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闖驿栈”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业实践

2021-07-14符立漫贲东宁张钧皓陈思敏吴永康鄢小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木艺木作榫卯

符立漫 贲东宁 张钧皓 陈思敏 吴永康 鄢小松

(广东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广东·湛江 524008)

1 背景意义

目前,我国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通过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探索与本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尤为重要。当今时代倡导传统文化复兴,全校师生中普及宣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木艺、培养工匠精神,营造校园传统文化气氛。另外,“木作工坊”迅速创建,传统木作文化开始融入现代生活,深入人心,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所以开展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符合时代热潮。

2 现状分析

2.1 木艺坊地域分布及数量情况

木工坊大多分布在较为发达的城市,比如卯丁课堂,在杭州、厦门、广州、新疆等城市开设木工课堂,还有昆明的破格木工坊,广州的有邻木工坊,南京的惜木工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大部分木工坊以启发幼儿智力为主要目标,其次是满足普通民众体验木艺过程的愿望。虽然现在在国内出现了许多木工坊,但木工坊在国内数量仍然较少。

2.2 人群接触木文化情况

当今时代大力弘扬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木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一环,由原来的不被重视逐渐被大家认识。近几年各种形式的“木作工坊”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迅速创建起来,传统木作文化开始融入现代生活,深入人心。从儿童的“木育”教育,到中学生的劳动课堂,到大学生设计专业的毕业创作,再到普通民众的木作体验,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民参与木作的热潮,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3 榫卯传承与创新情况

明清时期在家具工艺制作精湛,使用榫卯结构共一百多种,以明式家具最为突出,明式家具将榫卯结构发挥到极致,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数千年的延续全凭匠师的口传相授,随着“师徒制”的逐步消失,传统榫卯结构的制作技艺正慢慢地变化于融入现代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传承和发扬这项传统工艺。目前我国对榫卯传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新中式家具,但影响没有明式家具之大。国外对榫卯结构也颇为研究,但很多专家也更多停留在研究。

3 目标

3.1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与传承

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创新设计制作文创产品,展现时代感和传统性相结合的特征,赋予现代产品一种文化魅力和艺术气息,并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榫卯结构。提供动手制作平台,让体验者感受神奇性与创造性,就木头材料原有的色彩、肌理、材质,展现其自然感,光泽感,把木头制作成自己喜爱的、有温度的饰物用品。让木文化被大众所了解,体验工匠精神,传承木文化之精髓。榫卯不仅仅只是一种制作技术,它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科学及艺术结合的象征,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出工匠精神,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所以,在学校甚至社会范围内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培养以及弘扬工匠精神,传承弘扬传统木作文化就显得愈发不可或缺。

3.2 对于社会人才培养

通过创业实践,了解客户需求,挖掘市场潜力,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创新型人才。通过创业活动促进不同专业、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同学交流知识水平,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适应就业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全面具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4 创业实践

4.1 免费体验

4.1.1 过程

木闖驿栈团队在创业实践的前期,计划实施了三次面对广东海洋大学设计类学生的木艺免费教学体验活动,目的不仅是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木艺文化,同时也是对大学生人群对木艺兴趣的探索,引进人才,为木艺爱好者提供学习平台。

活动前期,我们开办展览,展示手工木艺产品之美、结构之巧、手艺之精,吸引同学们产生木艺制作的兴趣。同时,发布推文征集木艺爱好者,分三次提供免费体验。木闖驿栈提供木材料,并解释材料可以制作什么类型的木制品,如耳坠、手镯、戒指、书签等等,让体验者开拓思维提前构思自己的设计方案。在教学体验活动中,木闖驿栈团队人员根据分工,首先给体验者介绍木工工具及使用方式,体验者再选取材料把自己构思并与我们交流好的方案绘于材料上,团队成员以“二或三”的形式,指导体验者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作品。每次活动的尾声,木闖驿栈团队都会总结当次一对体验经验,为下一次体验能更完美地开展提供基础。

4.1.2 总结

木工免费教学体验活动,总体来看,比较顺利地完成。在活动中,每一次活动后都能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三次活动一次比一次好。但是活动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一是没有统一制作思路,二是没有控制好一件作品完成时间,三是工具混乱,寻找费时间。汲取经验:木工体验之前筹划一套教案、清晰的流程步骤,统一教学者负责作品类型和每段时间体验者制作的作品;尽可能把需要的、可用的工具挑选好,包括砂纸、锯子,台钳、锉刀,以防在使用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找寻。拍照范围规定好,需要专门拍摄个人制作作品的动作、工具使用、作品的变化过程,让体验者感受木之神奇,手之精巧。

4.2 设计制作

4.2.1 前期调研

在项目前期,我们针对本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根据问卷调研数据显示,学生对于木作产品的认识程度模糊,但均对木作产品存在一定的兴趣。在对木作产品类型的喜好上,大部分同学选择了装饰类,其次是实用类。装饰类方面,37.5%的同学选择了耳饰,28.5%的同学选择了手链。实用类方面,数据相对平均,31.5%的同学选择了书签,28%的同学选择了筷子,25.5%的同学选择了梳子。除此之外,学生对于木作产品的风格更加倾向于温和、可爱的仿生风格。

总的来说,产品方向定为装饰类与实用类产品为主,风格采用灵活、生动的仿生风格。装饰类产品着重于耳饰与手链两方面。实用类产品着重于书签、筷子和梳子(如图1所示)。另外,由于是在校园内实践,考虑到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制作的木艺产品价格不宜过高。

图1:制作成品

4.2.2 模拟实践

通过义教义卖活动进行企业模拟实践,内容是给人们提供一个适合木作体验的环境,让人们能够了解到木艺作品的诞生过程,同时展出木艺产品,适当地进行产品售卖。

过程:在实践前期,对学校全体师生产品感兴趣范围、体验可接受时间长度、价格范围等进行问卷调研,同时,对不同类别的木制产品进行设计并制作,并制定木艺制作授课计划。活动中期,首先对展览作品所需要用到的木材、制作工艺流畅地给大众介绍,让大众对木艺产品有更深刻的了解;然后根据售卖产品的美感和用途进行价格评估,对木艺产品进行合理售卖;最后为体验者提供良好的体验环境,让体验者与木艺亲密接触,体会木艺制作的精巧之处。活动后期进行活动总结,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进行经验总结,并访问顾客的体验感受与建议。

4.2.3 结果

模拟实践活动历时一天,整个展览、售卖与木作体验过程都进行得比较顺利,本创业团队共挣得1402.5元(所得费用已全部捐给附近希望小学)。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对在校大学生对木作产品的喜好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展示的产品类型包括书签、耳饰、梳子、筷子、手链、挂坠、戒指等,其中装饰类产品如耳饰、手链、挂坠备受学生们青睐。这同时给我们启发,木艺产品在人们看来更多地成为了高雅的装饰品而不是实用品。他们虽然对木文化的了解不多,但是却表现出对木艺产品的高度热爱,有很多人要求定制属于自己的木艺产品,甚至还有人因为此次活动而特地拜访木工房基地的。这次活动不但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和传播能力,以及提高了创新应用的能力。

4.3 经验

总体来说,在新材料冲击下,融入现代元素、具有古风韵味的木制品备受很多年轻人喜欢,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大。经过本团队的实践,将木材与新材料(如珍珠、树脂)的融合而制作出来的木艺产品备受欢迎。在开展活动前对消费群体进行调研,充分了解相应群体的喜好,避免设计以个人为中心,提高效率。在活动实施前,对展品以及售卖品进行更加全面了解,包括用的是什么材料,制作流程,面对客户的时候,就会熟悉、流畅一些,避免出现每个人讲述不一致的情况,让客户得到最可靠、精确的数据信息。可以有现场顾客建议、反馈的记录。俗话说,每个人看待事物都有不一样的一面。创业团队考虑问题的角度或许会狭窄不少,在现场售卖过程中,无意中大家对某些产品的意见或者建议,我们可以留意地记录下来,比特意去进行问卷调查更具有真实性、更高的信赖度。掌握了木制品制作技术,机器大批量制作出精度要求不高的半成品,再通过教学。把重点技术融入教学体验中,实现技术传播的“快”“准”“狠”,这样获取利益会相对多,让更多人熟悉掌握这类技术并亲手制作远比单纯拥有更有意义多,并引领更多人熟悉掌握这项技术,减慢它消失的进程。目前这类市场在开发中,如何使之站稳市场,脱颖而出,需要我们慢慢通过创业去摸索。

5 结语

本次创业项目重在培养我们成员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意识,在为期几个月的实践活动中,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渠道新颖、内容创新的活动,使得我们真正动脑、动手、动口,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我,学习创业项目的操作流程与运作方式。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困难和不足之处,与一些先进的创业实践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会继续努力,取长补短,以后会有更多机会去锻炼自己,更好地促进我们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木艺木作榫卯
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木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木作艺术对于现代茶空间环境的氛围营造
“木工坊”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系列纪录片《中国手作》第一季《木作》开播
园林工程古建筑木作工程如何修缮分析
传统小木作语言在现代地域建筑设计中的表达
榫卯构造在现代空间装饰中的创新应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