黑河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素质教育中职

关静

[摘 要]在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怎样让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脚步更加和谐,是现代教学面对的新问题。中职音乐教师应以切合学生年龄的生活体验和兴趣,着重探求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情感需要,进而引导、启发学生在音乐感知和体验中自主地充实和丰富精神世界,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公共艺术课;教学实践;素质教育

公共艺术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有关音乐舞蹈和戏剧的课堂上,能够培养对美的鉴赏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提升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相长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当善于摸索和总结课堂教学实践,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授课方法。教学效果若想获得学生的认可,必须坚持教学相长的理念,相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提升,而非教师自己一言堂式的发挥。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音乐涵盖的内容博大精深。在音乐史和音乐作品的艺术之海中,只有认识到自己的“小我”与“不知”,才能谦虚地面对每一位艺术家及其作品;同样,作为教师,也只有知道自己的学识有限,才能够以学生的同理心,去分析和体会每一部音乐作品。

书本上有具体的音乐理论知识,也有对艺术作品的抽象与具象理解。即便是选用同一本教材,每位教师也会拿出不同的教案,选择不同的讲解视角,所以,在实践中很难出现统一的教学模式。公共艺术类课程强调的是因人而异的个人感悟,教师应努力启发学生养成一种具有个人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教无常法,学亦无常法,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就要求教师能够找到适合学生和课堂的关注点和切入点。艺术作品本身就不是千人一面,如同花瓣的颜色,即使同一色彩,在饱和度、亮度上也有分别。艺术教学对教师而言是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讲课方式,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艺术教学只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才有更大的可能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人文修养。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灌输知识,因此,教师无需将一堂课排得满满当当,而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去消化和理解,甚至去再创造。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能够促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自然也是相当于一堂成功的课程。

二、求同存异

中职学生普遍在十五六岁,他们朝气蓬勃,内心充满了能量和期待,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强烈的个性表达。公共艺术课与传统的专业课不同,不强调对某种未来职业技能的掌握,而是关注于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面对新时代的年轻学子,教师应求同存异,注重差异性教学。每个学生的性格、成长环境、喜好都不同,他们情商高,情感也更加丰富和细腻,对事物的感受力非常强,可以迅速敏锐地捕捉到流行元素。他们既追星又唱歌,既跳舞又关注媒体,他们性格中存在矛盾对立,表现得既自大又自卑,充满了怀疑和矛盾。艺术课堂的特点是气氛轻松愉悦,因为人心底对美有种本能的渴望与向往,自然而然地吸引了他们。这也正是教师的机会,所以,教师应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求同存异,使用教材中精心选编的音乐,有序而自然地引导他們进入经典的艺术世界里,让他们去接触正能量的作品或音乐家,修正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建立乐观与自信。音乐教育既能激发潜力,又能促进成长,教师应多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师生互动环节中去引导、留意和利用学生不同的性格,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外向,还有的学生虽然是内心有感悟,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因为哪怕仅仅是只言片语,都可能是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发现音乐,与音乐交流和沟通。这时候,教师更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一起讨论,借此增强表达能力,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三、启发对艺术的感知

感知在生物学上指由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精神冲动。具体到教学实践,这是种个人主观的体会和感想。在今天这个处处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人们仿佛只在乎谁多谁快,才能找到所谓的存在感,而让学生的心慢下来,让他们用另一种节奏体会和感知生活,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无疑是有益处的。只有慢下来感受,才能有机会去品味。只有对每一首乐曲都感受过,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只有明白了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才有选择的权利。学会感知音乐的美,并不是件奢侈的事情,但对于学生而言,做到这点却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一些晦涩的美学理论难以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因为这些理论与他们现实中的生活经验相脱节,这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切与音乐的美并不脱节,而是蕴含其中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特有的敏感心理,自主地沉浸到对旋律、速度、节奏、和声、音色、戏曲、舞蹈、戏剧的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完美体验中,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机会感知和欣赏中国古典乐和西方交响乐,让他们有兴趣了解艺术创作者所经历的社会历史与生活环境。只有如此,才能启发他们有深入分析的兴趣。有时,越简单越有力量,教师可以偶尔用一节课,以最朴素的播放音乐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聆听与感悟。

四、对艺术家的学习方法

在教材中,古典音乐占很大比例,音乐家的代表之作对很多学生来讲虽然偶尔听到过这些旋律,但具体好听在哪里,很多学生说不清楚。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导入讲授,从“人性”的角度,讲解每一位艺术家不尽相同的文化背景、成长经历等,必然在其作品中充满着各自独特的创作走向和性格风格的轨迹。艺术家们通过不懈努力,在深爱的音乐创作上无比勤奋地投入了大量学习和思考,把对音乐的坚守和对艺术人生的态度,都倾注到乐器和音符的排列整合中,留给世界那么多抚慰人心、熠熠闪光的吟唱与戏剧。他们对专业的态度,值得学生虚心学习的。教师可以用某一乐曲为例,以段落的形式分析讲解旋律的起承转合和比例的和谐,还有某一乐器的出现所表达的美的构建。对于音乐家的创作灵感,那些来自于精神世界当中的神圣和高贵,是遥远年代后的我们不曾经历的。

五、艺术教育不是“成功学”

《公共艺术——音乐篇》的音乐课堂不打算把中职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这门课应该是一门音乐普及、教育的课程,是人日常化的素质教育,是心灵的对话,而不是物欲横流的沼泽。我国著名作家肖复兴在他的著作《我的音乐笔记》中这样写:“对于孩子,对于艺术,是需要一些神秘的感觉的。过于实际和实在了,世俗的气味浓厚了,不仅会抹掉孩子的想象力,更会腐蚀掉孩子纯洁的心灵。与世俗近了,与艺术就远了。”本课程的开设,就是希望学生无论是出自于自我要求的提高审美,还是源于兴趣爱好,我们都愿意看到他们通过音乐学习而增加了对世界的认识,多一些幽默和轻松,更主要的是具有平衡自我情绪的能力,多一种令身心健康成长的方式。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必然有各种坎坷,对音乐的领悟能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带给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让他们去包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同时,音乐教育也通过独特的音乐形式,激发每个人心底的真善美。音乐素养还是一种礼仪、一种美德、一种文明,随着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音乐正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新一代年轻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育部对学生美育素质的提升,也推进到了中职课堂。作为中职教师,理应在工作中结合自己所教学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肖复兴.我的音乐笔记[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

[2]李泽厚.美的历程[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素质教育中职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