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2021-07-14翁国富

黑河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培养途径高中英语

翁国富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并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英语教学,已成为热点话题。文化意识是英语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地位不不容忽视。以核心素养为平台,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文化意识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文化意识;培养途径

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分别为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是新课程背景下屡次提到的核心素养内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频率的增加,科学的文化观念与文化意识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必备素养。文化意识素养包括文化积累、文化理解、文化尊重、跨文化交流等方面内容,教师要基于此开辟英语教学新路径,助力学生文化意识的养成。

一、借助精妙导入,渗透多元化的文化背景知识

精妙导入是英语教学的第一步,该教学步骤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为营造高效课堂做好铺垫。教师可借助精妙的导入,恰到好处地引入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英美以及其它国家的文化知识丰富多元、广泛,是枯燥英语词汇、语法、句型、阅读、写作等内容的调节剂,能让更多的学生专注于课堂学习,在导入中领略文化的不同“风景”,提高学习效率。

在导入时,教师所渗透的文化背景知识要趣味活泼,导入方式也要尽可能新颖,要能引起学生的广泛注意。由于导入的时间有限,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渗透多元文化的前提下活跃课堂氛围。例如,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阅读课“Elias'Story”的导入环节,教师可先用多媒体展示五张人物图片,其中一张是Nelson Mandela,让学生进行辨别。有些学生提前预习过,很快找到了单元的主人公曼德拉。在结束辨认之后,教师可展示四个选项(以生动的语言分别介绍了曼德拉的生平故事、主要成就、贡献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三个关于曼德拉的文化背景知识。这种导入方式十分有趣,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对文化知识的探究中,又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到关于Nelson Mandela的一些趣味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方式十分新颖,深受学生喜爱。当然,导入法仅仅是蜻蜓点水式的文化渗透,不具备全面和系统性,教师仍需在正课中去补充。

二、挖掘教材,并补充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的渗透是文化意识培养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仅靠导入的几分钟,激趣的效果确实达到了,但对于文化知识的积累,这种导入性的文化渗透是不够的。教师要立足英语教材,在英语课堂上大量渗透并补充一些丰富的文化知识,为培养较强的文化意识搭建平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或显性、或隐性的英美以及其它国家的文化知识颇多,教师要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并补充好这一内容。

如何在英语正课中广泛渗透文化知识呢?借助阅读课、写作课、听力课等都可以有计划地去渗透。例如,在听力课中,教师可借助文化知识浓郁的听力材料,让学生的听力学习更生动。在写作课中,所布置的写作任务要基于中西方文化冲突,要以一个具体的文化主题为依据,鼓励学生展开写作。当然,无论是听力还是写作,都要立足教材中的文化知识点,并与课外文化补充知识相结合,进行高效教学。在阅读课中,教师更要通过挖掘文章内容、词句、段落中的文化知識来达到渗透的目的。如在人教英语必修四Unit4Body Language的Reading部分“Communication: NO Problem?”的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阅读畅通无阻,教师可提前为学生补充一些哥伦比亚、英国、美国、日本、约旦等国家人们打招呼的礼仪和风俗,这些知识最好以图片形式展示,或者以视频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去欣赏并学习各国多元的文化。教师还可以给出教材篇章中一些具体的句子让学生分析,找出句子中所蕴含的文化知识,或者依据教材内容补充一些其它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引导鉴赏与比较,透析中西文化差异性

对于学生而言,较强的文化意识意味着学生能对西方文化有正确、科学的认识,不盲目崇拜与信服,也不过分贬低与歧视,而是以一种兼容并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度量去接纳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性,形成坚定的文化立场。再者,学生应尊重他国文化的差异性,并以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在学习我国优秀文化的同时,也不忘广泛涉猎他国文化,吸取精华发展自我。

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立场,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文化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鉴赏与比较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性,最好是透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从差异性入手,打造高效的文化英语课堂。如何去鉴赏比较呢?第一,从具体的句段入手,在分析中明确差异。例如,同样是在“Communication: NO Problem?”的英语阅读课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从一些涉及不同国家文化的典型句子入手,让学生进行分析、鉴赏、归纳与总结。如文中有“They both apologized - another cultural mistake!”一句,这句话展示的是来自日本的永田明和来自加拿大的乔治在进行打招呼时由于文化差异严重而造成一些误会,即“cultural mistake”。教师让学生以此为基础,找出文中类似这种“cultural mistake”的例子,并谈谈意见与看法。第二,给出文化冲突的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意见与观点。例如,中国人崇尚谦逊的集体主义,而英美人则崇尚张扬的个人主义,这些文化在英语中有哪些体现,教师可让学生围绕“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哪种文化更好”这一冲突性的文化主题进行辩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在辩论中,学生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文化差异性也有独到的认识。

四、组织丰富的文化活动,在感悟、交流等中形成文化意识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由丰富的文化活动来支撑,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主要途径。文化意识的培养不能单靠文化知识获取、文化现象分析、文化差异鉴定等来达成,更重要的是要在文化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养成和促进。高中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都大有死气沉沉之面貌,参与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以吹散学生心中的阴霾,让学生恢复学习的生机,真正去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并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养成科学的文化观。

一般而言,文化活动主要通过英美影片鉴赏活动、主题文化演讲、辩论活动来展示,也可以通过课堂前几分钟的文化展现活动(学生依次在课堂前几分钟展现一些趣味文化知识,并针对某一文化现象给出点评)、课堂中的文化情境剧活动(鼓励学生以教材内容为基准,组织情景剧表演活动)等来展示。每一次的文化活动都足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投入到浓郁的课堂文化氛围中。例如,在“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就课文中所展现的“实现黑人白人同等权利”的文化现象,鼓励学生表演与之相关的情景剧,让学生通过自我表演,展现西方为实现自由、民主而作的努力。而通过情景剧的表演,学生了解到更多西方文化知识,领悟其文化内涵,拓展了视野。再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活动有课堂内的,也有课外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从中形成科学的文化意识。在以上几种文化活动中,课前的文化展现活动更具有实施的意义,教师可让学生依次分享自己所知的趣味文化知识,营造浓郁的文化課堂氛围。

五、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助力文化意识培养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来支撑。除了课堂氛围外,还要发挥学校的作用,营造一种文化校园的氛围。学生每天行走在校园中,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树一亭、一砖一瓦、一园一径都无时无刻不感染着学生,装点校园大环境,创设英语文化氛围。为此,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电子屏幕、图书馆等进行英语文化渗透。每个学校都设有广播站,可以在早上播报英语新闻、英美文化相关的趣闻来感染学生。校园的电子屏幕也可时不时地播放一些原汁原味的英美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片段感悟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校园图书馆要丰富藏书,为学生文化意识培养搭建图书阅读平台。其次可利用校园长廊、校园展示栏、指示牌等张贴一些有关英语文化知识的英语谚语和俗语,或者一些伟大人物的图片(附有简介与解析),以此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综上所述,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均应提上教学日程。首先要重视,在重视的基础上要领会文化意识渗透的意义。其次要在教学实践中去落实,让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更要细化到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当然,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自我,以探究出更新、更高效的文化意识培养方式,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跃明.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整体性实施方案研究[J].英语教师,2019,(20).

[2]陈霞玲.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培养途径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