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引导

2021-07-14钱丽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

钱丽敏

摘要:根据党的十九大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工作者大会的会议精神,初中是学生养成各项基础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在这一阶段开展高质量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在课程中教学中坚持以学生的卷面成绩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在阶段性学习过程中个人能力的成长。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引导对策,以期能够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培养与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8-0054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很多教师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迫于学生的升学压力和家长的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学生的卷面成绩提升为主要教学目标,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工作做得还不够。由此可见,转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理念,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1.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生的教育活动当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开展更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索,找到更为恰当的教学切入点和教学策略,以初中生更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来渗透法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引导对于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来说是一项积极的创新举措,以法治意识的培养为切入点,在教学活动当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法治观念,这是新时代推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内在要求

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法治教育在全国教育各个阶段开始普及,目的在于将未来的人才培养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这一目标下,初中生的教育工作受到教育界更高的重视,期望教学工作能够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初中生对于枯燥的法治教育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这就启示教育工作者要找到恰当的教学切入点,开展更为富有实效的教学活动,法治意识的培养在教学工作当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让初中生在养成正确法治意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认同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3.学生成长的关键举措

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引导是课堂教学推动下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目标,对于实现新的教学效果的科学方法。人的法治意识不是天生就形成的,一个人具备怎样的法治意识,是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培養形成的,这就启示教学工作要针对初中生成长发育特点,从小教育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今后社会需要的不光是知识素质优异的专业技能者,更是综合素质优异的新型人才。基于此,教学工作必须要抓住初中生这一重要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进步。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1.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制约

在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长期在一个多元信息覆盖的环境下成长,很难形成“社会认同感”,这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语文、数学等文化知识学科非常重要,其他诸如美术、音乐、德育方面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从属地位。正因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相对不高,愿意从事这一课程教学的教师自然就少。另外,学校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分数与升学率,导致教师也只是将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灌输,没有认识到合适教学方法的作用,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阻碍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2.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题材始终局限于课本内容,教学内容缺乏活力,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去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意义。道德与法治其实是源自生活的一门课程,如今,道德与法治的教材通常设置得较为浅显易懂,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没有起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效果。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学生对较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知识容易缺乏兴趣,同时,处于青春期状态的初中学生对传统的事物和教学方式接受能力较低,难以引起对这门学科的重视。每个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不同,使得他们自身的特点也不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教学活动逐利性特点逐渐显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急于求成,一味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出发点,导致学生的法治意识始终得不到培养。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引导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深化法治体验

初中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更喜欢那些借助生活经验进行理解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往往呈现出极高的热情。而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很多关于法治思想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入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与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构建生活学习情境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法治意识,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在开展《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这节课程教学时,为了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创设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们去回忆自己每天在上学路上需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自己制作的“交通灯”,通过为学生构建“过马路”的生活教学情境———在课程中我将学生划分为五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然后随机抽取学生轮流扮演“交警叔叔”的角色,通过情景剧的开展来指导学生们讨论在三种特殊的情况下怎么过马路:“马路没有红绿灯”“马路没有人行道横线”“马路有车辆遮挡”,学生们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下很快就明白了交通规则的主要内容以及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

2.借助信息技术,渗透法治理念

初中生受到个人年龄阶段和思维方式的限制,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过程中,往往对那些理论性的知识学习热情不高。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形象化的课程知识来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那么在此过程中,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效融合,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课堂“听授”模式相比,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能够凭借视听化的课程语言,直接调动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将理论化的法治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为学生们推送比较热门的时政、法律等热点话题,包括新闻报道以及动态影像资料等等,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去了解整个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事件进行探究:“你认为这件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视频中人物的行为?如果你遇到新闻事件中主人公一样的事情会怎样处理?”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去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主动融入其中,从而有效渗透法治理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3.组织普法活动,增强法治意识

一般情况下,初中阶段所开展的普法宣传活动,學生所承担的角色只能是参与者。在特定的主题下,由社区、学校或者是其他机构的合作下组织学生进行集中教育。这种活动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一定的激发,但是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地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担任普法宣传活动的组织者,自己去确定活动的主题以及活动具体开展的流程,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以及法治意识,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尽早成长为尊法、守法的良好公民。比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12月4日宪法日,结合学校和教育局的活动,组织学生们开展普法主题的演讲活动,向学生们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演讲的内容可以选取与学生们生活相关的实例。比如某位同学沉迷于打王者荣耀,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他给游戏中的角色买皮肤,于是他开始偷同学的钱,进而越陷越深,这种行为本质上已经构成了盗窃。在演讲结束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发表自己对主题活动的看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增强自身的法治意识。

4.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法治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若仅靠教师口头讲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教师在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还应注重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切实提升教学效果。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应在高效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穿插相应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法治意识的养成。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提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定期归纳、整理、总结所学知识与内容,并善于借助互联网等现代化学习手段搜集学习素材、整合学习资源,以促进学生在整合、归纳、总结中,回顾已学知识、生成新的内容。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在上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依法履行义务》一课时,我们让学生利用周末走上街头,在上学放学时间在校门口,观察电瓶车的头盔佩戴情况,向不戴头盔者讲述不戴头盔的危害,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这类活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的所看、所闻、所感中,获得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而为其养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夯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在新课改教育工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思路,不仅要追求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要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情境教学、数字化教学和课程实践活动等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增强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从根本上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理解,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 亮.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6):61-62.

[2]谭日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8(19):53-55.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滨和中学 310051)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爱国不能仅凭激情,也要守法明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