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2010-2020年人际语用学研究:范围、应用与方法

2021-07-13袁国荣

外语与翻译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际语篇身份

袁国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提 要】人际语用学聚焦于人们如何在交际过程中运用语言来建构和维系人际关系,是社会语用学重要的讨论议题。人际语用学概念从提出至今已有十年,该研究在国内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本文梳理了人际语用学概念内涵以及2010-2020年国内人际语用学三大研究议题范围,即人际关系、身份构建以及话语语篇;发现人际语用学既是研究的主体,可以作为研究视角或理论框架,同时也是研究的客体,作为探讨的研究对象;此外人际语用学研究兼具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多为通过语料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证研究。本文反思目前国内人际语用学研究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对未来研究发展走向进行展望,希冀为人际语用学研究者提供借鉴。

1.引言

近年来,人际语用学在国内外学界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了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人际语用学的概念一开始是由Locher和Graham(2010:2)提出的,把它限定为研究社交场合如何使用语言塑造和建立人际关系。人际语用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语用学与交际学之间的桥梁。人际语用学研究初期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主题:人际关系的概念化、元理论的构建、人际关系的历时研究以及人际语用学的研究定位(刘锋、张京鱼2017)。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人际语用学的研究更加注重探究非语言层面的其他方面,例如面子、礼貌、人情、关系等。此外,人际语用学的研究视角也从言者意图转到听者感知,关注交际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动态变化,改变传统研究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权利不对等的交际模式(刘平2017)。人际语用学并不研究语言本体,而是研究如何通过语言的使用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和处境,这是有关语言生活的问题(何自然2018)。人际语用学从最开始简单的研究人际之间的关系到现在成为语用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研究内容也从开始的使用语言构建人际关系到现在的人际关系建构及其关系处理,还包括人际关系建构过程中的语言策略(或方法)及其产生的语用功能;此外,人际语用学研究还涉及不同交际语境下人际语用问题及其关系制约(冉永平2018)。

值得关注的是,人际语用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十年,有必要对国内人际语用学的研究与发展做一个阶段性的回顾,如人际语用学的概念是什么,研究范围及其应用有哪些,研究方法又有哪些等。为此,本文拟从人际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应用及方法对国内2010-2020年人际语用学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回顾。

2.人际语用学概念及国内研究概况

Locher&Graham(2010)首次提出人际语用学的概念,指出它旨在研究社交场合如何使用语言构建和处理人际关系,这一概念指出人际语用关注的不仅仅是语言本质问题,更加强调语言在处理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中的运用。人际语用是语言运用与社会实践,人际关系的有机统一。与传统语用学研究相比,人际语用学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范围,虽然仍旧关注着传统语用学礼貌面子等议题,但扩大了传统语用学的研究视域,其研究从交际语境入手,聚焦的研究对象主体为交际的所有参与者,考察交际的社会文化因素更为全面精准,采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探索言语交际过程中有关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社会地位、文化等非语言要素和非语言策略等具有更广泛意义的综合社会文化因素(刘平2017)。

以“人际语用”为“主题”和“篇名”输入中国知网(CNKI)进行筛选,得到十年(2010-2020)来国内人际语用学相关研究总共96篇,剔除其中1篇学术访谈类的文章,因此总共95篇(图1)(其中含2篇博士论文,9篇硕士论文)1。

图1 2010-2020年国内人际语用学主题发文量

图1显示的十年来国内以“人际语用学”为主题的发文量趋势图,可以看出来这一主题总的发文量是处于一个上升趋势,特别是2016年后,发文数量飞速上升。这是因为一方面,前期研究者已对人际语用相关理论进行了大量阐释解读,学界对人际语用有了一个较为清晰全面的认识;另一面大量研究者或借助不同理论视角或分析不同研究对象进行了人际语用方面的探索。除发文数量的变化,根据这些论文内容看,人际语用学既是研究的主体,可以作为研究视角或理论框架,同时也是研究的客体,作为探讨的研究对象。根据论文整体涉及的内容来看,本文对95篇论文主要关涉的研究范围进行分述。

3.人际语用学研究范围与应用

人际语用学是一门研究关系的语用学,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趋于成熟的语用学分支学科(冉永平、赵林森2018)。从早期的以礼貌原则或面子策略对人际语用学进行静态研究到当下人际语用学研究内容日渐丰富,且研究视角也不断创新。从收集的论文整体涉及的内容看,国内的人际语用学研究大致主要涵盖三大内容维度,即人际关系维度、身份构建维度以及话语语篇维度的应用研究。

3.1 人际关系维度

3.1.1 人际关系转向研究

传统语用学对面子和礼貌的研究中涉及了人际关系,如Leech(1983)的人际修辞论,Brown&Levinson(1987)的面子论与礼貌等都显示了人际关系维度是语用学所涵盖的议题。但这些研究大多是把人际关系作为语境因素糅杂在对面子和礼貌研究中,缺少对其单独分析。Enfield(2009:60)指出“社会机构组织的主要构成因素便是关系,它应该作为语用学的关键点”。Spencer-Oatey(2011:3569)称之为“语用学研究‘关系转向’(relational turn)”。基于此,冉永平、刘平(2015)从人际语用学视角出发梳理关系的相关研究,探讨了关系与传统语用学主题(如面子、礼貌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对人际语用关系做了初步的研究后,刘平(2017)继续对人际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对象与方法做了进一步研究,指出了语用学研究的关系转向过程中,人际语用学关注影响关系的多模态信息,把关系作为独立于语境的要素对待。

3.1.2 人际关系本土化研究

人际语用学“关系转向”研究除了厘清关系因素在人际交际过程扮演的角色,还包括将“关系转向”的人际语用学进行本土化研究。冉永平、赵林森(2018)结合汉语文化语境下本土化的人情、情面和面子等主位概念,提出了基于人情原则的人际关系新模式,是人际语用能力的本土化应用的新成果。何自然(2018)指出由于文化差异,思维结构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使用语言来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和策略是不同的。因此根据我国当前的语言生态环境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语言文化中人际关系的变化,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五大方式与策略,即“变化称谓促进人际和谐,转换语码拉近人际距离,人际语用顺应语言生态,语用移情助力人际认同以及人际交往使用虚言应酬”。这些策略是基于当下中国宏观语言生态环境而提出,一方面有助于提高人际交往的语用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宏观层面上对人际语用学理论本土化的探析。此外,冉永平(2018)通过对中国首届“人际语用学前沿研究”专题论坛的回顾与总结,指出我国人际语用学的前沿研究主要探讨了人际语用在不同理论视角与不同语境下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人际交往的相关问题,大大地推动了我国人际语用学的理论探析及其应用的创新。

3.1.3 人际关系多视角融合研究

作为人际语用学的核心话题,人际关系的研究一直都受到学者们的“热捧”,传统语用学下研究的人际关系基本上是面子、礼貌与身份研究等的独立研究,缺乏将传统话题与人际关系、人际语用相结合的综合研究。因此,冉永平、黄旭(2019,2020)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人际关系研究,将人际关系与礼貌等传统话题进行结合,指出不同阶段的礼貌研究所触及的人际关系问题,较为全面地概述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人际关系的概念化、研究路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等问题。除此之外,冉永平、范琳琳(2020)则聚焦于面子、礼貌及人际关系研究中的情感问题与表现,重点突出传统的面子礼貌等问题与人际关系、人际评价相结合的分析过程。这些都为人际语用学视角下人际关系的研究做出了较为详实的解释与说明,更好地推进了新时代背景下的人际语用学研究,揭示了人际语用中人际关系问题的研究多视角的融合性趋势。

3.2 身份构建维度

3.2.1 身份构建的语言策略

身份研究是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门话题。随着语用学、话语分析、会话分析等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从语言角度去考察交际者如何在动态交际过程中通过语用-语言手段构建不同的身份。交际者的身份是在交际中建构起来的,浮现出来的,而非预先设定或安排的(陈新仁2013:3)。因此,身份构建是交际主体间而非个体产生的,是交际过程中呈现的而不是事先设定的,这使得身份构建具备了人际语用动态性的特点。人际语用学视角下身份构建维度主要关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交际主体通过不同的策略(语用话语策略等)构建不同的身份,最终达到人际交往之间的和谐关系。例如,李成团、冉永平(2012)探究了交际过程中通过隐含否定的语言策略(正面趋同策略和负面趋同策略)进行的交际双方的身份构建,进而通过这样的策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3.2.2 身份构建的交际语境

人际语用学中的身份构建研究,一方面意在通过不同话语策略构建交际双方的不同身份,另一方面研究者还注意到不同交际语境也会引发交际主体的身份构建的多样性。如李成团、冉永平(2017)结合竞争语境下的语料探究人际关系建构、人际情态表达与人际关系评价对职业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效果与理据。吕金妹、詹全旺(2020a)以“滴滴顺风车危机”为例,对微博互动话题利用Python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探讨危机语境中企业网络身份的构建路径及其人际语用联动机制,发现不同企业机构身份会引发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和谐度。此外,还有学者对具体的交际语篇中的身份构建做了人际语用方面的探索,如柴改英,韩骅(2017)就从人际语用学角度对比中美政府商务外宣话语中关系身份的建构等。

3.2.3 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理论建设

随着人际语用学与身份构建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对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话语策略、交际环境等探讨外,研究者还尝试总结身份构建下的人际语用原则,进而丰富人际语用学的理论建设。如李成团、冉永平(2015)对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结合并阐释社会建构主义原则、交互原则、站位原则与指示原则,形成了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原则。身份构建是交际过程中常见的话题,与人际关系联系紧密。通过对身份构建和人际语用视角下分析身份构建问题的探析,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丰富并推进了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学理论体系建设。

3.3 话语语篇维度

3.3.1 人际语用的语篇功能初探

在人际语用学这个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前,国内就已经有学者对日常生活交际过程中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管理带来的人际语用功能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如滕延江(2006),冉永平、方晓国(2008)分别对跨文化交际中的公式化语言、日常交际中的反问句进行了人际功能的相关研究。

3.3.2 人际语用的语篇应用性研究

人际语用学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便引来许多学者以人际语用为研究视角,对交际过程中的不同话语现象进行人际语用的应用性研究。这类人际语用学的应用性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人际语用学的一般话语语篇研究及特殊话语语篇研究两类。

3.3.2.1 一般话语语篇应用性研究

人际语用学一般话语语篇应用性研究是对日常生活交际中缓和语、拒绝语、异议标记语、冲突话语、调侃、话语修正等现象的探讨,通过对相应语料的分析,尝试得出相关话语的人际语用效应。一般话语语篇的人际语用应用性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有日常交际话语中的冲突话语研究和非冲突性话语研究(包括赞美、拒绝语、建议、调侃等,这里统一为‘非冲突话语’)。

(1)冲突性话语语篇的人际语用效应。首先对冲突性话语的人际语用研究包括如吉锡媛(2015)提到受交际语境与需求影响,在冲突话语过程中交际者会采用缓和语策略来弱化言辞对抗,缓解对立情绪最终达到人际关系和谐的目的。王钢(2015)指出批评指责,负面评价等是冲突话语的主要表征,并具有“宣泄负面情感,弱化面子威胁以及构建权威身份”的人际语用效应。

(2)非冲突性话语语篇的人际语用效应。对冲突话语的人际语用研究外,研究者还注意到一些非冲突话语的人际语用效应,如冉永平(2012)发现人际交往过程中使用缓和语是为了揭示语言选择中存在的语用理据和人际和谐取向。冉永平、赖会娣(2014)以汉语文化条件下常见的送礼性提供类言语行为中的虚假拒绝为研究对象,通过语言顺应论对其进行定性研究,探讨了虚假拒绝的界定及其实现过程中的人际社交语用理据。陈嘉(2015)的恭维话语研究,从人际语用的角度对职场隐性恭维语进行研究,探究其在职场不平等权势关系下的互动性和信息性功能的人际语用现象。刘丽敏(2016)对中国语境下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中答辩委员的集体建议话语的人际语用功能进行研究,探讨答辩委员是如何进行建议性话语的人际关系管理。

(3)日常言语交际话语的人际语用功能解析。除了对交际话语的人际语用效应的关注,研究者还关注人们日常言语交际话语的人际语用功能的分析,如汪敏峰(2017)对“还是……吧”句型的人际语用功能的分析。冉永平、白晶(2017)谈到了汉语日常会话中分表述句后附“好不好”和祈使句后附“好不好”两类探讨该异议标记语表示异议的人际语功能取向。涂天煦(2017)对调侃话语的人际语用效应进行探究。刘慧珍(2019)分析汉语口语中异议表达的人际语用功能等等。一言以蔽之,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一般话语层面的应用性研究重点关注人们日常交际话语,通过对人们日常交际话语的语义、语用等层面的分析解读,探讨其中包含的人际语用的面子、礼貌、人际关系等内容,并基于此分析不同话语的人际语用功能或得出相应话语的人际语用问题的应对策略。

3.3.2.2 特殊话语语篇应用性研究

特殊话语语篇下的人际语用应用性研究主要涉及对特殊语境语篇下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人际语用功能的讨论,原因在于其具有区别于一般话语的特殊性。如商务话语、广告话语、新闻话语、网络话语、法庭话语等。由于交际主体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得话语所产生的人际语用效应与功能与一般话语(日常口语交际等)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谢群(2017)讨论了商务话语协商性话语在和谐人际关系管理中起到的人际语用功能。杨娜(2018)关注在网络新闻这一特殊语篇中,人际互动中否定缓和是网络新闻互动中应对责难、质疑和异议的典型语用现象,体现了说话人消解在线冲突关系的网络语用能力。陈倩(2019)则注意到在网络语境下,当交际者的相关信息处于隐匿时如何实施冒犯以及背后的人际语用理据。高洁英(2019)指出法庭语境制约下不礼貌话语具有和谐-忽略取向或和谐-挑战取向。特殊话语语篇下的人际语用研究,解读时需将特殊话语语篇的特点(如商务话语、法庭话语和新闻话语的严谨性、准确性,网络话语的虚拟性等)与其所产生的人际语用功能相结合。由于这些特殊语篇交际主体之间的身份关系具有一定的预先设定性,因此导致该话语语篇的人际语用效应具有该类话语的特点。

4.2010-2020年国内人际语用学研究方法

语用学研究可粗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理论研究偏向于示例说理,常以思辨为主,实证研究则多通过语料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如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角色扮演法(蒋庆胜2019:62)或是以会话分析和话语分析为主的数据分析方法(冉永平、宫丽丽2016)。此外,传统语用学沿用真值条件语义学传统,研究语言本质,语料多为杜撰的、内省式或通过实验控制诱导出的非真实语料,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绝对主义视角。然而人际语用学考量的是人际互动交际事件,因此“除语料范围是真实发生外,其研究方法也都体现出后现代与跨学科界面研究的特征,分析路径自下而上,关注交际的多维语境因素”(刘平2017:22)。基于上述研究方法的分类,将2010-2020年的95篇人际语用学相关文献按其研究方法进行分类,得到如图2、3所示的结果。从这些研究可以看出对于人际语用学的研究更多的是使用通过语料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证研究(包括定性与定量研究),但也存在一定量的理论研究。

从图2理论/实证研究类别的柱状图可以看出,2010-2020年国内人际语用学研究还是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收集并分析语料得出研究结论,相比而言关于人际语用学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数量较少,但笔者也发现最近几年来(2015-2020)关于人际语用学理论研究也慢慢有所增加,主要有何自然(2018),冉永平等(2015,2018,2019,2020),沈星辰(2018),刘平(2017)等,在以实证为主的人际语用研究的同时关注并完善构建人际语用学理论体系,致力于人际语用学本土化研究。从图3研究方法的折线图可以得出人际语用学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多,而定量研究数量较少(且定量研究也多以语料库研究法为主),如夏登山、王嘉(2019),柴改英、韩骅(2017),刘丽敏(2016),吕金妹、詹全旺(2020a,2020b)等。人际语用学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这也与其研究多数是“选择真实交际互动语料,关注交际参与者的个人感知、反应和评价以及多采用话语分析和人种志话语研究法探究人际关系”(刘平2017:21)有着密切关联。

图2 2010-2020年国内人际语用学理论研究/实证研究示意图

图3 2010-2020年国内人际语用学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示意图

5.现有研究的反思与未来研究展望

人际语用学概念一经提出在国内便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经过十年的发展,人际语用学研究在人际关系、身份研究和话语语篇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人际关系研究方面,人际语用学的人际关系研究不仅结合了汉语语境进行本土化研究,而且还逐步开始了人际关系与礼貌、面子等多视角融合研究;身份构建研究层面,人际语用学的身份构建研究平行于身份构建的语言策略、交际语境与理论建设等维度,开始了人际语用与身份的交互研究模式;话语语篇方面,人际语用学的话语语篇的研究主要围绕日常生活交际的一般话语与商务、法庭等特殊话语语篇,探讨了不同交际话语所呈现出的人际语用特征、效应与功能。

诚然,人际语用学在国内已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但不容忽视的是,当下国内人际语用学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困惑或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际关系与人际语用研究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语用学开始了“关系研究”转向,虽然以人际关系为研究重点的人际语用学主要是关注交际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建立、变化、产生的效果等,但有些研究并没有厘清人际语用学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地将人际语用学等同于人际关系,过度重视人际交往过程中人际关系的形成及变化,过分关注交际者个人主观感受,从而弱化了交际过程中语言的作用;2)对人际语用学中人际关系议题的探讨较多,研究话题多局限于人际关系的探讨,而涉及人际语用学其他诸如社会、文化背景、身份等因素的研究较少。如人际关系的身份构建也多于“人际关系”为研究靶心,讨论人际关系变化下的身份变化。对于身份构建与人际语用学之间内在关系、身份变化的动因理据等探讨相对较少。人际关系虽是人际语用学核心议题,但两者是否能简单地被视为等同关系?人际语用学是否会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管理”的代名词?3)人际语用学话语语篇维度的研究借助人际语用学为理论视角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较多,而有关人际语用学理论建设与完善的研究不够。通过相关文献统计发现,2010-2020年多数研究是通过分析日常一般交际话语或特殊话语语篇得出其中相应的人际语用效应,较少的研究会关涉人际语用学理论分析框架以及理论体系构建的完善与发展;4)国内对国外人际语用学研究成果的引进解析较多,人际语用学的成果本土化转化不足。虽然人际语用学在人际关系、身份构建和话语语篇都有一些与汉语语境相结合的研究,但其分析的模式仍以国外的理论模式为主,总结汉语语境下的人际语用学分析模式的研究不足。因此,国内人际语用学相关研究多为介绍国外,尤其是英美等国的理论成果或是利用国外研究成果分析国内(本地)案例,缺乏将人际语用学理论落地国内,进行理论的本土化创新以及成果的本土化转换;5)研究方法上也多是实证研究,如借助语料库的分析等。在实证研究方法中也多是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尤为缺乏。6)人际语用学界面综合研究不足。人际语用学是以人际关系研究为核心的界面研究,宏观界面上研究涉及社会、文化、价值观、心理、认知、传播等不同因素,而微观界面上的研究涉及语言的不同方面,如词汇、修辞等。人际语用在不同层次的界面具有不同的表征形式,因而其界面的综合研究也十分必要。

综上所述,根据文献的收集与分析,不难察觉,首先,人际关系是人际语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但并不是其研究的所有。因此今后研究首先要厘清人际关系与人际语用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另外,在人际语用学探讨议题方面,除了人际关系,还可以借助更多语言层面的理论去分析审视人际语用学的发展变化等,充分考虑人际语用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语言层面的内容。其次,人际语用学是从语用学角度研究交际与互动中人际关系,属于不同学科间界面研究(Haugh et al.2013),除了将人际语用学作为理论工具去分析交际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外,今后研究还应该重视人际语用学宏观与微观层面上的界面综合研究,如人际语用学在宏观层面上与认知、心理、社会价值等综合研究,还可以将人际语用学作为研究视角进行词汇语用学,篇章语用学,修辞语用学等语言微观层面的综合研究;最后,今后在批判性的引进国外人际语用学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还需要加快将人际语用学与中国本土特色化研究相结合的步伐,特别是探讨汉语语境下的人际语用学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最后总结出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人际语用学分析模式或路径。

6.结语

语用学研究的是在不同语境下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语言以及非语言现象,而作为专门关注人际交往及人际关系的人际语用学,从该概念被提出到如今已有十年。本文首先阐释了人际语用学的概念,接着梳理了十年来国内对人际语用学的研究范围与应用,发现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人际关系、身份构建和从不同层面的人际语用学的应用研究。人际语用学中人际关系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人际语用学的“关系”转向研究,对人际关系的本土化探索以及多视角融合的分析;而身份构建的语言策略,交际语境以及的身份构建的人际语用理论建设则是人际语用学中身份研究的主要话题;人际语用学的话语语篇层面的探索则主要围绕一般话语语篇(如日常交际话语等)和特殊话语语篇(如商务话语、法律话语等)开展,主要分析不同话语语篇下体现的人际语用效应与语用功能。通过对十年来国内人际语用学的研究综述,发现当下的研究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人际语用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不清,研究方法也多以实证研究中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且分析方法略显单一,人际语用理论构建有待增强,人际语用学理论的本土化特色研究不足等。本文最后还对人际语用学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该研究在未来可以进行更多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面研究,借鉴更多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实现汉语语境下的人际语用学理论的构建、创新与发展,实现人际语用学本土化理论构建与实践应用的双丰收。

注释:

1本文数据截至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

猜你喜欢

人际语篇身份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