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通江石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探析

2021-07-14郑兴梅

锦绣·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

郑兴梅

摘要:近些年,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对民族文化瑰宝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并致力于强化非遗项目的建设体系,把国家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留存下去,让更多的子孙后代有机会见识到这些优秀的文化结晶。因此,基于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况,本文就以传承人口述史为视角,围绕四川省通江石雕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来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通江石雕技艺;传承与保护;口述视角

1.通江石雕技艺的特点

通江石雕在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四川省的重要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精妙的技巧而为人所知。据传承人口述,通江石雕风格敦厚、淳朴,其技艺具有三大特色,即民间特色、创作特色和形式特色。

1.1源自民间的手艺

传承人曾玉平谈到读书时非常喜欢美术,由于家境困难,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美术和艺术方面的知识,当他进入石工行业,他发现石雕也是一种艺术的体现,由此对石雕这门技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后遇到庄园匠屈文礼拜其为师,才正式地进入石雕技艺的学习。屈文礼是一位懂巫术之人,会很多技术,石雕、木雕技术都非常精通,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民间艺人。据他介绍,通江石雕的雕塑者都是来自民间,并且这门雕刻技艺在民间以师承方式代代传承与发展至今。

1.2主观意象的创作

在谈到如何创作石雕的时候,传承人更是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他的创作经历。例如,他介绍,石雕作品都是纯手工制作,不仅要求石雕师技艺过硬,更要有力气,并且创作的时候没有图纸和蓝本,仅凭记忆和想象,以主观意象的手法将事物概括为符号式的形象语言,而由此逐渐形成多视点、多层次的表现手法。一件雕塑作品需要选料、开山、取石,然后雕刻、着色、成像几步才能完成。即取料后在石料上画出大致轮廓,然后按心中的形象进行雕刻,最后等到成像后依据物象的特点着色。

2.通江石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

前面我们提到过,通江石雕是四川省的一项民间技艺,其传承的方式都是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授,没有留下具体的文献资料,而现如今,传承人曾玉平的年岁已高,急需新一代的传承人,但能接替传承任务的人极少。所以,基于这些因素,通江石雕技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困难,并且我们对于这项技艺的保护也不够,这就造成现阶段通江石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遇到极大的困难。

2.1传承人年龄较大以及较少

传承人以自身为例,向我们讲述他自己以及学徒的现状,重点向我们介绍了现阶段通江石雕技艺学徒的基本情况,愿意学习该技艺的人大都和他年龄相近,年龄较大且身体健康情況欠佳,并且即将面临退休。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没有人愿意来学这门技艺。所以,相关的传承问题也就产生,即虽然传承人有这项技艺,却苦于没有年轻一代能够接过他手中的担子,这就造成现在拥有这门手艺的人不仅岁数较大,而且人数也较少的困境。

2.2学习技艺以挣钱为主

对于传承人而言,通江石雕技艺不仅仅是他赖以生存的本领,更是承载了他半辈子的热情和心血。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对于现在学习石雕技艺的人们仅仅只是追求钱财,而不求制作工艺的精益的现状,显得非常无奈倍感惋惜。所以,针对这一不好风气的看法,他则认为我们对待通江石雕技艺不能以金钱来衡量,而是需要通过不断地打磨技艺,使得石雕制作更为精妙,才是每一个石雕师应当追求的境界。

3.通江石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对策探究

分析现状,寻求原因,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知晓困境所在,更是为了让我们去探寻解决和改善的办法。因此,对于通江石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对策探究,我们就将从宣传力度、人员保障以及政府支持这三个方面来逐一进行分析。

3.1加大通江石雕技艺的宣传

通过传承人的讲述,我们明白了虽然大部分的市民知晓这一门技艺的存在,但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深入地了解和进行学习,特别是对于年轻一辈的青年人,大部分只是有了解的兴趣,却没有实践的想法。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把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介,更广泛地进行通江石雕技艺的宣传,就显得十分必要。其中,在宣传的时候强调通江石雕的艺术魅力,以便增加吸引力,让传播范围更加广阔,以达到宣传的目的。

3.2增加对传承人的生活保障

除了加大项目宣传,另一个更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对传承人的生活保障。联系现实的情况,我们发现很多的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留下来学习通江石雕技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狭窄,并且传承人也提到,政府每年仅提供5000元的传承经费来支持通江石雕的发展。可以说,这样的情况,对于通江石雕的保护工作非常不利。所以,适当的增加对传承人的生活保障,无疑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

3.3政府支持并提供工作平台

通江石雕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承载着巴蜀历史文化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手工技艺逐渐被工业化取代,而工业化的产物缺失了人文精神。因此加大通江石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非常必要,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传承,还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传承。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鼓励是非遗项目通江石雕的最有效的保障。这是因为由政府来牵头,组建通江石雕的学习平台,才能更好地达到宣传的目的,同时也能保证传承人的生活质量,并且也给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就业的机会,以促进通江石雕的传承与保护。所以,如果政府部门能够为通江石雕的传承助力,对于其传承与保护工作而言,就形成了真真正正的保护屏障。

4.结束语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由此可见,民间技艺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神。通江石雕具有巴蜀典型的民间地域特色,体现了巴蜀石雕独特的艺术魅力。通江石雕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巴蜀每一个年轻人的责任,而政府、社会和每一位民众的关注与支持是通江石雕能够传承下去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池洪涛. 四川省非遗项目南部评书的传承与保护探析——以传承人口述史为视角[J]. 新西部, 2018, 453(26):43-44.

[2]李丹丹, 李钢音. 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采集方法与侧重——基于贵州省的个案分析[J]. 怀化学院学报, 2020, 039(001):24-29.

[3]张习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研究——以重庆花丝镶嵌工艺为例[D]. 四川美术学院, 2015.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从吴文化视角看昆曲传承
走近西安鼓乐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论高安道情传承与保护策略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
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