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1-07-14陈庭瑞杨东辉贾倩倩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骨伤腰椎间盘证候

陈庭瑞,杨东辉,贾倩倩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三号楼九楼西骨三科/肾内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脊柱疾病,一般由腰椎间盘相关部位退行性改变,加之外力影响而使得椎间盘纤维环裂开、髓核突出,压迫相邻处椎神经根引起,临床可见腰部及坐骨神经疼痛,并发血管及周围神经损伤,日常生活和工作均会受到影响[1-2]。当前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予以睡硬板床、椎间孔神经阻滞、甲钴胺片等方法治疗[3-4]。中医骨伤手法及中药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已有悠久历史,能够较好缓解疼痛[5-6]。本研究用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4例,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男24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84±4.17)岁;平均病程(11.78±2.06)个月;病变部位L3-4突出7例,L4-5突出22例,L5-S1突出8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16±4.03)岁;平均病程(12.05±1.94)个月;病变部位L3-4突出9例,L4-5突出21例,L5-S1突出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西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7]相关诊断标准,经CT、MRI检查确诊;②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中气滞血瘀相关标准;③知晓本研究并同意入组。

排除标准:①入组前2周内服用过消炎镇痛等药物;②强直性脊柱炎;③韧带损伤或后纵韧带钙化;④脊柱畸形或合并结核;⑤腰椎附件脱位;⑥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⑦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疾病或恶性肿瘤;⑧合并感染、血液类疾病或免疫类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中医骨伤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操作者沿患侧背部、下肢膀胱经循行部位实施按、捏、揉等手法,持续5min。之后以双掌根部对腰骶椎两侧进行反复按揉,按揉时间1min。再以拇指或肘尖点持续按压肾俞、承山、委中、昆仑等穴,各穴均按压1min,并对患侧腰背部和下肢进行拍击,持续3min。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加用补肾通痹方治疗。杜仲15g,桑寄生12g,狗脊12g,怀牛膝12g,独活12g,茯苓10g,当归9g,防风9g,威灵仙9g,白术9g,川芎9g,桂枝6g,甘草6g,肉桂3g。加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温服,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进行中医证候(腰背疼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评分,各证候积分为0~4分,积分越高表明证候越严重。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进行疼痛评估,评分0~10分,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

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对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内容包括日常活动(14分)、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评分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较好。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大于80°,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直腿抬高试验角度大于60°,正常工作及生活未受到影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角度约45°,正常工作与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腰背疼痛 腰膝酸软 神疲乏力观察组 37 治疗前 3.12±0.38 3.24±0.40 2.96±0.32治疗后 1.24±0.15*△ 1.05±0.16*△ 0.84±0.13*△对照组 37 治疗前 3.07±0.32 3.19±0.38 3.01±0.35治疗后 1.82±0.21* 1.46±0.20* 1.27±0.18*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TNF-α(µg/L) IL-6(ng/L)观察组 37 治疗前 37.81±6.44 82.09±14.56治疗后 16.35±4.10*△ 27.17±5.92*△对照组 37 治疗前 38.30±6.19 80.76±15.37治疗后 21.24±4.82* 34.63±8.11*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 (分,±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VAS评分 JOA评分日常活动 主观症状 临床体征观察组 37治疗前3.89±0.43 6.68±0.85 5.02±0.59 2.34±0.28治疗后 1.47±0.26*△10.19±1.17*△7.34±0.79*△4.88±0.51*△对照组 37治疗前3.93±0.41 6.62±0.90 4.98±0.56 2.29±0.32治疗后1.95±0.32* 8.51±1.21*6.47±0.73*3.91±0.44*

6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痹证”“伤筋”“腰痛”范畴。络脉空虚,风寒热邪侵袭经络,导致经气失和,血流受阻而发病[9-10]。肾位于人体腰部,肾精气可影响腰脊部位,肾精不足则腰脊不举,所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遵循补肾通痹、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的原则[11]。

中医骨伤手法治疗(穴位按摩)包括肾俞、承山、委中、昆仑等穴,其中肾俞穴能够升阳益肾、强腰利水,承山穴可疏通经络、行气止痛,委中、昆仑穴活血化瘀、缓解腰骶疼痛。诸穴合用,能够促进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营养,减轻神经根水肿,达到舒筋活血之效,继而改善临床症状[12]。补肾通痹汤方中杜仲、桑寄生为君药,补益肝肾、强筋健骨;狗脊、怀牛膝、独活、茯苓、川芎等为臣药,其中狗脊祛风胜湿、固肾护肝,怀牛膝活血祛瘀、调经通络、行气止痛,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防风解表祛风,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白术健脾益气、利水燥湿,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桂枝、肉桂及甘草为佐药,其中桂枝及肉桂发汗解肌、散寒止痛、温经通阳,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且可以调和诸药。全方有补肾通痹、散寒止痛之效[13-14]。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腰背疼痛、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以缓解疼痛。此外,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JOA各项内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对减轻疼痛,促进其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补肾通痹方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提高疗效,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骨伤腰椎间盘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