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2021-07-13叶淑然
摘 要: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并且和社会各行各业高度融合,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大数据环境下,在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也得以广泛推广。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部门,目前如何推动自身管理走向现代化,展现其更多的服务价值成为高校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先就现阶段高校图书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处于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会遇到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对依托于大数据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做了具体论述,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近年来我国的学术界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加强了关注,2012年上海的图书馆首次引进了大数据,给了当时的图书情报行业极大的冲击,也为图书馆开展信息化管理开辟了窗口,为图书馆精准服务创设了更多的可能性。至此,相关行业人员开始对大数据在图书馆资源管理和建设中的应用积极展开了推广和实践。高校图书馆是学校进行教学及其他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也是评估学校发展能力的指标之一,其信息资源管理、建设、服务和学校有着密切联系。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想谋求新的发展机会,展现自身功能,必然要进行自我审视,突出自身资源优势,高校领导和管理人员需意识到大数据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遇,投身于探索和研究大数据与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建设和服务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一、大数据概念
所谓大数据具体指海量数据及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处理技术,大数据所描述的信息数据难以依靠原有的数据库及技术实现储存、管理、控制和处理。基于大数据支持的信息资源管理具有存储空间大、结构完善、处理效率高以及相对真实可靠等优势,以多元化数据集合为基础,借由对最新信息数据及其价值分析,可以从中获得更多价值,进而再根据实际价值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创造性应用。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建设工作中考虑到大数据的应用,结合相关分析成果可以对图书管理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提供一定支持。目前比较常见的大数据处理软件有Hadoop、Storm、RapidMiner等。
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现状分析
1.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意识有待增强
高校图书馆是各大高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管理者通常为了确保在校学生和馆藏图书的安全,不会允许非本校人员入内,开放对象也集中于本校在职教师和在读学生,且需要持校园一卡通验明身份才可进入,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向社会开放。这一经营管理理念无疑是比较小众、狭隘的,对于持该理念的高校领导者及管理者而言,接受并适应以大数据为依托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建设新模式需要一定时间。大数据时代下,无纸化阅读成为常态,不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以及其他社会人员对高端精密信息资源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传统纸质阅读难以让人满足,而现有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绝大部分都不具备信息化管理意识,对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低下,习惯于旧有的管理模式,和新模式岗位需求不匹配,在图书引进、管理等方面的优化力不从心,这也是导致高校图书馆管理资源建设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
2.图书馆馆藏书籍资源配置不够完善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籍资源总体而言是有限的,一方面由于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开放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因此文化、科研等专业性强的书籍种类较多,面向社会人士的工具书、娱乐类书籍极少。图书馆所有图书数量处于低水平,资源比较匮乏,各种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和流通性受到局限。另一方面图书馆管理体制建设需要法制保障,确保图书馆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若要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引进、管理和建设相关的通信网络技术,就需要建立规模庞大的、互动性极强的网络群集。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图书馆难以摆脱传统管理模式,要推进大数据的有效应用,必然需要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就文献保护、信息版权、知识产权等内容提供法律保护,才可以让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加有序合法。
3.投入建设的资金有限,缺乏专业人才
要大力推广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和建设,必然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夯实物质基础才可以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运转。具体而言,数字化图书馆的基础硬件设施有计算机、服务器等,软件就是数据处理技术和其他资源。但很多高校用于建设信息化管理图书馆的资金极其有限,虽然部分高校近年来提高了重视,也有意识地加大投资,但与实际建成还相差甚远。此外,高校图书馆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总体占比不高,人力和物力难以跟上建设需要,使得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进度缓慢。
4.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漏洞
理想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需要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管理体系和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二者既是基础又是保障。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并且提高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建设和发展时间并不长,暂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图书馆之间的沟通渠道尚待开发,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图书馆互动意识不强,信息交互频率不高,默契度还需要一些时日培养。这样的情况下难免就会出现浪费资源现象,无形中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埋下了一些隐患。
三、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面临的机遇
(1)提升数字化图书馆建成概率
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领域各行各业中,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在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图书館信息资源管理和建设的进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是必然趋势,提高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概率,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和动力。有了大数据的支持,高校图书馆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会更加新颖,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落实打造了一个成功案例,利于推动高校及其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2)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程度更高
传统高效图书馆管理模式既不适应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拉低了管理工作效率,也让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滞留原地,其本来的优势和价值无法体现,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及自动化等技术的引入,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得以创新,整体上提高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水平,图书馆的价值被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
(3)图书馆书籍资源变得更丰富
大数据本身的多样化、数据量大的特点让它在应用于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过程中,可以为导入更加丰富的书籍资源,增加图书馆书籍储备,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完善、优质的阅读服务,改善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中的形式单一、资源不足问题,满足了人们多元阅读的需求,使其阅读体验更良好,对图书馆的支持和认可度也更高。
2.面临的挑战
高校图书馆在应用大数据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获得了一些机遇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挑战,主要表现在:
(1)基础设施需要加强
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需要加强,大数据背景下,各种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技术为载体,对硬件、软件设施的要求更高。高校管理者不仅要面对资金投入上的问题,更要考虑到资源优化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引进了新的技术,购置了新的设备,而不去考虑软件、硬件设施是否和本校图书馆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话,财力的投入无疑是浪费。
(2)数据安全需要考虑
信息化管理彰显出了极大的便利性,但也伴随着信息泄漏、病毒攻击等安全问题,如果缺乏严密的网络安全维护系统,或者因为管理人员对现代化技术应用不到位,网络管理和服务环境过于开放的话,会让图书馆的数据信息安全陷入一定的危险中,一些不法分子会趁网络安全漏洞实施不法行为,让图书馆的重要数据泄漏,轻则遗失一些书籍资源,严重的会对师生的信息安全、学校整个网络安全造成威胁。
3.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和工作人员而言,对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也是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工作职能、性质和内容的转变对管理人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图书管理和服务已经不是原来简单的传递文献、整理资料了,更需要管理人员展现其主动性,学习更多计算机操作和信息处理的知识与方法。
四、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
处于大数据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在实现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进程中,针对本身存在的管理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需要从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对本校师生需求以及未来图书馆开放后社会群众的阅读需要考虑,以前瞻性和综合性的眼光来审视、加强并落实相关工作。
1.合理投入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高校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加强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物质基础是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的保障,因而需要对资金投入进行合理规划,加大对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学校可以争取国家政策补贴或者教育投入支持,为本校及图书馆建设优化提供强有力的后盾。若本校资金有限,高校领导就要调整资金比例,适当增强图书馆盈利性质,打造半公益半经营的图书馆运行机制。图书馆面向本校师生服务,也可以适当向社会开放,通过收取合理范围内的费用来把握服务范围扩大和服务功能凸显度,而收取的费用则可以用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其次,当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后,高校就要展开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检查并更新图书馆内的计算机设备,引进智能化设备,如LED投屏,为师生和其他社会人士提供导航服务;RFID(射频识别)智能自助设备,读者可以享受“刷脸借阅”、电子借阅等智能化借阅体验。在软件开发和引进上,高校需要对市面上各种流行的App深度分析,选择符合自身图书馆服务管理以及契合学校实情的软件,从而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效率,提高数字化图书馆服务质量。再次,为了数据安全漏洞阻碍信息化建设,高校也需对数据安全加强管理,如使用先进的防火墙技术,将图书馆各项数据分门别类进行安全管理,对重要信息数据增加多重防护;还可以开发和应用云备份技术,及时对图书馆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备份,避免丢失信息数据。另外,还需要加强相关管理和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培养,端正其工作态度,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对数据信息的有效管理与维护,保障数据安全。
2.拓宽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需要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拓展图书馆信息化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内容,充分满足服务对象的个性化阅读。例如,大力推动学校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和完善,增加超级链接,并建立相关信息导航,可以指引读者在浏览时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阅读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读者阅读需求,进而为图书馆虚拟馆藏书籍资源的引进提供一些方向。这种服务也可以应用到图书馆内的智能终端设备上,开辟线上服务渠道,可以让师生进行自动检索、自动查询、自动借阅等。对师生个性化阅读需求也需要着重把握,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制订个性化阅读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宗旨进行个性化推荐阅读、知识决策和其他定制服务。另外,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学校论坛、微信公众号来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了解师生阅读需求,从而对自身资源整理和导入进行调整。
3.积极发展联盟,推进资源共享
多元发展的信息技术交互性极强,这也说明了高校图书馆仅凭自身单个力量是难以长远发展的,难以实现对复杂海量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因此,需要积极发展联盟,构建各个高校联盟发展模式,特别是对兄弟高校、同地区高校的合作联盟要加强关注,促进各个高校图书信息资源共享,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阅读需求,提高馆内信息资源利用率。立足于各大高校现有的网络软硬件设施,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可以为各个学校的图书馆信息数据的储存、查询、分析、开发和利用提供有效支撑,兼顾各个机构需要,形成完整的资源保障体系。另外,高校还可以致力于将阅读信息数据的提供者和服务者整合起来,创新经营发展理念,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展开与提供者和服务者的深度交流,让本校图书馆内的信息数据可使用的力度加大,促使学习内容更全面。
4.提高管理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工作指导,摒弃过去的被动意识,切实把握大数据基本要求,培养自身大数据意识和信息化服务意识,坚持为读者提供更优质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以“服务至上、用户第一”为出发点,关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交流,了解并滿足对方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当具备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后,管理人员就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高校需要加强培训工作,一要提高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相关业务的综合管理能力;二要强化管理人员计算机操作和信息资源整合、处理和利用能力。具体形式有培训会、宣讲会、线上课程、外出交流等,促使管理人员可以对大数据下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有更高认识。另外,高校也可以引进优秀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士,为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注入新鲜力量,健全考评体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建设向现代化发展趋势不可避免,高校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发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助推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建设,让高校图书馆在新的时代形势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晔煊.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质量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
[2]高建辉,师 薇,祁建华.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9
[3]马启花.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用大数据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
[4]蓝冬梅.“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5]张姝末.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实障碍及提升策略[J].才智,2017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金项目:2020年南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自媒体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创新应用研究》2020sk342。
作者简介:叶淑然(1980—),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资源建设与阅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