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乎抑郁症问答社区的用户健康信息需求分析

2021-07-13杨冰香付光晖王瑞乾

护理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群社交病人

刘 烁 ,陈 盼 ,杨冰香 *,付光晖 2,马 跃 3,王瑞乾 2,沈 奥 ,黄 润

1.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湖北 430071;2.北京工业大学;3.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致残的首要原因。目前,全球有2.64亿人患抑郁症[1]。抑郁症病人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甚至自杀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等方面。此外,由于受病耻感的影响[2],抑郁症病人求助专业医生的意愿较薄弱[3]。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便捷,社交媒体成为人们获取健康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截至2020年3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网民规模庞大[4]。抑郁症病人大多为年轻群体,网络使用比例高,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表达个人情绪的重要渠道之一。抑郁症病人或有自杀意念的人群常通过社交网络平台表达自杀想法,并以此作为寻求支持和应对的渠道[5⁃6]。健康信息需求是指用户获取解决问题所需的完整信息的要求[7]。社会化问答网站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知识共享交流社区,与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不同,为用户表达健康需求提供了个性化的平台,不仅满足了用户搜索相关信息的需求,还能为用户提供社会支持[8]和情感需求[9],解答疑惑,已逐渐成为人们搜索健康相关信息的主要途径[4]。不同健康状态的用户拥有不同的健康信息需求,问题表达也存在差异,如询问抑郁症基本知识的用户在表达上使用抑郁症、抑郁、为什么等表达词更多。通过社会化问答服务平台中的提问信息可以总结出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特点,为进一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提供支持。本研究通过对社会化问答网站——知乎的用户在“抑郁症”话题下的提问内容进行分类,提取提问记录中的关键词并进行分析,了解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为基于用户特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健康信息服务,科普抑郁症相关健康知识、舆论治理及更好地开展个性化虚拟社区的抑郁症管理和干预提供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知乎上“抑郁症”话题中的提问记录为研究对象,数据爬取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9日。

1.2 数据收集与分析 ①用Python爬取知乎中“抑郁症”话题的提问记录,最终获取58 223条提问记录。②依据抑郁症健康信息需求分类(C1⁃C9)[10]对685条精华帖的提问内容进行编码,C1:病因及病理知识;C2:症状;C3:检查和诊断;C4:治疗;C5:管理;C6:并发症;C7:预防;C8:社会生活;C9:教育和研究。并使用K⁃Means方法对其进行聚类分析。③利用结巴分词包对58 223条问题进行分词,根据TF⁃IDF(term frequency⁃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算 法 提 取 关 键词,统计关键词的词频,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④将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Gephi软件中构建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根据共现网络中各节点的度和边的权重分析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

2 结果

2.1 知乎用户的基本特征 从年龄上看,知乎问答社区年轻用户及男性用户居多。同时,用户整体上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较高。知乎中的普通用户居多,他们对个人的主页会有一定的管理(包括基础信息、居住地、从事行业、教育经历、个人简介等),具有信息输出行为,在平台上有一定的活跃度,积极参与社区讨论,但其回答问题数、收获点赞数、收藏相对较少。一部分用户的粉丝数、回答数、受关注度较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资深用户,在平台上有一定的号召力,这部分用户中包括一些作家、编辑等。此外,知乎社区内还包括已认证的“大V”用户,这类用户在社区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对讨论内容的深度、走向等起着主导作用,其观点和言论受到大众的持续关注。

2.2 抑郁症话题的基本特征 截至2020年3月20日,“抑郁症”话题的关注人数达77.9万,讨论数57.9万条,包括索引、百科、讨论、精华、等待回答五大版块。索引包括“认识抑郁症”“抑郁症怎么办”“抑郁症可以治疗”“治疗选择”“用药与机制”“了解更多”等标签,每个标签有相应的提问内容,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相应的标签及问题;百科是“抑郁症”词条的介绍,与该词条相关的内容被收录在百科摘录中;讨论是用户的提问内容,每个提问记录下方显示用户对该问题的赞同数、评论数,用户可选择分享、收藏、喜欢该问题;精华是讨论热度高的问题;等待回答是用户新提出的问题,回答数较少。用户发布提问内容时,需添加至少1个话题标签。此外,在其提问的内容下,部分用户针对自己所提问的内容再次进行详细描述,以表明问题需求。

2.3 聚类分析结果 本研究使用K⁃Means方法对提问记录中的685条热点提问内容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考虑用户提问的实际内容,最终确定四大类信息需求。①基本知识类:包括抑郁症的病理原因、患抑郁症的表现、抑郁症的诊断与辨别、治疗及并发症;②社会生活类:包括社会交往、社会评价及抑郁症相关的影视音频;③自我管理及预防类;④教育类。见表1。

表1 知乎问答社区抑郁症健康信息需求聚类结果

2.3.1 基本知识 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障碍,其发生与发展可通过医学知识解释,但公众对抑郁症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等缺乏了解,通常会通过知乎平台围绕抑郁症的基本知识进行提问,包括抑郁症的病因,如“什么性格的人容易得抑郁症?”“是什么因素造成人们思维方式发生不可控的改变,并且患上抑郁症呢?”“导致抑郁症的原因是什么?”等;患抑郁症的表现,如“抑郁症的表现有什么?”“罹患抑郁症是什么体验?”“得抑郁症的前兆是什么?”“患了抑郁症,为何会经常出现自杀念头?”等;抑郁症的诊断与辨别,如“怎么判断自己有没有抑郁症呢?”“如何辨认抑郁症患者?”等;抑郁症的治疗,如“住院治疗抑郁症是怎么样的?”“如何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障碍的疗效?”等。

2.3.2 社会生活 抑郁症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造成社交障碍。关于社会生活类的问题包括社会交往、社会评价及与抑郁症相关的影视音频。在社会交往方面,用户主要询问如何与患抑郁症的人相处和情感问题,如“怎么安慰抑郁症女友?”“怎样安慰抑郁症的好朋友?”“我老婆可能患上了轻度抑郁症,请问作为老公应该如何帮助她?”“抑郁症患者是否无法谈恋爱?”等。受病耻感的影响,公众对精神障碍人群存在刻板印象、消极态度,使得抑郁症人群在生活中受到偏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如“为什么公众对明星的抑郁症表示同情,而对普通人的抑郁症歧视?”“大家觉得将自己得了抑郁症的事公布在朋友圈好吗?”等。抑郁症相关的影视音频作品从侧面反映了抑郁症发生的现状,审视导致抑郁症发生的社会生活因素,可引起抑郁症人群的共鸣,同时也号召大家关注抑郁症人群,引发大家的深思,如“如何评价《丈夫得了抑郁症》这部电影?”“如何评价华晨宇《好想爱这个世界啊》网易云音乐数字专辑销量?”“《丈夫得了抑郁症》里宫崎葵说的‘我才不努力呢’是什么意思?”等。

2.3.3 自我管理及预防 提高抑郁症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促进治疗和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在知乎抑郁症问答社区的提问记录中,用户多围绕自身如何进行治疗或管理抑郁症、避免抑郁症的发生进行提问,如“怎么让一个有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的胖子重新获得自信改变自己?”“表妹在父亲去世后得抑郁症,看什么名人传记能自我调节,让她强大起来?”“长时间一个人独处会得抑郁症吗?怎样避免?”等。

2.3.4 教育 抑郁症造成人们认知功能的损害,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感/知觉障碍、语言功能及执行能力下降,严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及学习。在教育类的信息需求方面,主要是指教育中由抑郁症引发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提问记录中提及较多的是用户因抑郁症休学的问题。用户在提出这些问题时,主要是希望寻求解决抑郁症带来的学习相关问题的方法及建议。如:“美术生因抑郁症休学1年,应该怎样充分利用时间?”“患有抑郁症,应该休学吗?”“患抑郁症,屡次差点退学怎么办?”“大一新生因抑郁症将被学校劝退,怎么办?”等。

2.4 关键词词频分析 关键词是指提问记录中的核心词汇,某一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表明用户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越多,该问题被关注度也越高。本研究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并按照权重的大小降序排列。结果显示,关键词出现次数较高的是抑郁症、抑郁、怎么办、如何、患者、自己、怎么等。其中,怎么办、如何、怎么等表示疑问的词出现次数较多,表明用户多以这些词作为提问记录中的连接词,同时也表明用户对抑郁症相关知识存在疑惑与需求。在提问记录中出现患者、自己、朋友、父母、男朋友、女朋友等表示主体特征的关键词,表明社会化问答网站的服务对象面向广大人群,不仅包括抑郁症病人本身,还包括其家人、朋友、恋人等普通用户。此外,关键词中也包括重度、中度、轻度等表示抑郁症严重程度的词;自杀、焦虑、失眠、晨重夜轻、没精神、无力感等表示抑郁症症状的关键词;休学、生活、分手等展现出抑郁症对人们的学习、生活、感情等方面的影响。见表2。

表2 知乎抑郁症问答社区提问记录关键词及权重(前50位)

2.5 关键词共现关系分析 将排名前100位的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Gephi,构造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网络,可直观地展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见图1。关键词共现矩阵中共有100个节点、4 834条边。圆形节点越大,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在提问记录中越重要;节点之间的连线粗细及多少代表关键词之间的紧密程度。连线越粗,表明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越紧密;连线越多,表明该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次数越多。从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中可以看到,抑郁症、抑郁、怎么办是出现次数较多的关键词;其次是如何、患者、自己等。关键词共现关系结果显示,用户寻求帮助时,在提问记录中通常出现“怎么办”“如何”关键词,与这些关键词联系紧密的有患者、朋友、父母、家人、男/女朋友等。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重度”联系较紧密的词有怎么办、焦虑、治疗等;朋友与男朋友、女朋友、分手等联系较紧密;自杀、失眠与抑郁、抑郁症联系紧密。

图1 高频关键词可视化图谱(部分)

表3 提问记录关键词的共现关键词结果(部分)

3 讨论

社交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网络问答社区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及时化的问答模式[11]。社会化问答网站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为人们随时进行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寻求健康知识的用户提供了交流诊疗的平台。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基本知识、社会生活、自我管理及预防、教育是用户讨论较热的四大类,表明这四大类的抑郁症健康信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3.1 用户对抑郁症基本知识的信息需求 抑郁症的基本知识是关于疾病的最基本的内容,能帮助人们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抑郁症的发生及发展。本研究中,用户主要咨询抑郁症相关的基本知识,表明对于抑郁症病人而言,获取与疾病表现相关的信息有助于识别疾病。不同于高血压[12]、糖尿病[13]病人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疾病的诊疗和日常管理,抑郁症病人则主要集中在抑郁的基本知识方面。这可能是由于疾病本身的性质不同。高血压、糖尿病等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病人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更需要其进行长期的自我监测和管理(如日常血压、血糖监测、饮食控制等),而抑郁症作为精神障碍性疾病,病人对自身情绪监测、康复相关的内容缺乏主动了解,缺乏主动进行疾病管理的意识,仅局限于基本知识查询。

本研究中,失眠、晨重夜轻、无力感、自杀等是用户提及的表示抑郁症症状的词,其中,失眠、晨重夜轻、无力感是躯体症状,自杀是心理症状。目前的研究表明,躯体化症状是抑郁症病人较为常见的症状[14⁃15]。躯体症状使病人的认知功能受损更严重[15],加重病人的抑郁症状[16],降低治疗效果[17],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对于抑郁症病人来说,自杀是心理症状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先前的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多在社交媒体上表达自杀想法[5⁃6],甚至实施“约死”行为。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杀相关信息也受到问答社区用户的关注,用户倾向于寻求识别抑郁症人群自杀或存在自杀倾向的方法。及早识别抑郁症人群的自杀行为及求救信号,可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目前,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抑郁症人群的自杀风险等级识别[6],便于人们救助有自杀倾向的用户,降低抑郁症自杀率和死亡率。因此,社会化问答网站应联合大数据技术,识别病人自杀风险等级,给予及时的救助干预,避免抑郁症病人自杀行为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抑郁症发生的原因、诊断、治疗等也是用户的关注点,这些提问内容需要给予客观、准确的回答。然而,面对这些专业的问题时,问答社区中缺乏医学专业人员的引导及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用户可能难以获得严谨的回答,并且抑郁症人群存在思维反刍,错误、消极的信息等易对其产生消极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问答社区应完善答案的筛选或过滤机制,过滤带有负性情绪的答案。同时,应规范提问内容的回答,建议此类问题由认证为医学专业的人员回答,以提高答案的客观性、准确性、专业性。此外,健康信息提供者可定期开展线上科普活动,纠正人们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减轻用户的心理负担,帮助其识别疾病发生的危险信号,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

3.2 社会生活是抑郁症健康信息用户较为关注的需求点 在社会生活方面的提问内容中,用户主要咨询与抑郁症人群的相处及情感问题。抑郁症反复发作,病程持续时间较长,这给病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受疾病病耻感的影响[2],抑郁症人群更倾向于社交回避,其社会交往能力较低[18]。而对于在工作岗位的抑郁症病人来说,生产力受损严重[19],他们的工作表现也受到影响[20]。抑郁症人群社交功能降低,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因此,针对抑郁症人群不仅仅要关注其治疗,也应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社交功能。社会化问答网站的隐匿性特点[21],成为抑郁症人群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平台,拥有相同经历的用户的回答使得他们产生共鸣,也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和情感支持,这对促进其康复也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提示应建立更专业的抑郁症人群虚拟社区,促进同伴支持。

关键词共现关系结果显示,“朋友”“父母”“男朋友”“女朋友”与“患者”“自己”之间联系紧密,表明抑郁症人群与朋友、父母之间的相处也成为用户社交类信息需求的关注点。本研究中,用户咨询与患抑郁症的恋爱对象之间相处的方法、抑郁症人群的恋爱问题,表现出其对处理情感问题的担忧。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在青少年时期或成年早期建立恋爱关系[22],在恋爱关系中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矛盾若处理不当会形成负性生活事件,有可能导致抑郁症[23]。对于抑郁症人群而言,谈恋爱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处于恋爱中的抑郁症人群来说,他们可能对情感过分关注,一旦失恋便会体验到深切的痛苦[24],这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使其产生自杀想法。然而,恋爱也可促进双方共同进步,完善自己。恋爱可使人体内多巴胺分泌增加,愉悦感提升,这对于改善情绪低落的抑郁症病人有很大的帮助,在恋爱对象的帮助下也有助于抑郁症病人的恢复。因此,社会化问答网站可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情感专家,引导大家树立积极的恋爱观,分享与抑郁症病人相处的方法,发挥问答社区中资深用户及“大V”用户的号召力、影响力,以案例形式展示与抑郁症病人的恋爱及相处,引导用户积极的思考;开展线上座谈会,邀请有相同经历的个人分享经验,以帮助人们有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解答此方面的困惑。此外,社交类的提问内容包括“朋友”“父母”等表示主体特征的词,表明抑郁症不仅造成病人自身社会功能、社交能力的障碍,也给其照顾者带来负担。研究证实,抑郁症病人的照顾者存在一定的心理负担[25],其中社交负担和综合负担占90%[26]。抑郁症病人因认知功能受损、社交障碍,需依赖照顾者照护,造成照顾者的个人休闲和社会活动受限;社会对抑郁症的偏见及错误的认识,也给照顾者带来负担。提示在建设抑郁症网络支持社区时,除了为病人提供服务外,也应关注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给予照顾者一定的支持,提供相应的照顾知识和技能,减轻照顾者的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3.3 自我管理及预防 用户对抑郁症自我管理及预防类的信息需求较少,反映出人们对抑郁症自我管理、预防的知识了解不足。从提问记录中发现,用户对自我管理及预防类信息的需求,往往是在抑郁症发生时倾向于询问他人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以应对疾病或避免疾病的发生。这说明我国疾病预防的策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公共卫生机构、医疗相关人员仍需扩大疾病预防工作的宣传,提高人们预防疾病的意识。目前,抑郁症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心理等治疗,但仅一小部分人群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全球每年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人数约8 000万人[1]。考虑到抑郁症的严重后果及慢性病程,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而自我管理是预防抑郁症的有效方法。因此,应强调全民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医学信息服务提供者和公共卫生部门可通过问答网络平台普及疾病预防及自我管理的知识,提高人们的精神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意识,消除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同时应推进社区对精神疾病的预防、自我管理策略的实施,鼓励人们重视精神疾病的早预防、早干预,以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减轻医疗负担。

3.4 健康信息需求的主体不同,内容需求多样 关键词词频结果显示,“患者”“自己”是用户角色中出现频次最高的两个词,反映出病人是抑郁症健康信息的主要需求者。其次是朋友、父母、男朋友、女朋友等体现用户角色的关键词,表明对抑郁症健康信息的咨询不仅仅有抑郁症病人,也包括其朋友、家人等。知乎作为一个综合的网络问答平台,可促进广大用户进行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互动[27]。抑郁症健康信息需求主体的多样化,表现出不同角色的知乎用户需求的不同,同时也体现了知乎问答社区的开放性、包容性,满足了不同用户健康信息的需求。同时也说明抑郁症不仅仅强调病人本身,也与其家人、朋友等密切相关。目前,知乎问答社区尚缺乏对于不同角色的用户身份的分类识别。通过对提问者角色的分类,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人们获取个性化的信息提供方便,如对于问答社区中咨询疾病健康信息的新用户,网站可根据识别的用户角色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及问答。同时,也便于公共卫生和医疗健康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掌握公众参与网络问答社区的目的及需求,为开展针对性的线上健康教育和普及健康知识、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促进问答社区的发展完善提供指导。另外,问答社区提问内容的呈现上仅包含“抑郁症”一个大标签,类目较为笼统,不利于用户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提问及查找自身感兴趣的内容。建议问答社区和今后的抑郁症专业支持社区为用户提供丰富的提问内容标签,促进用户提问内容的有序分类,为个性化的信息获取提供便利,提升网络社区用户健康信息获取的体验。

4 小结

本研究分析了知乎抑郁症问答社区中用户的健康信息需求。基于用户对抑郁症健康信息的需求,问答社区可针对常见的知识性问题提供标准化答案;提高人们对疾病自我管理及预防的重视,提升公众的健康知识素养,以降低患病率、自杀率,减轻疾病负担;优化问答社区用户角色的分类识别,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序化提问内容,提高用户参与健康信息管理的积极性,引入医务人员、医学生及医疗相关的志愿者服务团体等健康信息人员,提供专业化、准确的健康信息服务,满足用户对疾病的健康信息需求;进一步优化社会化问答网站,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为设计特定、个性化的抑郁症虚拟社区治疗及康复平台提供理论支撑。

猜你喜欢

人群社交病人
社交之城
在逃犯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谁是病人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病人膏育