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经典文化阅读教学
2021-07-14田丛军
田丛军
[摘 要]经典文化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是对小学生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经典阅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让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书香陪伴学生成长,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熏陶下养成读书的习惯,浸润文化的恩泽,体会阅读的快乐,塑造一个因阅读经典而美丽,因阅读经典而快乐,因阅读经典而精彩的人生。
[关键词]中华经典;文化;阅读教学
阅读中华经典文化是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经典传承是民族走向复兴的源泉,是不断优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中华经典中以表现崇高的情感为主线,用细腻的人物刻画手法和诗意的描绘来影响儿童对美好事物的认知,让他们在思想和心灵上产生共鸣和感染,在写作中得到熏陶。
一、阅读中华经典的意义及要求
经典是本民族智慧的结晶,经典名著只有薪火相传,才能在我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只有不断品读和朗诵,才能历久弥新。着眼于我们自身发展,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让中华文化经典始终引领我们的精神高地,永葆青春、永不褪色。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价值主要存在于经典中,它是本民族共同心理、共同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价值。
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听说读写,这些与中华经典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能让学生接受中华经典的文化滋养,积淀更多的语言,培养扎实的文化底蕴,自如运用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经典阅读的意义就在于:
1.在诵读课文中改善记忆力
经典诵读具有激发潜能与智慧的作用。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在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心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学习语言靠的是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一种习惯,诵读对学习力的影響正是建立在对记忆力的拓展和优化基础上的,具有开发右脑的作用。
2.提高学生的语言及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直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诵读需一心一意,不急不徐,字字清楚轻松愉悦。诵读就是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智慧,随用随取。小学生每天读经典,耳濡目染被文化的韵味而感染,陶冶情操,丰富语汇,在作文中可以引经据典,增强文章的文学底蕴。
3.诵读有助于审美教育与人文思想教育
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教育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披文入情,因情悟文,由文明理;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的方法感悟人生,实现自我。经典的核心是以德育人,常规语文的核心也是将语文联系生活对人进行思想教育。其每一篇文章都往往蕴含着一个人文的思想,让我们在理解课文时思想更有广度和深度。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各学段的阅读目标,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完成以上阅读量和背诵内容后,拓展阅读书目和诗文背诵内容,不但学习到中华经典文化,也了解了中华经典智慧,奠定自己成长的基础。通过经典学习,学生也为未来的中学学习节省了大量背诵阅读的时间,培养了过硬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中华经典阅读教学的课堂实践
教学中华经典文化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进行,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指导读书方法,形成自主阅读能力,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由学生“不想读”变为“想要读”,使教研工作和课堂教学相互促进。教学与教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研是教学的依据,教学是教研的实践园地,二者互相支撑,提高了教科研质量。中华经典文化阅读教学离不开教研的有力支撑,将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经典文化阅读教学效果最优化。通过系列活动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互相交流研究经验,分享研究成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研究和发展多种有效中华经典文化阅读策略和教师指导策略,形成有效的小学生中华经典文化阅读体系。广泛收集、阅读、研读有关“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整合研究”的理论专著及相关文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使探索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选择班级或者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定期填写调查报告,作为中华经典文化阅读教学的基础实践材料。在实践期间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网络研讨等形式进行研究,重在实践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改进和检验结果,出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补充或改变策略,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把调查到的、体验到的经验及时进行整理总结,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断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把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把有效课堂自主学习模式作为方向,引领教师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每位教师认识到每一节课的重要性,倡导课前初读、课上精读、课后拓展读的“三读方式”,以课堂为切入点把阅读延伸到课外,使阅读的内容从中华优秀经典延伸到世界经典。同时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做到用教促研、用研促学、用学提研。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实践中牵动古诗文诵读,每天进行晨读、午诵,不但能弥补学生进校准备上课之前这段空白时间,而且能让学生在朗朗读书声中收获经典之美,每学期进行汇报展示,选出优秀节目参加各种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形式多样的活动牵动着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阅读观。
三、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中华经典阅读教学
好的理论知识要用实践来验证,在研究中华经典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理论的实施和运用,深入研究发展多种有效阅读策略促进教师指导策略的多样化,形成小学生有效阅读体系。
以语文教学为主,全学科动员和运用,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有效课堂自主学习模式为方向,引领教师的阅读教学。同时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和校本读书课。可以在每个班级设立各具特色的图书角,发动学生自带图书,提出“人人读好书,班班飘书香”的目标,开展“带一本看百本”活动,供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把在图书角读书、借书当成一种习惯,一种享受。
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诵读内容以中华经典及现当代的中外经典诗文、篇目为主,表现形式以诵读为主,创新表演形式,可以个人诵读、集体朗诵、配乐诵读、师生同台演出等,以班级或学年为单位进行展示。在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激发他们阅读经典的热情,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通过系列活动,学生展示读书成果,感受中华经典阅读的快乐,教师睿智善思、智慧引领,家长积极支持,让中华经典的书香与学生相伴。学生开始亲近经典、喜爱经典、学会经典,并从经典中体悟到古人的智慧、哲理,继而在成长的路上逐渐领悟到经典的内在哲理与智慧,在学习生活中实践运用。
四、打造中华经典特色校园和班级文化
营造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的氛围,形成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全员阅读局面,建立有效的教师与家长培训,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让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都能感受到“文化之风”,以儒雅、浓郁的中华经典文化引领师生在富有活力的书香校园中快乐学习和生活。同时,通过营造书香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精心设计校园文化,在每一楼层、每一厅角、每个班级围绕中华经典阅读设计不同主题的内容,精细设计图版版面,使整个校园充满书香气和浓郁的文化内涵。这样,通过以中华经典文化为内容主题的校园文化设计,引导师生更好地阅读中华经典,并通过每一个学生扩展到每一个家庭。本着读书与育人同步、思政教育与习惯教育同步的原则,使每面墙壁都会说话,努力把校园建成具有丰富教育意义和文化内涵,既注重知识含量和文化底蕴,又注重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中华经典书香特色的校园。
总之,中华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展示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弘扬,自主性得以发挥。学生以书为友,感受中外经典文化的魅力,在阅读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会认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这种丰富多彩的阅读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充实和有趣,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会得到很好的激发。
参考文献:
[1]张石波.经典阅读的意义[J].语文教学,2016,(20).
[2]李伦.小学生经典阅读教学漫谈[J].新课堂,2017,(16).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