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对比
2021-07-14李增磊包杰谭平先左文建
李增磊,包杰,谭平先,左文建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脊柱创伤是指机体脊柱部位所受到的结构性损伤,是一种因外力所导致的骨科疾病,由于脊柱在人体生理结构中作用重大,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时甚至会导致高位截瘫,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1]。对于严重脊柱创伤患者,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方法[2]。传统开放手术虽可有效治疗脊柱创伤,但损伤较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4]。随着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逐渐推广,为脊柱创伤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对比分析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后续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的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柱创伤患者105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7)。对照组中男36例,女12例;年龄29~67岁,平均年龄 (43.33±6.07)例;受伤原因:车祸伤28例,跌落伤15例,其他病因5例;受伤部位:胸椎24例,腰椎24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17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3.56±1.23)例;受伤原因:车祸伤32例,跌落伤17例,其他病因8例;受伤部位:胸椎31例,腰椎2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衡性良好(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后于脊柱损伤处行正中切口,切口大小根据损伤部位确定。钝性剥离椎旁肌至小关节外侧缘,去除破碎的骨组织,行钉棒固定撑开复位。确定复位成功后,对手术部位进行冲洗,确定没有出血点后逐层关闭,手术完成。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患者体位及麻醉同对照组,在C臂X光机下定位患者损伤部位,于患处椎弓根外侧行纵向小切口后钝性分离多裂肌和最长肌,随后逐步扩张肌肉软组织,放置工作通道,暴露脊柱峡部及乳状突,以椎弓根探子开道,拧入椎弓根螺钉,并经皮植入塑性棒,对创伤部位进行撑开复位。复位完成后,收回工作通道,缝合皮肤。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及术前、术后24 h、术后7 d创伤处疼痛情况;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的术后并发症(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创伤性截瘫、感染等)发生情况。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进行评价,即在一张纸上划一条均分为十等分的直线,从0~10进行标记,0分为无疼痛,10分为疼痛无法忍受,让患者根据自我感受进行标记。
1.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57 159.48±21.19 116.47±21.09 3.26±0.84 9.32±3.77对照组48 127.46±24.33 276.21±19.58 5.18±1.37 16.31±4.29 t 7.208 40.202 8.459 8.886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疼痛情况术前,两组的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 h、术后7 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24h 术后7d观察组 57 7.07±2.46 3.19±0.71* 2.53±0.41*对照组 48 7.24±2.53 5.33±1.20* 4.66±0.82*t 0.348 10.854 16.349 P 0.728 0.000 0.000
2.3 术后并发症术后,观察组发生运动功能障碍2例,感觉功能障碍2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77%(5/57);对照组发生运动功能障碍3例,感觉功能障碍4例,创伤性截瘫1例,感染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11/48);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36,P=0.045)。
3 讨论
脊柱是人体重要的骨骼结构,由26块椎骨通过韧带、关节以及椎间盘进行连接,其上端承托颅骨,下端连接髋骨,中间附着肋骨,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以及保护脊髓、辅助运动的功能[5]。作为人体的中轴骨骼,脊柱具有负重、减震、保护以及运动的功能。脊柱的中间是脊髓,两侧椎间孔有丰富的神经走行,一旦脊柱受到外力而造成损伤,轻则影响受伤脊柱的运动功能,严重的患者如果压迫神经,则可造成损伤脊柱以下部位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感觉功能障碍,甚至可造成截瘫,终身残疾。
脊柱创伤的治疗,程度较轻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程度严重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6]。传统开放手术视野开阔,但在切开复位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肌肉、软组织,甚至神经的损伤,进而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7-8]。微创手术随着医学技术的成熟而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手术仅需要行一个小切口,通过工作通道直接在内部进行复位手术,涉及到的肌肉等软组织较少,同时在显示器上能够清晰地显示内部情况,术野清晰,具有创伤小等优势[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微创手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恢复时间,这与微创手术术中减少对肌肉等软组织的损伤有关。但由于开放手术开口较大,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方便手术的进行,因此手术时间较短;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7 d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微创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一方面与减少了术中损伤、患者自身恢复较快有关,另一方面与术中对脊柱周围神经系统的保护密切相关。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微创手术显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也体现了微创手术可减少术中对机体的损伤。
综上所述,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