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7-14何建军黄隆光

临床医学工程 2021年6期
关键词:经颅精神分裂症例数

何建军,黄隆光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茂名 52520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是医院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病症,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重性精神病,该病在我国是主要劳动力年龄段十大致残病种之一[1]。幻听、认知功能损伤等均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2]。目前针对SP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一种在全麻状态下使用一定量的短暂脉冲式矩形波电流经过脑部,导致患者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以及全身性抽搐,进而控制患者精神症状的治疗方式,该方式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病情不易反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主要是通过对脑部特定部位的刺激,使大脑皮层由于变化电流产生的磁场而引发感应电流,以此对脑部神经生理活动以及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改善患者神经细胞活动。因此,本研究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SP)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44例。其中研究组男、女比例24∶20,年龄在34~61岁,平均 (42.63±5.19)岁;参照组男、女比例23∶21,年龄在35~58岁,平均(41.96±4.08)岁。两组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②经临床检查符合SP的诊断标准;③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患有肾、肝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疾病;②与患者沟通存有障碍。

1.3 治疗方法两组均在原有服用抗精神药物的基础上实施治疗。参照组给予MECT治疗,操作如下:治疗前禁食、禁水12 h,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注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324,1 mL∶0.5 mg)1 mg,随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11,10 mL∶20 mg)0.3~0.4 mg/kg,待药物起效后,注射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99,2 mL∶100 mg)1 mg/kg,将其溶于10 mL 0.9%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于患者口腔中插入保护器并给予面罩吸氧,肌颤结束后立即进行通电治疗。MECT采取美国SPECT公司醒脉通多功能电痉挛治疗检测仪,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等。治疗3~4次/周,8次为1疗程。研究组给予rTMS治疗。采用南京伟思Magneuro经颅磁刺激仪,设置频率为1 Hz,刺激强度为90%运动阈值,对患者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进行刺激。治疗20 min/d,刺激维持时间为10 s/次,刺激10次,间歇时间5 s。治疗6次/周,12次为1疗程。

1.4 观察指标①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减分率为标准。痊愈:PANSS减分率≥75%;显著好转:50%≤PANSS减分率<75%;好转:25%≤PANSS减分率<50%;未愈:PANSS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著好转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使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评价。③使用威斯康星卡分类(WCST)[3]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工作记忆、抽象概括等方面,在完成分类时应答数越少表明认知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疗效比较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0.91%,与参照组的86.36%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疗效比较

2.2 两组的TE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的TE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TES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TE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TE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4 22.52±3.26 13.25±2.64&参照组 44 22.69±3.09 15.26±2.18&t 0.2511 3.8942 P 0.8024 0.0001

2.3 两组的认知功能比较治疗前,两组的WCST完成时间、WCST总应答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WCST完成时间、WCST总应答数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认知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的认知功能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WCST完成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44 23.63±3.26 13.21±2.69# 126.31±18.52 110.25±10.58#参照组44 23.66±3.54 14.27±2.58# 125.58±17.46 112.05±10.28#t 0.041 1.886 0.190 0.809 WCST总应答数(个)0.967 0.062 0.850 0.421 P

3 讨论

SP是临床中常见的重症疾病,目前仍未明确SP的具体病因,感知、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是SP的主要临床症状,认知功能障碍是导致患者无法回归社会的主要因素[4]。目前针对SP患者主要给予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疗效欠佳,故在给予患者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有效的辅助治疗显得尤其重要。

李敏智等[5]的研究表明,MECT是在患者麻醉状态下采取肌松剂、麻醉药物使其短暂失去意识,随后以一定量的电流对患者大脑皮层细胞进行刺激,引发大脑皮层细胞发生自发性发电,从而使患者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改善患者精神症状。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TMS)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种新技术,rTMS具有无痛、无创等优点,可以可逆性地影响脑功能,该技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中枢神经,随后通过电流对患者神经生理活动刺激程度进行调节,进而达到抑制与兴奋患者大脑神经的效果,且与MECT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备受临床医师的青睐。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ESS评分、WCST完成时间、WCST总应答数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研究组的TES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MECT与rTMS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均有显著效果,但rTMS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颅精神分裂症例数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