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和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的分析
2021-07-13孙文燕邱晶赖红梅
孙文燕,邱晶,赖红梅
(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江西 赣州 341400)
在我国结肠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特别是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但导致右半结肠癌发生率提高的具体原因目前尚未明确[1]。左、右半结肠癌的发病机制及血液供应途径、组织学、生物学特征等存在差异,两者治疗方案、药物敏感性、预后等也可能会存在不同,因此,分析比较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3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73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左半结肠癌46例,右半结肠癌27例。男43例,女30例;年龄23~85岁,平均年龄(56.15±1.23)岁;病程1~9年,平均(3.96±0.58)年;Dukes A期11例,Dukes B期37例,Dukes C期20例,Dukes D期5例。纳入标准:术中切除原发病灶,经病理检查为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准确,TNM分期准确。排除标准:横结肠癌、结肠转移癌,结肠原位癌或腺瘤;阑尾腺癌、类癌;随访资料不全。
1.2 方法 准确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包括,①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等;②临床特征:是否出现腹痛、便血、腹部肿块、肠梗阻、腹泻、便秘等症状,是否出现显著消瘦感、贫血、术前癌胚抗原水平等;③病理学特征:肿瘤具体大小、形态、Duke分期、分化程度、黏液分泌、远处转移情况、脉管瘤栓、淋巴结数量、癌结节等;④治疗:对患者实施何种治疗方法,如根治性手术治疗、姑息性手术治疗,是否采用辅助化疗等。在治疗后,应对患者实施定期复查、随访等,时间截止到患者死亡。
1.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特征,患者临床特征与大体分型,患者病理学分型与Duck分期,肿瘤大小、脉管瘤与淋巴结转移,生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特征分析 右半结肠女性比例更高,左半结肠男性比例更高;左右两侧年龄主要集中于≤65岁,见表1。
表1 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特征分析[n(%)]
2.2 患者临床特征与大体分型分析 右半结肠患者临床特征主要为腹痛、便血、体质量下降,大体分型主要为溃疡型或隆起型;左半结肠临床特征主要为肠梗阻,大体分型主要为溃疡型或浸润型,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特征与大体分型分析
2.3 患者病理学分型与Duck分期 右半结肠病理学分型主要为中低分化腺癌,左半结肠主要为中高分化腺癌;右、左半结肠的Duke分期分布主要为B期,同时右半结肠的Duke分期相对更晚,见表3。
表3 患者病理学分型与Duck分期
2.4 肿瘤大小、脉管瘤与淋巴结转移分析 右半结肠肿瘤大于左半结肠,右半结肠脉管瘤栓发生率高于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无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左半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肿瘤大小、脉管瘤与淋巴结转移分析
2.5 生存分析 右半结肠平均生存期为(67.58±1.26)个月,左半结肠平均生存期为(68.05±1.31)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103)。左半结肠5年生存率为41.38%,低于右半结肠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6,P=0.043)。Duke分期A/B期右、左半结肠5年生存率为88.89%(24/27)、86.96%(40/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期右、左半结肠5年生存率为59.26%(16/27)、82.61%(3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期右、左半结肠5年生存率为18.52%(5/27)、43.48%(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与Duke分期相关。
3 讨论
因左、右半结肠在胚胎起源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分化发育后,解剖、生理、功能、形态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左、右半结肠癌发生癌变时,相关信号通路并不相同,其中有1 000多个基因存在较明显的表达差异,且通过基因排列进行观察,左右两侧进展、复发时的主导路径存在一定差异,左半结肠癌复发时,通常会使细胞基质关于扩增方面的基因出现高表达、抑癌方面的基因出现低表达,可启动Wnt信号;右半结肠癌与Wnt信号出现高表达、细胞周期调控明显相关。由于近年来,临床治疗肿瘤时,通常实施个体化疗法,因此,将左、右半结肠作为不同疾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
本研究结果显示,右半结肠女性比例更高,左半结肠男性比例更高,且左右两侧年龄主要集中于≤65岁。表明,结肠癌趋于年轻化,在中青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发病率。一般认为,中青年患者机体的重要器官功能良好,且合并症少,对手术具有更强的耐受力,预后更好。在右半结肠癌中,女性发病率更高,而在左半结肠癌中,男性发病率更高。龚承先等[4]在研究中也得出此结果,但具体原因,目前还未得到明确阐述,需进一步研究。
右半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主要为腹痛及乏力、贫血、体质量下降等全身症状,大体分型主要为溃疡型或隆起型[5];左半结肠癌临床特征主要为急慢性肠梗阻,大体分型主要为溃疡型或浸润型;右半结肠病理学分型主要为中低分化腺癌,左半结肠主要为中高分化腺癌[6]。一般认为,右半结肠的肠壁更薄,而肠腔更大,当出现右半结肠癌肿时,与左半结肠比较,更易侵犯浆膜,且右半结肠在肠蠕动时,幅度相对较小,空间更紧密,癌肿导致肠道受到的刺激更显著,且因其肠蠕动范围较低,因此,早期症状不明显[7]。若癌肿侵犯肠壁,穿透肌层,向浆膜形成浸润,但并未完全穿透,往往会导致局部膨胀,但浆膜是脏层的一种腹膜,在受到牵拉、发生膨胀时具有较高敏感性。若患者右半结肠癌有明显腹痛,需对其实施结肠CT扫描检查[8]。通常在实施螺旋CT检查时,患者浆膜面有模糊感、毛糙感,且肠周脂肪的密度显著上升,内部可见条索状、片状阴影,表明癌肿已穿透浆膜[9]。
右、左半结肠的Duke分期分布主要集中于B期,同时右半结肠的Duke分期相对更晚;左右两侧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半结肠5年生存率低于左半结肠(P<0.05)。在结肠癌中,腺癌较常见,且低分化腺癌患者恶性程度更高于高分化腺癌,特别是出现黏液腺癌时,其预后较差,且癌肿自身生物学特性与预后明显相关[10]。左、右侧结肠癌在Duck分期中,B期比例均较高,且右侧分期晚于左侧,主要是因右半结肠癌的低分化更多而造成的[11]。两组患者病理特征虽不相同,但其预后一致[12]。但李昕雨等[13]研究中,右半结肠癌患者因分化程度低,具有更高的恶性程度,导致其预后较差。对此不同结果的出现,还需进一步探讨原因。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缺陷性与局限性,本研究涉及病例均来自同一医院,人群选择存在明显偏倚性[14]。且对病例进行筛选时,有可能导致偏倚问题存在[15]。由解剖学进行分析,左、右半结肠在划分时,将脾曲作为界限,盲肠(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右半部(肝曲)属于右半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属于左半结肠[16]。但很多横结肠癌难以确定其靠近的是脾曲还是肝曲,因此,在研究时,为预防分组错误,排除横结肠癌[17]。倾向评分匹配在研究中,能合理校正很多已知混杂因素[18],但同样存在一些混杂因素,因其难以被观察到,导致难以校正,尤其是一些基因表达谱出现突变时,无法校正,但对临床预后具有一定影响[19]。
程健在研究中探讨不同部位结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左半结肠癌46例,右半结肠癌7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直径,大体分型,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脉管癌栓及远处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半结肠癌3年生存率(73.0%)高于左半结肠癌(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右半结肠癌发病患者年龄偏高,女性患者较多,且生存率高于左半结肠癌。与本研究结果一致[20]。韩延霞[20]研究中,LC组患者便血、肠梗阻发生率均高于RC组;入院时RC组贫血发生率高于LC组;与LC组比较,RC组呈现低分化状态,存在微卫星不稳定(MSI)、脉管瘤栓、神经受累、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更高。表明,RC患者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更高。本研究未涉及上述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21]。
综上所述,左、右半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存在差异,右半结肠癌女性发病率更高,低分化腺癌发生率更高,Duke分期相对更晚,5年生存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