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因素对全日制MTA学习的影响研究
2021-07-13唐慧敏李鑫儒吴忠才
唐慧敏,李鑫儒,李 欣,吴忠才
(湖南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aster of Tourism Administration,简称MTA)在招生政策中规定只招收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学生.付景保[1]、于萍[2]、刘佳[3]等对MTA 教育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招生管理进行了研究;尹晓华[4]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位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明确定位课程目标,整体优化课程体系的建议;雷琼[5]、谢镕键[6]、蔡建刚[7]等提出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旅游人才等建议.综上可知,从学校角度的课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得到诸多研究者的关注,但并未发现从学生角度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位学习的研究.为了深入探讨工作因素对全日制MTA 学习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学生的工作情况对学习的影响.
1 研究背景与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吉首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高校MTA 学生,线上发放“全日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学生在校期间现状调查问卷”.调查共收集到128 份有效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目前工作状态、入学前职业、入学前月收入、工作与学习的地点关系、学费对在校生造成的经济影响等指标.
1.2 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运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分析对影响在校MTA 学生学习情况的工作因素进行研究.
2 市场调查及样本特征
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8,9],因变量选择工作对攻读全日制旅游管理专硕的影响程度;自变量一共设置了是否脱产学习、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工作地点、很好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因工作原因而缺席上课次数、入学前上班状态、入学前月收入等10个影响因素.
本次问卷调查先进行小范围预调查,然后再通过线上渠道发放问卷.此次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2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采用SPSS26.0 对128 份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最优标度回归模型构建.对样本进行简单统计,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样本特征
从表1不难看出,在性别上,男和女比例分别为24.22%和75.78%,女性占比接近男性的3 倍.从年龄结构看,26~35 岁之间有85 人,所占比例为74.22%,是主要的年龄群体.入学前是正式员工的有93 人,所占比例为72.66%,说明大部分MTA学生在入学前都有稳定的工作.入学前月收入1000元以下有12人,所占比例为9.38%;5000 元以上有67 人,所占比例为52.34%,超过一半.从是否脱产学习来看,脱产人数为55 人,所占比例为42.97%;不脱产人数73 人,所占比例为57.03%,表明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入学时并没有放弃原来的工作.从选择就读全日制学习的原因来看,选择全日制学习被社会认可度高的人数为91人,所占比例为71.09%,是主要的原因;选择全日制学习才能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的人数为43人,所占比例为33.59%;想要报考的学校只招收全日制学生的人数为9 人,所占比例为7.03%;其他原因为28 人,所占比例为21.88%.这说明,选择就读全日制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认可度高.
3 最优标度回归模型构建
根据回归模型分析,工作因素对全日制旅游管理专硕学生学习的影响中不脱产学习、工作地点、很好处理工作与学习关系、因工作原因而缺席上课次数的显著性系数分别为0.007、0.071、0.007、0.034,均小于0.1,即显著相关.受经济压力、毕业后就业压力、边工作边学习、入学前上班状态、入学前月收入、学费付款方式、上学生活费影响的显著性系数分别是0.959、0.953、0.204、0.842、0.906、0.773、0.475,均大于0.1,即显著不相关.去除不显著的因素,重新分析之后相关系数变化见表2.
表2 最优标度模型结果
根据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
由表2可知,工作因素影响中从大到小分别是不脱产学习、很好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因工作原因而缺席上课次数、工作地点.不脱产学习的β值为1.35,符号为正,表示不脱产学习能促进MTA 研究生的学习,而且影响程度最大,是其他影响因素的4~5 倍.换个角度分析,已经有稳定工作的人员,入学攻读MTA专业硕士学位,如果放弃原来的工作,将对学习产生负向影响,而且影响程度也是其他因素的4~5倍.由此可见,是否脱产学习,将对MTA 学生的学习情况产生重要影响.工作地点的β值为-0.236,表示工作地点距离学校越远,对学习的影响就越大,反之,越近就越小;很好处理工作与学习的β值为-0.304,表示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能力越强,则对学习的影响越小,反之越大;因工作原因而缺席上课次数的β值为0.253,表示因工作原因缺课次数越多,对MTA 研究生的学习影响越大,缺课越少影响越小.
可见,是否脱产以及能否很好处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对攻读全日制旅游管理专硕的影响最大,说明工作是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受因工作原因而缺席上课次数的影响,说明工作直接影响学生的出勤率.而工作地点对全日制旅游管理专硕学习的影响最小,主要是因为考生在报考时会倾向于选择距离工作地点较近的学校.
4 降低工作因素对学习影响的对策分析
(1)提高MTA 非全日制培养模式认可度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具有同等含金量.但由于就业政策不平等、社会认知度不高、用人单位的区别对待等原因,增加了MTA 在校学生的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取舍和时间安排的困难.因此,提升MTA 非全日制认可度,是培养适合新时代文旅产业融合背景下复合型高端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重要手段.首先,建立MTA 高质量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考核要求、实习安排、课程作业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加强导师通过课题组例会、定期讨论等方式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等.其次,消除MTA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壁垒,营造良好就业环境.高校可以通过与举办校园招聘的企业深入沟通交流,逐步消除对MTA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政策歧视和招聘壁垒[10].
(2)开展MTA 智慧课堂
MTA 学生面临着工作与学习时间的冲突、经济的压力、更好岗位的就业限制等一系列困难,学校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给予学生帮助和支持,更好地平衡学生学业与工作之间的关系.首先,课程组织方式多样化,线上线下齐上阵.当今时代“互联网+”教育线上平台不断涌现,微课、慕课、腾讯课堂等各种在线课堂和线上教学资源不断发展与完善.这些“互联网+”教学资源为MTA 线上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次,可以灵活分配时间,进行集中授课[11].根据各大高校MTA 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课程和见习实践占总学习课时的50%左右,学校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可以进行集中授课,更好地协调学生工作与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
(3)打造校企联合培养MTA 计划
MTA 学生在不脱产攻读全日制旅游管理专硕学位的过程中难以平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需要学校和企业给予适当的支持.学校利用师资、人才优势主动与旅游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运用企业的设备、技术、信息等资源[12],培养有经验、有创意的高端旅游复合型人才.
(4)强化MTA 学生自身基本能力
MTA 学生在平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时,强化自身基本能力才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最有效方式.首先,要提高时间管理能力,根据学习与工作的重要程度分类列出任务清单,优先安排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其次,要培养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面对繁忙的学业与紧张的工作任务,良好的控制力与情绪调节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面对学习与工作的冲突,保持良好的心态,控制好情绪,合理分配注意力,及时果断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