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术明目理论探源

2021-07-14王芳史光伟

中医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精血太阴苍术

王芳,史光伟

1.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2.酒泉市中医院,甘肃 酒泉 735000

中药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气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蹵,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等病[1]。其中“苍术明目”的理论内涵最为模糊且存在争议,笔者拟基于中医思维从明目词义、脏腑关联及病机和相关方药出发深入探析苍术明目的内涵,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尤其是中医眼科的遣药组方。

1 苍术明目研究概述

笔者考究历代本草关于苍术的记载,发现早期本草中并无“苍术明目”之说。早在《神农本草经》中甚至并无白术、苍术之分,其载曰:“术:一名山蓟。味苦温,生山谷。治风寒湿痹、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2]。”《名医别录》将其发挥为“主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痰,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3]。”字里行间中只“眩”与“目泪”二处似与“明目”相近,然而“眩”多指眩晕感而非目暗昏花,“目泪”即是“多泪”与目不明也无直接联系,正如邹澍《本经疏证》中所言:“治眩,非治眩也,治痰与水耳[4]。”正是表明此处“眩”为因“水饮”所致的“眩晕”,而并无“明目”之义,其中也没有特意将白术、苍术区分而言,只是偏指白术。

陈嘉谟《本草蒙筌》[5]在白术项下列出了苍术,谓“又种色赤,乃名苍术”,并指出“术虽二种,补脾燥湿,功用皆同。但白者补性多,且有敛汗之效;苍者治性多,惟专发汗之能。”可见也未提出“苍术明目”一说,只是言及苍术与白术同能补脾燥湿,而白术偏于补且可补脾敛汗,苍术偏于治且可燥湿发汗。最后笔者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依稀见到“苍术明目”的提法,李时珍曰:“明目,暖水脏(刘完素)[6]。”其后如汪昂《医方集解·明目之剂》云:“石膏羌活散。”下则是引用此语亦谓:“密蒙治羞明怕日,苍术明目暖水脏[7]。”而李时珍引用刘完素何书之语,笔者考究无果。

遍考历代本草,大致可以发现:早期本草并不分苍术、白术,也无“苍术明目”之说。按李时珍语从刘完素始有其“明目”一说,但未言明其理。而现代药理学对“苍术明目”的相关研究也较为简疏,大多从苍术富含大量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来加以说明,而将“苍术明目”局限于对“雀蒙眼”(即夜盲症)的治疗。赵广兰[8]与庄俊嵘等[9]从苍术与动物肝脏合用治疗“雀蒙眼”,说明苍术“养肝”以“明目”,尚有报道用苍术单方或将其配伍其他药物治疗夜盲症的案例[10-12]。足可见古今对“苍术明目”的理论探源尚不足,而笔者认为解读“苍术明目”的理论内涵仍应回归中医思维和脏腑气化理论,从辨证论治出发合理遣方用药。

2 苍术明目理论探源

2.1 明目之内涵眼目是人体极其重要的器官,《灵枢·根结》云:“命门者,目也[13]。”贾耿对其理论蕴义深入考究,同样也重申了“目具有生命之门的重要地位和意义[14]。”平素皆以“肝开窍于目”而把“滋补肝肾”(又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同源)与“明目”联系起来,临证常用如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等中药,这无疑将“明目”理法方药范围缩小。而笔者认为,当以“苍术明目”为契机,重考“明目”之内涵。而挖掘“苍术明目”理论内涵,当先阐述“明目”之名义,依中医思维之一“取类比象”:“明目”即“使目明”,首取日月为眼目之象,日月使光明,造字法亦以日、月合而为明,“明”之字义也当为“日月合则明”。日,即是阳气,即是火精;月,即是阴气,即是水精。正如张隐庵所注:“夫火之精为神,水之精为精,精上传于神,共凑于目而为精明[15]。”

另外,目与脑同为清窍,居机体高位,属乾天阳位,禀受五脏六腑上承之精气而发挥视觉功用,诚如《灵枢·大惑论》所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13]。”精气足则眼目明,而精气亦为阴阳水火二气,同充日月之体。同样取象:太阳从东方升起为白天主一片光明,而夜晚明月朗照也不失光明。然而若日之阳气不足(或月之阳气不足),被乌云(阴邪)遮蔽,则顿然天地昏暗。据梁永林先生“土开日出——目开精明”模型图[16](见图1)又可看出,初升之日(少阳)是从太阴脾土“开”出(太阴为开),只有太阴脾土“开”之功能正常,这一阳气才能上承清天清窍;若脾虚不运或被痰湿碍滞(阴邪阻碍阳气运化上承),则太阴不开,初升之日无法升起上承乾天,则清窍阳气不足,也就不足以光明。

图1 梁永林先生“土开日出——目开精明”模型图

那么,阴气从何而来?除了肝肾精血所养,笔者认为还离不开脾胃生化气血。如《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属于脾,脾气散精[17]。”气血皆从“脾为胃行津液”而始生;另外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后天之精可以补济先天之精,精又可化生出荣养眼目的阴血,这也可以看出,太阴脾在明目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暖水脏”之“暖”本就有“阳和”之象,故而眼目即是阴阳二气在乾天清窍最冲和的状态。

由此,便可以总结出“明目”之义,即是“使目明”,使“日月合明”,而“使目明”则需使目之“日月”皆足,临证时除了从肝肾精血入手,还当从太阴脾的功能入手,使脾阳足,脾之“开机”正常,而又能化生出后天之气血,进而将气血上承乾天清窍,或充养、补济先天之精血,使肝有血可藏、肾有精可藏,这样目才能明。使目之阳足以明,不能让脾阳之运被痰湿碍滞,更不能让清窍之阳被阴翳所蔽,即确定“燥湿明目”的治则;使目之阴足以明,不能让脾胃失其气血生化之功能,也不能让肝肾精血亏虚,即确定“补虚明目”的治则,而其关键之处都是要让“太阴为开”的功能正常。

2.2 苍术明目理论探源中医学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讲究理法方药,笔者考究医方古籍并整理出主含苍术的明目方剂,将其大致分为“燥湿明目”和“补虚明目”两类,如表1和表2所示。并以此为据,详尽深入探析苍术明目的方药理论。

2.2.1 苍术之燥湿明目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梁永林先生则将脾的大部分功能总结为“太阴为开”[16]。首先,若脾虚不运或被痰湿碍阻则导致“脾主升清”功能失司,亦可谓“太阴不开”;脾为坤地,无法“开升”清阳,故而清阳不能上升,使得乾天清窍阳气不足,则目不明。其次,脾主运化,脾气不足(尤指脾阳不足)则水湿内停或水饮四溢,在五行则土不足以克水,在清窍则阳不足以化阴,则目生翳障,清窍被痰湿所蔽,故使目不明。

苍术气味辛、苦,归脾经,味辛能行能散则可“辛开太阴”,助气行而运脾气,又助脾之清阳上承,阳气足则目明;味苦则能燥湿化痰使脾无痰湿所困,则脾气可复其健运之机,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太阴为开”之功能正常,开升清阳正常,则清窍无阴翳遮蔽,一派清明之象。在方剂配伍组成中,苍术味辛苦,若要发挥其“辛开”之义,则需辛辛、辛甘配伍,且性多偏温。故其主要配伍药味以辛、甘之药为主,如配伍味辛之川芎、防风、羌活之类,味甘之茯苓、甘草、白术之类,又可稍佐养阴润燥之品以制其苦燥。辛辛相伍有助运化,且可散外之风热,截外邪与在内痰湿相合;辛甘则可化阳(辛甘发散为阳),又甘淡之品多可渗利,给痰湿阴邪以出路;川芎可以上行头目,通利气血,又可活血化瘀而防止痰瘀合邪,加重翳障,如已有痰瘀,尚可配伍其他活血化瘀之品。现将方剂总结如下,见表1。

表1 燥湿明目(含苍术)的常用方剂

2.2.2 苍术之补虚明目中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以“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以脾为“后天之本”,若脾虚不运或被痰湿碍阻则导致“生化气血”功能失司,则气血失其化源,后天之气血无以化生。首先,气血不足,则无以荣养脏腑器官、周身肌表,包括眼目清窍,目无气血充养则不明;其次,后天化源不足,则后天无以充养先天,无充足气血以化生肝肾精血,先天精血受累而虚,则使肝肾精血亏虚;再次,“肝开窍于目”,肝血虚则目不明,又肾精亏无以上承于肝于目,则亦使目失所养而不明。另外关于肾与眼目的关系,郭承伟在其《肾主目与补肾填精法防治眼病的文献研究》[24]一文中已经详细论述补了肝肾与明目之间的关系。

苍术气味辛、苦,归脾经,上文已经论述苍术可以助脾气运化,可以燥湿化痰,除痰湿碍滞,脾气运化之职得以恢复,则气血生化有所主,后天气血充足,后天补济先天,则肾精得以充养,又肝肾同源(乙癸同源),精血相互化生,精血足则眼目得以濡养,则眼目始明。在方剂配伍组成中,苍术需要配伍其他健运脾气之品以助运化,如人参、茯苓、白术、甘草之类。除此之外还需配伍补肝肾、滋精血的药物,如五味子、枸杞、山萸肉、生(熟)地黄、玄参、当归之类。现将方剂总结如下,见表2。

表2 补虚明目(含苍术)的常用方剂

3 结语

综上所述,苍术明目历史并不久远,大致考究于金元以后,以明清为主,可查阅资料并不多。笔者灵活运用中医思维和脏腑气化理论,以相关方药为佐证,分别从“燥湿明目”和“补虚明目”两方面阐述了苍术明目的原理,并对其配伍规律做了总结。“燥湿明目”时常配伍辛、甘之品,意在调动、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使得痰湿水饮等阴邪得以祛除,使得清阳得以“开升上承”,而使眼目、清窍无阴霾翳障蒙蔽,则阳足、“日足”而目明;“补虚明目”常配伍补益肝肾之品,意在调动、恢复脾胃化生气血功能,则使气血得以化生,精血得以济给,眼目得以荣养,则阴足、“月足”而目明。但无论通过怎样的通路,其目的都是使充足的阴阳二气在乾天清窍中得以冲和,最终达到日月合明、眼目精明的冲和状态。

猜你喜欢

精血太阴苍术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古人养形有三法
铸造师
关苍术根茎中苍术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景岳全书明·张介宾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