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写作实证研究方法评述❋

2021-07-13叶洪

外语与翻译 2021年2期
关键词:二语写作者语料库

叶洪

段 敏

中国政法大学

【提 要】本文对国际权威期刊《第二语言写作》近十年实证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勾勒出国际二语写作主要的实证研究方法,从概念界定、使用步骤、长短处等方面集中论述个案、文本分析、语料库、实验、问卷访谈等主要研究方法,并援引国内外写作研究经典文献进行示例分析。本文认为,不同研究方法均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和操作方法,研究者需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恰当而多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接近二语写作发展的复杂过程。

1.引言

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实证研究日益重视,对研究方法的探讨也日渐深入。实证研究以系统的、有计划的材料采集和分析为特点,包括量化研究、质化研究和混合研究三类:量化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基础之上,一般采用实验、测试、问卷、语料库等手段收集实验数据;质化研究主要依托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及建构主义范式,多采用个案研究、访谈、叙事、日志、人种志等方式收集数据;混合研究则是量化与质化研究在同一研究课题中的有机结合。

国内外探讨二语写作研究方法的文献不多,主要是《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徐昉2012)和A Critical Approach to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叶洪2012a),论述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及其研究方法。此外,徐锦芬和李霞(2018)通过综述2000-2017年国内外各9种核心学术期刊700篇二语教师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反思未来二语教师研究方法的发展。同时,学界对质化研究方法的关注度有所提高: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质化研究方法的应用(刘路2016),在语言教学研究中鼓励采用质化驱动的混合研究方法(张培2018)等。本文旨在为二语写作领域的研究者及教师梳理主要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以期为二语写作教学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二语写作研究方法概览

国际二语写作领域最权威的期刊是《第二语言写作》(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SSCI源刊),创建于1992年,2017年影响因子为3.321,在182种语言学期刊中名列第二。本文以该刊2010年至2019年十年间发表的1531篇实证研究论文为例,对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勾勒出国际二语写作研究方法概貌。详见下表2。

研究 个案 文本 语料库 对照 测试 叙事 行动 有声方法 研究 分析 研究 实验 访谈法问卷法 研究 人种志 研究 研究 日志法 思维 观察法 总计年份2010 5 1 1 2 1 1 1 12 2011 1 4 1 1 1 1 1 1 11 2012 2 3 3 2 1 1 13 2013 5 5 1 2 5 1 1 20 2014 7 5 3 1 1 18 2015 6 5 2 2 1 2 1 19 2016252 21112 2017432110

2018323331 1117 2019345221 1 1 1121总计 38 37 20 18 14 7 4 4 3 2 2 2 2 153百分比 24.8%24.2%13.1%11.8% 9.2% 4.6% 2.6% 2.6% 1.9% 1.3% 1.3% 1.3% 1.3% 100%

从上表可见,国际二语写作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和文本分析,均占全部文献的24%以上。个案研究是对小数量群体的深入观察追踪,旨在实现对某一二语写作变量整体规律的把握。文本分析法(24.2%)是通过研读二语写作文本,探寻二语写作者的文本特征及其写作水平与能力。位列第三的研究方法是语料库研究法(13.1%),是近年来逐渐涌现的新方法。对照实验法(11.8%)使用频率也较高,以测试、问卷、访谈等作为实验数据收集方法。访谈法(9.2%)和问卷法(4.6%)通常一起使用,以达到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有机结合。测试研究(2.6%)、人种志(2.6%)、叙事研究(1.9%)、行动研究(1.3%)、日志法(1.3%)、有声思维(1.3%)和观察法(1.3%)这几类研究方法在二语写作领域使用频率较低。

本文结合上述国际文献和国内相关文献,对二语写作主要研究方法的概念和应用及其适用性和发展趋势加以阐述。

3.国内外二语写作主要研究方法评述

3.1 个案研究

近年来,二语写作领域的个案研究法运用越来越广泛。该研究方法适用群体可以是教师(牛瑞英、张蕊2018)、学生(Yang 2014),也可以是机构(叶洪2012b)、课程(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2000)或者教学法(王初明2012);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或数个;其追踪观察的时间跨度一般较长。个案研究作为一种过程性研究,关注点不仅在于被研究者的成长和学业背景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关注被研究者在较长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它通常采用访谈、观察、日志、有声思维等方法搜集研究对象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及写作后的感受等,其中,访谈法是个案分析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此外,被研究者的书面写作材料常常是必不可少的分析对象,以此作为研究者观察结论的辅助性证明。Okuda(2019)通过4个写作课程的录音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课后访谈,收集数据了解其写作时的目的与动机,并结合课前背景问卷调查和学生写作草稿数据,以探究日本高校学生如何评价其非母语教师所教习的英语写作课程。由于是对一个或几个典型案例的选择分析,选择案例时就需格外小心,研究者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被研究者的背景信息及自身的研究目的,才能针对性选择最为恰当的案例,这也是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所要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其次,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过程中多采用文字描述的表达形式,不免夹杂写作者的主观感受。总之,个案研究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被研究者的学习过程及写作感受,深度思考被研究者折射出的问题,从而更好了解二语写作过程及写作者的写作发展水平。

3.2 文本分析法

文本分析法是“以语言和其他符号为媒介,以文字、图形、符号、音频、视频等内容为分析对象,按照某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作者所传达出的完整系统的语言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并提炼出评述性说明的一种研究方法”(李佳音、郭锦辉2019:102)。该方法从文本出发,既可通过人工进行标记、分类和总结,也可通过数据处理软件编码文本要素,进行深入的量化分析。

文本分析法强调对二语写作者写作文本特征的分析,并期望针对各个特征找出二语写作者特定的写作方式及其不足之处的相关改进方法,因其研究成本及研究难度较低而广为二语写作研究人员所采纳。它强调通过搜集文本并借助一定的理论模型和量表,实现对二语写作者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分析。例如,Rinnert,Katayama&Kobayashi(2015)通过分析19名英语母语者的日语写作文本及21名日语母语者的英语写作文本的修辞特征、论证类型及首段介绍/尾段结论的组成,以探究日语学习者根据自己母语构建二语写作的动态转换过程。文本分析法关注点大多在对语篇和修辞特征的描述,而较少有对写作过程的探索。近年来,随着有声思维、人种志等新兴研究方法的出现,单纯使用文本分析法的研究在二语写作研究文献中的比例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采用文本分析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二语写作模式及其特点。此外,计算机发展带来的语料库语言学常常被与较为传统的文本分析法结合使用。

3.3 语料库研究

借助语料库,二语写作研究者可以大规模分析学生写作文本,探索二语写作词法、句法等的特点。二语写作领域的语料库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者根据自己课题研究目的自行建立语料库,对写作文本进行分析,Jiang et al(.2019)通过收集不同写作水平的英语二语写作者所完成的410篇英文习作组成语料库,通过文章长度与写作水平探究句法复杂程度;第二类是研究者选用符合研究课题需要的现有语料库,分析文本特征,从而得出结论。Lu(2011)以文秋芳等人所出版的《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为语料,通过电脑运算系统自动测量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的句法复杂度,以探究句法复杂度作为衡量大学生二语写作水平发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通过语料库进行二语写作文本分析,研究者能够直接通过清晰数据得出结论,了解写作者二语文本主要的用词、搭配、句法、语用特征等;能够根据自身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语料库或建造语料库,更具有灵活性;且当前存在的相关语料库软件能够帮助研究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对大量语料的分析整理工作,提高研究效率。但是,若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必须借助其他分析工具,如量表等;其次,语料库研究更关注写作文本本身的字、词、句法特征,而对写作过程等的研究关注较少。选择语料库研究法进行研究时,应充分了解语料库的设计、开发、语料标注等相关知识,才能获得客观公正的研究结论。

语料库与文本分析法是两种较为相近的二语写作研究方法,研究者在采用这两类方法时,需加以区分。两类研究方法前期所需要完成的工作相同:即是对文本的收集,其不同点在于语料库所收集的文本数量一般较大,而文本分析法所需要收集的文本则没有明确的数量要求;而在分析的过程中,语料库一般以计算机大规模运算能力为辅助,海量分析二语写作文本的特点并得出结论,而文本分析法除可借助电脑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文本外,还可直接对文本进行解读,由此分析写作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并从中追溯其社会文化背景等。

3.4 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是通过控制除实验目的外的其他所有变量,设计对照组与实验组,观察分析实验数据,分析某一特定因素对研究课题的影响。

国内二语写作研究,对照实验方法研究的应用主要是对特定二语写作方法有效性的探讨,如钟含春和范武邱(2018)两人将146名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外语写作教学模式)和实验组(采用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教学模式),设计为期一学年的对照实验追踪调查,并在实验前后发放《二语写作焦虑量表》问卷,探究新模式对降低学生外语写作焦虑的有效性。国外运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二语写作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既包括对某一特定二语写作方法有效性的探索,如将51名某日本高校的英语学习者分为同伴反馈写作组和教师反馈写作组,通过收集为期一学年8次写作任务及教师和同伴反馈文本,探究两种二语写作教学方式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影响(Ruegg 2015);也包括将不同实验对象设置为变量的差别性研究,如将111名以西班牙语为外语的美国高校学生分为小组写作(4人)、双人写作和单人写作三个组别,收集其写作文本并转写合作小组(2人及4人)口头写作探讨过程,探讨合作写作对提高二语学习者写作水平的影响(Dobao 2012)。对照试验一般会采取如下研究模式:

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可以直观了解研究对象写作水平的变化情况,这是对照试验最为显著的优势之一。此外,研究者还可借助其他方法,如文本分析和问卷访谈等,来考察二语写作者在接受不同教学活动中思维、动机、情感等的变化过程,探究变化背后的原因。然而,如何有效控制实验变量并选取适当的前测、后测方法,以更有效地反映二语写作者写作水平的变化,全面了解不同课堂教学模式的效用,仍是这一研究方法的一个难点。

3.5 问卷法与访谈法

问卷法和访谈法在二语写作领域通常结合使用:研究者首先运用调查问卷法大规模收集数据,得出相关领域的一般规律,再运用访谈法对问卷调查中的典型代表进行访谈,以补充大规模量化数据统计过程中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优化研究结论,提高研究信度(Ferris,et al.2011;Davis&Morley 2015)。

问卷法研究的“基本元素是由数字构成的变量(Variable)”“基本单位是描述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设”(张士玉2015:1)。因此,问卷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寻找不同变量之间关系,深入挖掘相关数据背后的规律,探究事物的本质。其优点在于标准化程度较高、成本较低;缺点则是问卷设计难度较大,且问卷回收质量难以保证。问卷法通常会采取如下流程:

确定研究方向→抽样选定调查群体→问卷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完善问卷→正式发放问卷→采集问卷数据并输入数据分析软件→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访谈法亦是二语写作领域较为传统的研究方法。访谈从不同角度可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的访谈形式有各自的优、缺点,二语写作研究人员应该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合自身研究的访谈方式。如Zhao(2010)通过刺激回忆访谈及半结构化访谈,比较分析二语写作者对同伴和教师反馈的理解与接受程度。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中立,尽可能引导被访者真实全面地表达自身观点。访谈法适用于样本较小的研究,且成本较低,访谈材料获取难度较低,并能够根据访谈材料较为全面地分析被访者在学习与写作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及疑难点,因此经常单独使用或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共同完成研究者的研究课题。

3.6 测试研究

测试研究主要是“提供一种语言能力和水平的测量工具,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水平进行客观、准确、公正的评价”的研究方法(郭纯洁2019:45)。它二语写作领域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常与对照实验和其他方法一起使用,旨在有效考查二语写作者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Plakans和Gebril(2013)通过收集480份标准托福考试写作文本(主要内容为对同一话题不同观点的听-读文本的对比总结写作),并对文本打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源文本,以探究源文本在二语写作中的体现及其对二语写作的影响。Steinlen(2018)通过收集、分析德国小学生在参加过一年英-德部分“浸入式”学习活动后,进行德语写作水平测试、英语写作水平测试及认知水平测试所得数据,分析儿童双语写作水平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测验研究可以针对各种规模的对象进行统一标准的量化分析,数据可对比性较高,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但是,如何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如何解释分数与标准的关系等等是测试研究的难点,需要研究人员慎重对待。

3.7 其他研究方法

人种志、叙事研究、行动研究、日志法、有声思维、观察法等在二语写作研究中使用频率不高,但也有其特点。

3.7.1 人种志

二语写作领域中,人种志观察员通常是授课教师,被观察者通常是其学生,教师通过为期一个学期甚至更久的人种志研究来分析二语写作过程;研究人员亦可通过随堂跟踪调查,观察分析教师和学生课堂整体互动情况及课后习作完成情况,从而得出研究结论。Zheng(2012)通过收集本校28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课堂观察、课堂互动、课堂讨论、访谈及学生习作材料,深入分析同伴反馈过程中的学生二语写作过程。人种志研究作为质化研究的方法之一,研究者扮演的是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双重角色,能够深入了解二语写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帮助研究者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具备较为整体的动态视角,观察二语写作这一研究范畴;其局限则在于研究成本较高,研究人员需要长期进行实地考察而实际情况不能尽如人意;且数据整理难度大、主观性强等。

3.7.2 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以描述教育生活实践中真实发生的事件为基本特征,要求研究者客观、完整、真实的描述教育事件”(王霞2016:94)。在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既可独立于叙事情景之外,又可作为故事的记述者参与到叙事情景中,其主旨在于通过语言叙述、建构并接近教育的真实场景,表达研究者对于教育的看法和理解。例如Botelho De Magalhães等人(2019)通过收集两位在读博士与其导师通过邮件、Google DriveTM和WhatsAppTM进行的线上交谈的数据及两人叙述写作过程中自我身份认知、声音表达及能动性,以探究其在二语为英语的博士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叙事研究旨在还原真实的教学实践,通过直观详细的描述,为老师提供生动鲜活的经验参考。不过如何处理大量语料,并用客观中立的语言描述教学实践亦是其难点。

3.7.3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采用某种教学方式,设计教学行动计划,通过教改行动观察该种教学方式能否有效提高二语写作教学水平、改善学生学习和写作状况。行动研究一般是螺旋式的,研究人员一般会采用如下研究模式:

教师始终是行动研究主体,其目的在于通过不断的行动研究设计,解决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水平。但是,如何将研究结果客观化和普遍化仍是行动研究的难题(张永祥2008)。

3.7.4 日志法

按照记录日志功用的不同,日志法的运用大约可分为两类:一是将日志本身作为二语写作文本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借助日志软件(如Inputlog、Camtasia等)搜集写作数据并对学生写日记时停顿次数、时长、位置等进行分析,利用电脑深化对二语写作的认知(徐翠芹2011);另一类则是以日志作为学习者二语写作过程的辅助研究手段;如Han&Hiver(2018)通过反思日志和参与者访谈建立语言学习者个人资料夹,了解学生在写作课程中的写作目的与能力的变化。采用日志法,能够记录教师和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成果及认知水平的变化,收集难度较小,不需要经过特别训练就能掌握;但日志记录者主观性较强。

3.7.5 有声思维

有声思维是指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参与者被要求将脑中所有产生的想法全部实时大声说出并由记录者记录下来用以研究人类思维模式的一种研究方法(Rankin 1988),常用于探究二语写作过程中母语对二语写作的影响(van Weijen et al.,2009;Willey,I.&Tanimoto 2015);分析二语写作过程中写作者处理词汇、语块问题的思维模式(徐昉2010);亦可用于考量二语教师批改学生习作时的策略采用(Murphy&Roca De Larios 2010)及多语言学习者先前学习的语言知识对解决其他语言写作问题的影响(Tullock&Fernández-Villanueva 2013)等。对这一研究方法最主要的批评在于该法要求研究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违背了自然规律,有可能影响研究对象的正常思维模式,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准确(杨鲁新等2013);对此,研究人员需要对受试者进行必要的培训,尽可能减少打断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减少认知任务的负荷,以尽可能观察到写作过程中思维和情感的本原模式。

3.7.6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收集数据的一系列相关程序,包括看、听、记录等。常常作为辅助手段配合其他研究方法共同使用。通常情况下,研究人员需要对所观察的课堂进行录音或录像,借以分析总结二语写作课堂的一系列特点。例如,Russell-Pinson和Harris(2019)通过对互助小组活动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并进行录音,分析小组讨论和研究者指导的转写录音材料,以探究二语写作者在完成学术论文写作时所面临的压力及其对论文写作的影响。观察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能够在真实的课堂环境里收集到珍贵的数据并由此分析学生二语写作课堂,但是,研究者很可能受到自身原有知识背景和预设的局限,从而难以观察到预期之外的新行为,且会受到时间、研究者能力、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如何分析由观察法得来的实验数据从而发现二语写作课堂实践的一般规律,仍是研究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4.二语写作实证研究的拓展

随着国际化人才培养和英语国际学术发表需求的提升,二语写作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二语写作的研究内容更加广泛,主要包括:对二语写作篇章结构、教学法、二语写作相关课程、影响写作因素等的探讨,对学习者个人差异、学习过程的研究以及二语写作中社会语境的影响研究亦成为其研究的重要范畴。此外,二语写作与语言学其他理论的结合日益加强,其中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等为剖析二语写作的特征和过程做出重要贡献。计算机网络及语料库的运用作为二语写作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正逐渐为广大学者所运用。

随着近代哲学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国内外二语写作实证研究也经历了从崇尚量化研究到质化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的转变(叶洪、White 2012)。基于客观/现实主义哲学的实证研究强调对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讲求信度和效度,要求通过构建数学模型以客观中立的身份表述科学事实。这种观点指导下的二语写作研究强调量化研究,即通过测试、对照试验、语料库、问卷等研究方法获得直观数据,从而导出结果。这类研究更关注研究结果而非研究过程,采用演绎式的思维方式;相对于质化研究方法来说,客观性更强。多年来,量化研究方法一直为各国二语写作研究者所钟爱,推动了二语写作领域的发展;然而,如何把握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得出深层结论,则是其研究的主要难点。

近20年来,在对现代主义哲学反思、批判和扬弃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后现代研究观认为,原有的方法论不能有效解释目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种基于主观/诠释主义哲学的研究观推崇质化研究方法和量化与质化方法的结合,以便从不同侧面最大程度接近事物复杂多变的本质。近年来,虽然量化研究方法仍占二语写作领域实证研究主体,但采用质化研究方法的研究逐渐增多,更多学者开始关注学生二语写作的过程,旨在从中找寻二语写作的某些特征,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后现代主义研究者主张采用“定量+定性”的混合研究方法,模糊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之间的区别,最大程度提高研究结果信度和效度的同时,关注二语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及困惑,帮助学生更好提高写作能力,服务于社会。在混合方法设计中,质化研究方法也逐渐从次要地位上升到主要地位。

即使对于同一种研究方法,在不同认识论的指导下,这些方法可能包含不同的定位和哲学假设,因此有不同的实践方法和策略。以访谈法为例,有结构式、半结构式和开放式访谈。后者受建构主义影响,认为资料不是“收集”来的,而是由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共同“创造”出来的。这一认识直接决定访谈方案的设计: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获得信息,访谈时尽量采用“开放式”问题,选择访谈对象时不要忽视那些弱小和沉默的声音等。

5.结语

二语写作领域研究方法较多,每一种研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及长处和短处。研究者若想用有限的研究成本得出尽可能公正客观的结论,必须了解每一种研究方法的特征,从而选择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从研究对象来看,对照实验多用于对某一种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探讨。语料库研究、文本分析法则专注于文本结构特征、分析二语写作者所写文本词法、句法特征,探究写作者二语写作能力和水平问题。人种志研究方法常从整体视角观察写作者写作过程以深刻描述二语写作。叙事研究重视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情景的语言建构。行动研究是对真实教学实践中出现问题的不断完善。有声思维则更关注人在二语写作过程中思维的运行模式及母语对二语的影响等。

从研究对象数量上讲,语料库研究、测试法、问卷法的研究对象数量一般较大,故而借助电脑软件等进行分析,可大大减少研究成本。但其缺陷在于无法从微观了解二语写作过程。个案研究、叙事研究、有声思维、日志法、访谈法等方法的研究对象数量较少,但成本较高,其研究对象应具有代表性,因此,选择时需谨慎对待。

从相互关系来看,行动研究、对照实验、测试研究、语料库研究、个案研究、人种志、有声思维法通常会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共同使用,将后者作为辅助研究手段,以保证客观研究结果的获得。日志法、文本分析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则较少单独使用,通常被作为辅助研究手段,与其他研究方法共同使用。

总之,二语写作实证研究方法并无优劣之分,都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和使用策略,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问题选择恰当而多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接近二语写作发展的复杂过程。

注释:

1 2011-2019年间《第二语言写作》共发表论文181篇,包括实证研究153篇、非实证研究28篇;本文只对其中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2本文对研究方法的分类目的是展示二语写作研究方法使用频率及概貌,并非绝对准确,因为大多数研究都使用不止一种研究方法,本文按照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将其归类。例如,绝大多数二语写作领域的实证研究都会采用收集写作文本并分析的方法,但本文收入文本分析类别的论文仅指以文本分析主要方法、其他研究方法为辅的研究。

猜你喜欢

二语写作者语料库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写作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