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设计与物理空间布局

2021-07-13周莹温爱莲

兰台内外 2021年11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以人为本

周莹 温爱莲

摘 要: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布局建设成为热门话题,而智慧空间也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在高校图书馆中得到关注,但国内将智慧图书馆、智慧空间与物理空间进行阐述的文献较少。本文以智慧图书馆理念为出发点,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剖析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物理空间具备的服务、知识信息、文化创新等功能,并结合武汉学院陈一丹伉俪图书馆在智慧空间规划和建设中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为构建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开发提供案例参照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物理空间;智慧空间;以人为本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爱荷华大学 (University of Iowa) 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空间 (Information Commons)”后,圖书馆的空间建设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图书馆等国外众多高校图书馆都开始大规模进行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美国的北卡罗莱纳大学也于90年代成立了IC任务组,并制订一系列IC发展计划。随着时代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新动力,“智慧空间”这种形态更加高级的空间形式在高校图书馆逐渐火热,有学者预测这将是图书馆创新空间发展演变的必然趋势。通过文献调研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空间建设开发的研究对象大多集中于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间、创客空间等类型,对物理空间的智慧化研究较少。可见,对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开发建设策略与方案的研究有待发掘。

一、智慧图书馆与智慧空间

“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最早于2003年由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艾托拉首次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不受空间限制的、可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此后,国内外图书馆界对“智慧图书馆”开展多维度探究,目前已涵盖智慧图书馆的定义、主要特征、系统构建、服务策略、实施规划、人员建设等方面。 随着国外“第三空间”理论和创客运动的兴起,空间设施的规划布局渐渐成为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基础。因此,构建智慧空间、智慧图书馆体系必须考虑空间布局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开始关注图书馆物理空间智慧化的布局。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功能,提升空间价值,成为高校不断发展创新的非常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二、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功能

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布局的宗旨是为师生服务,因此无论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根本来看,还是从“智慧”的内核来看,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建设应结合智慧化突出人文关怀,注重读者(师生)体验。结合国内外图书馆空间布局变迁和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功能主要应体现在文献服务、知识、文化创新功能等方面。

1. 文献服务功能

智慧图书馆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更注重“以人为本”,针对读者的学习、阅读、科研等不同需求进行物理空间的规划与布局,以满足师生复杂多样化或个性化需求,进一步体现智慧空间的服务价值和图书馆服务能力。在进行智慧空间规划建设中,会满足读者的需求,以构建物理空间的舒适、便捷环境、设置学习、阅读的多样化空间来体现智慧空间的概念,增强自助服务能力,结合为读者打造一个虚实结合的智慧空间,加之完善的服务体系,充分体现图书馆服务至上的宗旨。

2.知识信息功能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发挥了知识储备和学习中心的作用,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数字资源的充分共享,高校图书馆既要承担文献的存贮和阅览任务,更要发挥知识信息传递、再加工的作用,在图书馆智慧空间规划上,智慧空间逐步向校园智慧知识空间递进。通过配置完善的纸质文献资源、智能设备、数字资源体系,利用物理空间优势,为读者提供查找知识信息和文献资源良好环境, 从而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服务,拓展知识面。

3. 文化创新功能

高校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文化育人的作用,智慧图书馆在智慧空间建设中也体现了文化和创新功能,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和智慧空间建设的大趋势。“图书馆空间规划和空间设计要以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引领,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融入其中,在图书馆环境建设中体现校园文化元素,营造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高校图书馆在发挥文化功能同时,在智慧空间的设计中,延展创客空间功能,挖掘智慧空间的创新功能,不但能提高物理空间利用率,而且吸引师生参与其中。

三、武汉学院陈一丹伉俪图书馆智慧空间布局案例分析

武汉学院陈一丹伉俪图书馆(以下简称“新馆”)在物理空间的建设和开发贯彻了智慧空间理念,在建设前期的准备和规划中,曾多次调研考察国内进行智慧图书馆建设及智慧空间建设比较成功的案例馆,从外部设计到内部物理空间布局,在空间设计思路、设计特点和服务效果等方面总结出并推行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和方法。笔者主要针对在整个新馆建设和物理空间布局时打造的多个智慧空间进行分析,提出智慧图书馆理念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建设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改造和智慧空间开发提供案例参照与实践借鉴。

新馆总体建筑面积超5万平方米,含地下2层和地上8层。目前投入使用的为一楼至五楼,于2017年12月20日开馆试运行,2018年1月13日正式揭牌。为目前全国唯一同时获得中国绿色建筑标准(设计)二星级认证和美国LEED NC金级认证的大学图书馆单体建筑。

新馆集藏、借、阅、咨于一体,设有流通阅览区、电子阅览区、新书展示区、艺术类书籍阅览专区、国学经典阅览专区、工业设计与信息技术阅览专区等各类特色阅览区域。同时馆内还设有英语沙龙(咖啡吧)、IC创客空间、学术报告厅、学生研修室、考研自习区和多功能文献检索培训室等功能空间。

新馆建设的成功案例引起了全国高校图书馆届的广泛关注。笔者作为参与新馆建设的见证者了解到,新馆根据不同功能打造了多个智慧空间,具体分为三大类:知识服务空间、学习共享空间、文化创新空间。

1. 知识服务空间

“服务寓于空间, 空间承载服务。”智慧空间是为了更好的秉承“以人为本”理念,更要重视读者需求的便利性、服务的主动性,才能使智慧空间成为不断生长的有机体,而不是无灵魂的物理空间。

新馆着眼于知识信息服务,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阅读环境,将馆藏图书置于各个区域,将借阅与阅读学习融为一体,在物理空间的设计和家具的选择方面也别具匠心,如配置舒适、具有书香气息的家具,注重人书合一氛围的营造。除了考虑大开间、开放性阅读的需要,还依据学科分类,打造多个特色阅读空间,将纸质文献资源进行学科和专题分类,便于读者随时阅览,同时在开放区域配置自助设备及人性化查询系统,便于查询数字化资源。新馆在3~5层分别设置的特色空间是一大亮点,即艺术特色专区、国学经典特色专区、信息技术特色专区等,每一个特色空间都以不同的色调和风格的家具、桌椅、设备相搭配,与流通阅览区域相得益彰。比如,在艺术特色专区选择了造型独特、红色基调的桌椅书架、躺椅等,体现艺术独特美感;国学经典特色专区则搭配了新中式禅意驼色基调家具,烘托传统文化氛围,可以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工业设计及信息技术专区,配以绿色基调为主的极具线条感家具,体现工业及智能化风格,便于创新团队查找专业资料和开展活动。

2. 学习共享空间

考虑到图书馆从以阅览为主转变成以学习、交流为主,在智慧空间的规划上延展了学习共享空间的功能,学习共享空间分为多功能文献检索室、创客空间、学习讨论间等空间。考虑到师生的体验式需求,在多功能文献检索室配置可移动的投影、音响、桌椅等设备,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展现的空间,帮助学生们得到充分锻炼。IC创客空间设置了轨道和移动投影设备,够满足学术报告、会议、学术交流、多媒体授课、现场教学及远程教育等要求,具有智能管理系统和良好的音视频效果;3~5层的学习讨论间可根据读者的数量和活动形式进行随意组合,可大可小,灵活、弹性。如利用多功能文献检索室自主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数据库使用培训、阅读推广活动、信息素养教育、团队协作活动等,也与院部协同合作开展读书会、实验教学讨论、团队拓展活动,教师科研工作坊及科研培训等活动,受到了师生的广泛欢迎。通过与学校各个院部、部门的协同合作,多样性的空间满足了各类读者和团队的学习、科研、协作、创新的需要,为我校师生提供了培训空间、创客空间和体验空间。

3.文化创新空间

在物理空间规划上,新馆注重营造以校园文化、校风、学风为主的文化氛围,设置特色文化空间及配套设施,利用特色空间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活动,与学校其他部门协同合作開展文化宣传、传播、交流等活动,发挥高校图书馆有效的育人作用。

在智慧空间规划中,新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了新书展示区、英语沙龙和多功能报告厅等智慧空间,在新书展示举办各类主题书展和文化展览、读书会、真人图书馆等文化活动;在英语沙龙举办讲座沙龙、英语角等活动,在多功能报告厅组织有声悦读、影视欣赏和阅读推广活动。利用智慧空间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发挥图书馆文化育人的作用。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创造虚拟智慧空间文化环境,实现读者的高效多向交流,增强物理空间的智慧功能。因此,在智慧空间规划上可以从高校创新创业和体验式教学的需求入手,设置创新创意空间,提供如研究讨论、实验或实践场所。同时借助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满足师生在创新实践中的资源需求,发挥高校图书馆激发师生创造精神的作用。

新馆在智慧空间理念下,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对学科及专业进行了深入研究调研,构建智慧创新空间,规划了IC创客空间和电子阅览室、创新工作坊等特色空间区域,配备智能化设备,进一步延展了创客空间的功能,利用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为师生提供了包括模拟和虚拟环境、艺术设计、建模、多媒体制作等在内的创新服务,营造了创新氛围。同时,着眼体验式教学及学生动手实践需求,利用多个特色空间,协同学院开展毕业设计创作、心里拓展训练营、科研工作坊等活动。

四、武汉学院陈一丹伉俪图书馆智慧空间布局案例思考

1.以服务为主,明确空间智慧功能的定位

以服务为基础,立足智慧图书馆理念,让读者在不同空间下有效的体验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方式,需在空间规划过程中,明确定位物理空间的智慧化功能,有效发挥图书馆各空间的最大价值。

2.以人为本,提供物理空间精准服务

高校图书馆智慧空间的重心是研究师生读者的个性化和多样化信息需求,注重空间与服务的高度融合,因此对建成后的空间具有哪些服务能力,提供哪些服务内容,配备什么样的设备设施都要有明确考量,以利于投入使用后能够提供精准服务。

3.注重美学价值,突出文化育人功能

应注重实体智慧空间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的呈现,如空间的设计以绿色环保为理念,布局与本校校园文化相呼应,投入使用后,注重增添本校校园文化元素,突出体现文化育人功能,让读者在利用空间时,感受学校和图书馆的文化。

有利于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及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创新服务。

智慧空间建设是高校打造智慧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智慧图书馆建设必然在物理空间的智慧功能上进行规划和布局,将空间功能与服务模式和服务体系相结合,促进服务发展、拓展服务空间,从而更好地实现智慧图书馆整体功能和有机发展。

参考文献:

[1]Beagle. D. Conceptualizing an Information Commons[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999

[2]卢章平, 梁 炜, 刘桂锋, 王正兴.信息-知识-智能转换视野下图书馆创新空间演变研究[J].图书馆建设, 2017

[3]Aittola M, Ryhanen T, Ojala T. Smart Library- Location-Aware Mobile Library Service[C]//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ith Mobile Devices and Services,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Mobile Hci 2003, Udine, Italy, September 8-11, 2003, Proceedings.BDLP,2003

[4]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严潮斌.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

[5]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

[6]丁 安,朱朝凤.智慧推荐系统模型构建研究——用户需求驱动下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9

[7]韩业江,董 颖,方 敏,王思萌,胡春丹,李瑞波.基于情境感知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9

[8]李 若,邓学军,张 帆.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实施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19

[9]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建设,2011

[10]汤 尚,陈好敏.高校图书馆构建创客空间的优势与建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

[11]施雁冰, 谢明亮, 董 奎.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服务和空间的融合[J].情报探索, 2018

(作者单位:武汉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北省高校图工委科研基金研究项目“高校智慧图书馆空间布局研究——以武汉学院陈一丹伉俪图书馆为例 ”(项目编号:2018-YB-13)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莹(1982-),女,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温爱莲(1968-),女,汉族,湖北武汉人,学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情报学、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以人为本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