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现状及对策

2021-07-14苑立娟王海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院校人才

苑立娟 王海霞 于 平

([1]保定学院 河北·保定 071000;[2]保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机关事业社会保险所 河北·保定 071000)

1 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现状

1.1 人工智能人才需求量大

2010年11月21日举行的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2020》显示,目前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达30万人。从此报告可见,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这也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人工智能人才市场正处于高需求、高发展的阶段。

1.2 人工智能人才供应跟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在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指导通知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已经逐步建立起来。根据人工智能人才的定义和特点,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把人工智能人才分为如下四类:掌握前沿理论和技术的顶尖人才,即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模式或者计算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的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即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和方法构建出一个一个系统的人才;“人工智能+X”的交叉应用人才,即能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不同场景中的人才;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结合的人才,即发展人工智能伦理、制度建设方面的人才。

(1)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存在行业差异,对“人工智能+X”的交叉应用人才需求比较旺盛。

为了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各行各业均朝着人工智能方向发展,希望利用其智能技术空间来拓宽其行业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具备人工智能人才同时具备人工智能和相关行业的知识。例如: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其中人工智能算法在物流配送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代价树的广度优先算法和深度优先算法、A算法、A*算法等算法,在求解配送路径最短路的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整个配送过程中,采用无人配送模式,并使用视频识别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对货物信息的实时扫描和读取,可大大地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工智能人才不仅要具备人工智能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懂得物流作业方式和物流作业流程。

(2)人工智能人才产业需求分化较严重。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供给多为“数字蓝领”人才,“数字蓝领”人才供需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是某种专业技术型人才较为紧缺,例如:深度学习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数据架构师等。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逐步发展,目前,图像处理、数据挖掘等基础性人工智能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平稳。但是,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产业高端人才需求量仍在飞速上涨。

(3)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流动较大。

人工智能企业为了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洞悉市场需求,寻求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与人工智能人才紧缺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此过程中,人工智能人才会向高、精、尖的少数人工智能企业流动。总之,由于市场竞争的因素,人工智能产业人才流动性较大。

2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现状

2.1 人工智能专业招生现状

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7号),人工智能专业成为新增审批数量最多的本科专业,人工智能本科教育正式提上日程。2020年2月,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研〔2020〕4号),要求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水平,为我国抢占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人才培养也从普适性人才培养规划上升到了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

2020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号),人工智能专业新增高校量以180所再次成为新增审批数量最多的本科专业,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本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学校中,有161所来自地方高校。地方高校已然成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9年增补专业》中,全国有171所高职院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专业俨然成为当今高校招生最热门的专业。

2.2 人工智能专业特点

人工智能专业是一个集多学科,多领域复合交叉的学科。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着眼于专业型、复合型、能力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进而使其人才培养要求向更深层次的社会服务延伸。

2.3 地方本科院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现状

保定学院属于地方型本科院校,是2017由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升级成本科院校,是地方型本科院校的代表。虽然学校的师资、招生规模、建筑面积已经达到本科院校的要求也是由教育部转设评估后升级成本科院校的,但是学校的管理层、运行机制和模式没有脱离原来专科院校思维定式的限制,新形势下人才培养规划的执行较差,一线教师的培养理念有待提升。

人工智能专业是多学科融合专业,要求多学科、跨学科联合,需要全新的培养模式。对于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的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人才培养规划不清晰、人才培养无优势特色课程、教育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等问题。

除此之外,地方型本科院校师资资源不足和教学资源不足也是阻碍人工智能人才能培养的主要问题。

3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建议和措施

3.1 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基础,厘清内涵,确立专业培养定位和专业培养方向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正从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向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发展,从科技化办学标准建设向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教育创新理念为基础,对新形势下培养的人工智能人才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结合学校定位及高校自身的专业特色与特点,来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设立不同培养方向(模块)进行培养,在人才培养规划过程中,避免大而不精,无自己专业特色。

3.2 充分调研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充分调研市场需求,使高校人才培养从源头开始,大大提高人才培养和用人企业的粘合度。立足创新,着力满足人工智能教育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

3.3 创新课程体系,促进交叉融合,设计“专、通、交”课程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从发展“新工科”的战略高度,系统规划人工智能专业,培养真正能够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的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创新课程体系,注重专业的交叉性,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中,既要有“专业化”课程(掌握系统而牢固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也要有“通识”课程(拓宽人工智能的知识面),以及体现若干专业学科知识汇聚的“交叉”课程(具备人工智能+X的知识能力),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广泛适应能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新时代。

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讲授中,需将人工智能及其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讲授给学生,避免以工具应用介绍为主,贯穿以“设计和构造”为特点的“计算思维”,使得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在其所受熏陶的通识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有方向性寻找解决思路,设计具体解决方案。

3.4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特点是应用驱动,当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于各行各业,正不断提高实体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故培养出的毕业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行业并上手工作是当前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一大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积极打造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密切和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与用人单位的粘合度,从源头解决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与培养不匹配的问题。

3.5 积极参加学科竞赛,以赛促学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以赛促学。通过比赛,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才能。通过各种竞赛平台,可以使学生进行工作岗位前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进而主观能动地把所学理论知识发挥到最大限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6 以新工科为背景,注重高校自身能力的提升

人工智能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强,知识迭代快,学科交叉多,教学平台要求高的学科,故有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要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基础,高校要结合身特色,确升级自己的发展观念确定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

3.7 关注师资培养,引进企业优秀人才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精神的教师,各学校要针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合理规划师资,以自身师资培养和引进优秀企业人才相结合建设自己的师资队伍,做到精准培养和精准引进。

综上所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遵循如下线路图:

4 结束语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需从产业人才培养现状入手,结合区域特色,确定区域内人工智能产业人才需求并确定人才输出标准,使输出的人才最大限度满足人工智能产业的需求。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基础,注重专业特色,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尝试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的方式,使人才培养最大限度契合企业需求,努力提升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院校人才
人才云
人工智能与就业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